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面向客户侧能源互联的即插即用技术与接入终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12:20
【摘要】: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储能系统等智能供用能设备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能源产业的供需界限,用户由电能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消费者。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随机性,其大规模的接入会对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冲击。相关研究表明,在需求侧能源互联的角度可以有效抑制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功率,使之满足预期值,同时负荷的峰谷差也能明显减小。本文依托国家电网科技项目“面向客户侧能源互联的智能用电灵活接入与互动服务技术研究(YDB17201700249)”,构建了客户侧家庭能量管理系统,并设计开发了即插即用接入终端,实现客户侧的需求响应。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家庭能量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并对光伏发电系统、蓄电池储能系统、热水器和电动汽车进行数学建模。以4种典型的供用能设备为对象,采用粒子群算法,得出日前优化用电方案。利用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当实际光伏出力与日前预测存在偏差时,通过模型预测,以蓄电池的充放电功率为控制变量,使得被控制量尽可能的追踪日前预测。结果表明,用电习惯、供用能设备的互联互通等因素都可以降低用户的运行成本,用户参与需求响应业务既可以缓解用电高峰时期的供电压力,同时多余的电能也可以向电网售电,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然后,用户参与需求响应业务需要在电网侧和客户侧建立交互通道,鉴于此,分析了即插即用接入终端的功能定位,并对即插即用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终端作为外接设备与电网管理平台之间的通信桥梁,主要实现设备的协议识别、协议库的建立、需求响应命令的管理与执行等功能。基于此,本文研究了 3种即插即用的关键技术,分别是多协议自动识别柔性匹配技术、基于HeartBeat信息的实时监测技术以及基于XML的可扩展电子表单的设计方法。最后,本文完成了即插即用接入终端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并进行试验验证。硬件方面,设计了终端的系统结构图,采用模块化和嵌入式的设计理念,模块间功能独立,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且方便后期维护。软件方面,对系统的应用层进行研究,采用面向连接的socket编程建立通信线程,开发系统的上行通信、下行通信以及人机交互模块,实现外接设备和管理平台的双向互动。通过调研选择电动汽车充电桩、电热水器、光伏逆变器作为试验对象,接入中国电科院供需互动实验室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验证电网管理平台可以通过此终端实现客户侧的需求响应业务,证明本文所设计开发系统的有效性与可实施性。
【图文】:

电网图,能量管理系统,用电设备,电动汽车


2.2.2组成部分逡逑本文所构建的家庭能量管理系统主要由控制终端、用能设备、储能系统、分逡逑布式能源等部分组成,如图2-1所示。根据用能设备和电网的互动能力,客户侧的逡逑用能负荷分为可控负荷和不可控负荷两类。可控负荷如洗碗机、烘干机、电饭煲、逡逑热水器、空调等,在保证用户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可对这些设备的运行进行优化逡逑控制,从而实现客户侧的需求响应。不可控负荷如电脑、冰箱、打印机、电视机、逡逑照明系统等,对这些设备进行调控会直接影响用户正常使用,降低用户的满意度,逡逑因此这类负荷在需求响应中应得到优先满足。逡逑|逦I逡逑分布式电源逦|逡逑!逦_邋丨葚义希浚樨柏湾澹″义希慑五遑板巍福呜义希慑危慑巍ⅰⅰⅲ灰灰弧呜味牡缤义厦佩澹福摺瑰危籒n丨逡逑移y*逦I邋!K*邋—邋iri邋!邋^邋1|邋■邋i邋!^^!]逡逑]!邋^0?|邋!邋i邋i^>i!逡逑可控负荷逦不可控负荷逦电动汽车逡逑图2-1家庭能量管理系统框图逡逑Fig.2-1邋Block邋diagram邋of邋HEMS逡逑电动汽车是一种特殊的用电设备,既可以通过电网(grid邋to邋vehicle,G2V)进逡逑行充电,又可以向家庭中其他用电设备放电(vehicle邋to邋home,邋V2H),不仅提高了逡逑用户用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可以降低电费[48,49]。若局部配电网有大规模的电逡逑动汽车接入

电动汽车,约束条件,充电功率,充放电


式(2-12)、式(2-13)分别表示电动汽车蓄电池在r时刻充电、放电状态的逡逑SOC。此外,充放电循环次数和充放电的功率大小与电池的使用寿命息息相关。逡逑如图2-3所示,电池的SOC和充放电功率需要有一组约束条件,如下所示:逡逑^EV邋^邋^,EV邋^邋^EV逦(2-14)逡逑d逦(2-15)逡逑(2-16)逡逑式中,,5^EV、5^EV分别表示电动汽车最小允许SOC、最大允许SOC;邋PEn0逡逑PE=分别表示电动汽车最小充电功率、最大充电功率(kW);邋PEmv=表示电动汽逡逑车最大放电功率(kW)。逡逑17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73;TK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钊;周孝信;尚宇炜;盛万兴;;能源互联网概念、关键技术及发展模式探索[J];电网技术;2015年11期

2 尹晨晖;杨德昌;耿光飞;范征;;德国能源互联网项目总结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电网技术;2015年11期

3 闫华光;陈宋宋;杜重阳;李彬;;智能电网电力需求响应标准体系研究与设计[J];电网技术;2015年10期

4 杨方;白翠粉;张义斌;;能源互联网的价值与实现架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4期

5 田世明;栾文鹏;张东霞;梁才浩;孙耀杰;;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与关键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4期

6 刘经浩;贺蓉;李仁发;曾刚;;一种基于实时电价的HEMS家电最优调度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年01期

7 郝雨辰;窦晓波;吴在军;胡敏强;孙纯军;李桃;赵波;;微电网分层分布式能量优化管理[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年01期

8 卫志农;余爽;孙国强;孙永辉;袁阳;王丹;;虚拟电厂的概念与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13期

9 阴艳龙;李新洪;赵亚雄;;即插即用卫星中电子数据表单的设计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3年06期

10 高赐威;梁甜甜;李慧星;翟海保;;开放式自动需求响应通信规范的发展和应用综述[J];电网技术;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健超;含分布式能源的家庭能量管理系统优化调度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2 王雨婷;面向能源互联网的多端口双向能量路由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李文涛;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的负荷控制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白纯;智能小区居民负荷需求响应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5 梁颖;计及需求侧响应的分布式电源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6 苏新霞;基于需求侧管理的微电网运行优化研究[D];上海电机学院;2016年

7 鲁针针;考虑智能家电与分布式电源的电力需求响应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张荣;智能楼宇电力需求响应终端的研究与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05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05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9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