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智能化变电站同步相量测量系统误差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2 05:23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大规模发展,作为核心拓扑结构的变电站,其智能化研究日益受到高度关注,传统变电站及数字化变电站的智能化构建和改造也在各地区逐步实施。但现阶段智能化变电站同步相量测量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且未对此系统进行全面的检定与测验。本文针对智能化变电站同步相量测量系统中测量误差出现超差的现象,结合合并单元(Merging Unit,MU)和智能化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对该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主要包括:1.介绍了智能化变电站同步相量测量系统的结构构成及其主要设备模块,并对多种同步相量测量算法进行对比分析。2.针对智能化变电站同步相量测量系统的结构特点,阐述了系统测量误差的组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以PMU检测装置为检测设备的试验方案和试验平台。3.基于所提出的PMU检测装置试验平台,首先分析合并单元幅值偏差、相角偏差、延时偏差和数据丢帧对智能化PMU装置静态测量精度的影响,其次通过仿真案例说明合并单元信号突变对该装置动态测量中突变响应时间的影响,最后在试验平台上进行验证测试。4.给出影响智能化变电站同步相量测量系统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为其性能改进研究和现场检测工作等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撑。
【图文】:

同步相量测量,第一,相量测量装置


1PPS1X 01X 02X 02X 1PPS图 2.4 同步相量测量的基本原理图步相量测量装置功能从 1993 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电力系统研究实验室成功研制第基于 GPS 同步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后,如图 2.5 所示,此后 P多国电网中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为电网安全提供了保障。

幅频响应曲线,FIR滤波器,阶数


第 2 章 智能化变电站同步相量测量系统波器进行滤波后,干扰信号被抑制,使得后续的 DFT 变换精度得到提高。FIR滤波器的阶数需要根据测量准确度和响应速度的要求来具体确定。为了进一步提高相量测量的准确度,,可以提高 FIR 滤波器的阶数,但这样处理需要更长的时间。为了保证快速响应,以压缩测量带宽为代价,降低滤波器阶数,并采用半周 DFT 算法进一步压缩数据窗长度,可以提高系统在动态响应过程中的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933.313;TM63;TM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卫华;杨俊武;欧阳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综述[J];湖南电力;2015年05期

2 樊陈;倪益民;申洪;刘有为;徐明;杨威;;中欧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对比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6期

3 徐凯;毕天姝;郭津瑞;李劲松;张晓莉;;卫星同步授时偏差对PMU量测的影响[J];电网技术;2015年05期

4 吴智利;赵庆生;陈惠英;韩肖清;郭贺宏;;低频采样下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同步相量测量算法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年15期

5 赵林楠;;智能终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及建模[J];电站系统工程;2014年04期

6 彭洪进;;电网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J];贵州电力技术;2014年02期

7 毕天姝;刘灏;杨奇逊;;PMU算法动态性能及其测试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1期

8 王忠强;李栋;姜帅;董斌;李峰;;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经济分析[J];电气应用;2013年21期

9 张道农;刘灏;毕天姝;胡玉岚;张晓莉;;中外PMU静动态标准及评估方法对比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年17期

10 宋璇坤;闫培丽;吴蕾;李军;邹国辉;;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关键技术综述[J];电力建设;2013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邱仁强;PMU动态性能检测装置的研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2 戴东阳;电网实时动态监测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3 李向峰;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洪捷;数字化变电站合并单元测试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唐维平;智能变电站同步相量测量装置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斌;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张衍忠;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8 熊俊杰;基于PMU的低频振荡Prony分析和本地在线监测系统[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71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571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a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