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H6拓扑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9-07-13 20:23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能源危机日益加剧,化石能源导致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会和利用备受瞩目,其中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已取得诸多发展。如何缩小体积、提高安全性以满足居民住宅、商业办公等场合的应用需求,如何提高系统效率、响应速度及并网电能质量,成为光伏逆变器的研究热点。在此背景下,本文围绕光伏逆变器展开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根据光伏阵列等效电路研究其输出特性,在对常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恒定电压法与变步长扰动观测法结合改进,兼顾算法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而后通过建模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2.介绍多种逆变桥式拓扑,阐述了常用H4桥拓扑及新型H6桥拓扑的工作原理,对效率、漏电流抑制能力等进行比较分析,决定本文逆变器采用H6拓扑,该拓扑效率较高且抑制漏电流能力强,综合性能优良。3.详细阐述了基于功率前馈的电压电流双闭环并网控制策略。电压外环采用PI控制,并添加数字滤波环节以减少谐波含量;为提高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引入了功率前馈控制;电流内环采用响应快、精度高的无差拍控制方法,并针对该方法存在的延时问题,提出了一种预测型无差拍控制方法,改善并网电流质量。仿真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并网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4.在论述孤岛效应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多种孤岛检测方法。对主动频率扰动法检测效果受到本地负载性质影响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周期性双向正反馈主动频率扰动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检测孤岛效应。5.设计研制逆变器样机。给出了硬件整体结构及部分电路的原理图、核心元器件选型和整体软件流程,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样机运行良好,各项性能均符合预期要求。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464;TM6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嵇保健;王建华;赵剑锋;;一种高效率H6结构不隔离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8期

2 蒋雪琴;罗乐;;新型H6拓扑无隔离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6年12期

3 汤斐挺;赵龙章;侯少访;;基于DSP的H6拓扑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J];低压电器;2012年10期

4 陈荣;张洋;;一种零电压转换H6桥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年10期

5 张懿姣;惠晶;;一种新型H6桥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J];电力电子技术;2015年06期

6 代云中;赵鹏程;任海军;罗仁泽;;H6结构不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边界碰撞分岔与稳定域[J];太阳能学报;2019年01期

7 杨海柱;刘洁;吴菲;;基于准Z源逆变器的光伏并网控制策略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8 刘斌;粟梅;林小峰;孙尧;王辉;;非隔离型H6桥单相光伏逆变器无功补偿调制及并网电流波形改善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年04期

9 王武;彭柏龄;张磊;曹伦;翟众福;;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校准方法研究[J];自动化应用;2017年03期

10 高学军;晋贞贞;;一种新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J];电气开关;201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剑;袁晓冬;;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对配网继电保护的影响[A];第七届电能质量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 ;光伏逆变器有何神奇之处[A];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6年第2期 总第22期)[C];2016年

3 章勇高;高彦丽;蔡少华;;一种新型单相升降压微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A];2014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马文忠;张红梅;张伟;李耀荣;王志;吴海波;;基于SVPWM的优化Z源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立强;丘东元;;一种改进型三相Z-源逆变器[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德华;余望;张志远;余敬东;;一种新型控制方法在单相逆变器中的应用[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新能源开发与电力电子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奇;黄文新;胡育文;钱海;;应用于异步起动机的新型L-源逆变器[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张超华;汤雨;谢少军;;改进Z源逆变器设计[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郭建勇;方如举;李献伟;;光伏并网逆变器伪孤岛现象的研究[A];2012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石志学;王金峰;金传付;吉文杰;郭艳鹏;陈可;;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荣;光伏逆变器行业面临洗牌[N];中国证券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徐建华;光伏逆变器质量影响电站运行[N];中国质量报;2016年

3 颜世超;南瑞17KW逆变器通过TüV认证[N];中国能源报;2012年

4 CNE记者 段贵恒;要做全世界最好的光伏逆变器[N];中国电力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简悦;光伏逆变器有6批次不符标准[N];中国电力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钟银燕;国内逆变器行业面临重新洗牌[N];中国能源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徐恒;国产逆变器:市场好竞争力弱[N];中国电子报;2012年

8 张志辉;致力于提供高性能的光伏逆变器[N];中国能源报;2012年

9 王宗 记者 丁莹;修订版并网光伏逆变器认证技术规范通过审查[N];中国质量报;2011年

10 见习记者 鲁珈瑞 通讯员 周姗姗;技术创新领跑全球逆变器市场[N];中国电力报;201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科;SPWM变流器的离散建模与分岔混沌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2 马兰;单相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及SiC器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单庆晓;级联型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4 裴雪军;PWM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丁凯;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及其市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李海山;基于IGCT的中压大容量三电平NPC逆变器PWM技术和缓冲电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5年

7 佟为明;PWM逆变器特定消谐式谐波抑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年

8 程如岐;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倩;面向功率灵活分配的分布式逆变器系统的并联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0 谭光慧;太阳能交流模块逆变器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宁;H6拓扑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D];浙江大学;2017年

2 梁平生;基于H6桥的高效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凌洋;一种H6拓扑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4 杨钦超;基于微逆变器的屋顶光伏并网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李玲玉;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微型逆变器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6 王多平;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刘敬科;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8 常琳;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并网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9 王瑞;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刘杰;3kW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14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514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c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