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膝关节驱动的可穿戴式人体发电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15:34
【摘要】:人体发电装置是一种可再生的有效电能供应源,本文基于对人体运动机理的探究,针对人体发电装置存在的惯性大、代谢消耗多、发电量小等研究难题,设计了一种轻质量的膝关节发电装置,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单向区间发电与全区间发电模式,验证了区间发电装置设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本文在完成轻量化设计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了装置惯性力带来的影响,在消耗更低代谢能量的情况下输出更大的电量,使得本设计更具实用价值,也为被动外骨骼的设计提供了实例指导。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基于下肢运动实验,分析运动过程中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与正负功的作用情况,为区间发电建立理论支撑,并对发电装置设计存在的惯性和质量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轻量化设计以及减低外骨骼惯性的指导思想。2)基于能量收集器与人体运动发电设计要求,提出“绳轮+滚珠丝杠副”传动模型的轻量化设计思路,并设计出了全区间发电装置与单向区间发电装置,以及基于左右旋滚珠丝杠副的发电装置,实现了高功率密度膝关节发电装置的设计。3)对设计的模型进行动力学建模分析,分别建立了基于逆传动运动方程的滚珠丝杠副传动模型,以及基于动量守恒方程的绳轮传动模型,根据模型分析,提出了减少人体代谢能消耗的最优参数设计方法,最终通过测试实验验证参数选择的有效性。4)设计了钢丝绳拉力实验,从力学角度揭示单向区间发电的必要性,并提出最佳的发电实验方案,通过单向区间发电与全区间发电实验揭示了电机惯性作用与装置惯性力矩对发电装置的重要影响。
【图文】:

发电装置,背包,悬挂式


的代谢功率表示穿戴装置发电行走与不穿戴装置正常行走的越低说明该装置发电时对人体的额外能量消耗越小,TCOH人体的整体能量消耗越小,TCOH 更能体现发电装置给人体出功率的关系,对于装置整体性能而言是更合理的衡量指标研究现状挂式背包发电装置L.C.等人研发的能量收集背包的原理是利用行走过程中负重进行驱动进而产生电能[18]。如图 1.1 所示,该发电装置通过齿移动负载的齿轮运动转化为发电机的旋转运动。其中受垂直上下移动载荷,弹簧用于恢复移动载荷的运动。当受试者背 5.6km/h 的速度行走时,该发电装置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5.6W引力场中的垂直运动产生能源。因此,,假如运动本身需要较有意义的,但对于一般情况的负重行走而言,由于整体质量代谢消耗极大。

设计图,发电装置,齿轮,设计图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2)齿轮发电装置Donelan J.M.等人设计了一种只采集膝关节机械能的可穿戴式膝关节发电装置7][20],如图 1.2 所示,该发电装置通过连杆机构和齿轮系将膝关节的低速转动和矩特性转化为发电机的高速转动和低扭矩。该装置能量通过三级齿轮实现,传达到 113,但装置的整体发电效率仅为 75%左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兰;;自制集成发电装置[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年01期

2 杨佳慧;诸刚;杨学坤;蒋三生;;基于电磁感应的振动自发电装置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年02期

3 张旭升;李瑞生;徐军;杨东海;;模块化多功能光储联合发电装置的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7年19期

4 张一新;陈俊民;耿建;;驻车取力发电装置调速系统设计[J];移动电源与车辆;2012年02期

5 ;海南最大光伏发电装置在西沙建成[J];华东电力;2009年02期

6 庞晓华;;阿联酋将建全球首套氢发电装置[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8年02期

7 王春云;非燃烧型生活垃圾发电装置[J];化工环保;2000年05期

8 ;小型汽化发电装置[J];企业技术开发;1994年10期

9 吴赵发;;浮动的废物发电装置[J];机电设备;1987年05期

10 王景玉,王清华;RXF-100型人、畜力发电装置介绍[J];电工技术杂志;198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萍;;核电发电装置对阀门的检验方法和要求[A];2011年首届阀门技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1年

2 唐立志;杨仲;高睿;;浮式潮流能发电装置转子水动力影响探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马舜;李伟;刘宏伟;林勇刚;;水平轴螺旋桨式潮流能发电装置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海洋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宏伟;李伟;林勇刚;马舜;;海/潮流能发电装置液压型能量传动系统研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翟树成;刘小龙;;潮流发电装置叶轮几何参数影响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E工业流体力学[C];2014年

6 邱家俊;;常规发电机组与新型发电装置机电磁耦合动力学研究的综述与展望[A];2003大型发电机组振动和转子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刘宏伟;李伟;林勇刚;马舜;;基于液压传动的潮流能发电装置及其变桨距机构研究[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郭玲丽;陈勇;;大型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TRT)的开发[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9 李文升;赵占国;;TRT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在青岛钢厂的应用[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四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骏超;;新型海洋能发电装置研究[A];北京造船工程学会2016-2017年学术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永晋;最经济的输气管道发电装置:贝尔迪机构[N];科技日报;2004年

2 记者王鹏程;李建英研究发电装置获国家专利[N];白银日报;2013年

3 李冬丽;东陶自动水龙头可自带发电装置[N];中华建筑报;2004年

4 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范益民;西沙建成我省最大光伏发电装置[N];海南日报;2009年

5 特约记者 舒时;德国:或下调每年新增光伏发电装置容量[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通讯员 朱钦汇;荷兰推出新一代涡轮发电装置[N];中国电力报;2014年

7 刘洋;太阳能风洞发电装置 为节能发电开辟新途径[N];中国信息报;2009年

8 张梦然;美研制从周围环境收集能量的发电装置[N];科技日报;2014年

9 记者 华凌;荷兰推出新一代住宅屋顶涡轮发电装置[N];科技日报;2014年

10 记者 刘纪生 张苓;陕鼓集团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真棒[N];中国冶金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袁江波;圆盘式压电发电装置发电性能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刘娅君;碟型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系统设计及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马勇;基于竖轴水轮机的漂浮式潮流发电装置水动力性能试验研究与数值预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4 陈展;摆式河流动能发电装置原理设计与水动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5 杜小振;环境振动驱动微型压电发电装置的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蔡树龙;涡激振动发电装置的可靠性与风险评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7 刘臻;岸式振荡水柱波能发电装置的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黄燕;碟形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水动力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思麒;高空风筝发电装置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黄忠葵;膝关节驱动的可穿戴式人体发电装置的设计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3 田园;浪流发电装置电能后处理与监测系统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4 龙军;风向标式风压发电装置设计及系统稳定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5 刘峰;小型永磁式海洋波动发电装置的设计及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6 杨志乾;一种双向浪流发电装置的S叶轮性能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7 訾丹丹;直驱式浪流发电装置结构设计[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8 王蕾;基于管道流能的内检测器自发电装置设计及其蓄能控制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7年

9 程标;用于传感器节点的树能发电装置设计与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10 耿超凡;压力发电装置的实用化设计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06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06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d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