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宽波段宽角度新型太阳能电池吸收层的设计与制备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8 00:07
【摘要】:近年来,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吸收层作为产生电子空穴对的主要场所,是整个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核心。铜锌锡硫(CZTS)因其具有资源丰富,且光吸收系数高、禁带宽度适中等优势,所以被作为吸收层理想的候选材料。然而薄膜结构中光吸收和载流子重组会导致电子的损失增多,为了使光和电流沿不同路径传输,提高吸收层的吸收效率和节约制作成本。因此,本论文提出在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引入径向PN结纳米结构,将低成本、高产出的纳米微球掩模板刻蚀技术与CZTS薄膜制备工艺相结合。在保证薄膜质量的同时,高纵横比的纳米结构能够提供更直接的电荷传输通道,有利于电荷的收集效率和吸收效率,从而得到高性能的纳米线结构CZTS吸收层。本论文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仿真设计了纳米线阵列结构,通过优化占空比、柱高度等参数设定纳米线直径400nm、高度2μm,实现了其在300~2000nm宽波段范围内反射率的降低。在斜入射情况下,光吸收特性随着入射角度增大而增强,实现了0~60°入射角度的延展。论文中采用提拉法的自组装技术制备掩模板,确定铺展剂水与乙醇1:2的配比、表面活性剂4 wt%的浓度、静置平衡2分钟后再提拉、用塑料滴管滴加微球悬浊液等参数后得到了规整排列的单层聚苯乙烯微球掩模板。利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ICP)在其掩模板上通过改变刻蚀时间等条件制备得到尺寸可控的SiO_2纳米柱阵列,实现平面衬底的替代。利用磁控溅射制备CZTS预制层,在溅射气压3mTorr、溅射功率120W、衬底温度300℃等实验条件下得到的薄膜较为致密,且薄膜的化学元素比约为2:1:1:4。再经过硫化热处理,确定在硫化温度为550℃时,形成单一相的CZTS薄膜。本论文最后得到的纳米线阵列结构CZTS吸收层在可见光区域具有相对较高的吸收率,且在宽波段范围的光吸收性高于平面薄膜,从而提升了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光学性能。
【图文】:

光谱图,太阳光谱,地球表面


可实现光和电流沿不同路径进行传输的同时,缩短吸少衬底材料的消耗,兼具优异的光电特性,因此考虑在薄膜太阳能构的吸收层。纳米结构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优势较为明显,主要体的反射率,以及提高载流子的聚集效率,,进而在宽波段范围内得到优异的吸收效果。而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地表光谱的吸收程度。阳光谱不同波段里所含的能量来说,其分布并不均匀,因此光照射的光子数量也就不同。到达地球表面的光谱图如图 1.2 所示,当太面时,受各种宇宙行星的影响以及大气中分子引起的瑞利散射、空和尘埃的吸收和反射等因素,使得最终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远全球平均 45%),大气层的吸收导致红外光谱区(>760nm)能量 43%上升到 52%左右,可见光谱区(400~760nm)所占有能量的到 43%左右,在紫外光谱区(<400nm)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光谱不面上观测的太阳辐射波段范围大约为 0.295~2.5μm。如何把这些丰起来以便实现对其最大利用,是科学家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示意图,铜锌,晶体结构,示意图


新型 CZTS 薄膜太阳能电池.1 CZTS 薄膜的性质铜锌锡硫(CZTS)属于 I-II-IV-VI 族四元半导体化合物材料,具有锌黄锡矿结 1.3 所示。结构特征是阳离子层 CuSn、CuZn、CuSn 和 CuZn 交替排列在 1/2 和 3/4 处。采用 Schottky-Queisser 理论计算,CZTS 的理论最高转换效4%,其短路电流(Jsc)为 29.6 mA/cm2,开路电压(Voc)为 1.23 V,填充因子(9.9%。晶格常数 a=0.54nm,c=1.09nm[4],计算得到 CZTS 的密度约为 4.6g/cmS 作为直接带隙的半导体材料,仅由丰富且无毒的元素组成,禁带宽度 1.4~的光吸收系数约 104cm-1,这种高吸收系数和接近最优的带隙能量,使得只量级厚度的材料就能实现大部分太阳光的吸收,因此 CZTS 成为制备低成本能电池吸收层的理想材料[6]。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9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金凤;徐键;陶卫东;方刚;徐清波;;溶胶 凝胶法制备Cu_2ZnSnS_4薄膜及其太阳能电池器件[J];硅酸盐学报;2015年12期

2 蓝仕虎;赵辉;杨娜;曲铭浩;胡安红;张迎春;赵颖;张晓丹;汪涛;樊正海;王建强;张津岩;徐希翔;;大面积纳米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及制造设备的开发[J];太阳能学报;2015年05期

3 李琳;文亚南;董燕;汪壮兵;梁齐;;Cu_2ZnSnS_4/Si异质结器件的制备及特性研究[J];真空;2012年05期

4 肖磊;吴卫东;卢铁城;唐永建;蒋晓东;罗炫;方瑜;叶鑫;;SiO_2胶体晶体自组装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6期

5 郝正同;谢泉;杨子义;;磁控溅射法中影响薄膜生长的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朱晨昕;贾锐;陈晨;李维龙;李昊峰;刘明;刘新宇;叶甜春;;纳米结构在新型太阳电池中的应用进展[J];半导体光电;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瑶;基于纳米线阵列的光电转换器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2 李嘉辉;Cu_2ZnSn(S,Se)_4薄膜超声喷雾热分解法制备与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3 李资政;宽波段宽角度新型减反射膜的设计与制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4 孙亚明;Cu_2ZnSnS_4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贺显聪;Cu_2ZnSnS_4光电薄膜的电沉积制备与物理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陆熠磊;磁控溅射合金靶制备铜锌锡硫(CZTS)薄膜太阳电池[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高翔;基于硅纳米线阵列的光电化学响应改性及其应用[D];苏州大学;2017年

3 张辰;纳米线阵列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与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4 郑泽锐;硅与砷化镓表面纳米结构的制备和性能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曹中明;铜锌锡硫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6 郭维华;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CZTS薄膜和ZnO薄膜[D];广西大学;2013年

7 张基东;Cu_2ZnSnS_4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任钦琪;磁控溅射制备锡基化合物负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03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03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d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