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Z源的输出串联型全桥直流变换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23:53
【摘要】: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具有可循环利用和环保等优势,但是由于自然能量不受人为控制,所以发出来的电能一般都不能直接投入到生产和生活中。而电力电子技术,是将电能加工处理后提供给负载的技术,其中包括升压、逆变、整流、应急供电等技术。Z源逆变器(Z-Source Inverter,ZSI)将升压和逆变两部分结合,利用其自身特殊的电路结构与特性,弥补了传统电压源逆变器(Voltage Source Inverter,VSI)或电流源逆变器(Current Source Inverter,CSI)在工程应用中的不足。本文将多个Z源全桥直流变换器组合使用,利用Z源逆变器的升压能力以及串联电路电压叠加的特性搭建了输出端串联的电力电子变换系统,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研究等优点。本文围绕由两个及以上的Z源全桥直流变换器组成的输入串联或并联、输出串联的两种不同的电力电子变换系统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做出分析和扰动方程推导。首先,对Z源逆变电路的两种运行状态分别进行暂态电路等效和内部物理量关系推导,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和引入小信号扰动量,得出控制量和输出量之间的传递函数,并且分析Z源逆变电路电容、电感、直通占空比的选取大小对输出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然后搭建模块化电路系统,分析输入电压或电流和输出电压的均分关系,得出输入并联型电路具有输入电流均分控制和输出电压均分控制的两种控制方式,而输入串联型电路只可由输入电压均分控制输出电压均分。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输入并联型系统设计输出电压均分型控制策略和输入串联型系统设计输入电压均分型控制策略。另外,针对输入串联型系统,在合适的控制参数下,采用交叉控制策略可以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均分,探讨影响功率均分的主要因素。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完成了两种电路的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将多个Z源全桥直流变换器以串联和并联的方式组成的系统,不仅可以稳定输出高电压,还可以减少单个模块内部元器件的电压应力。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晔;;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研究现状与进展[J];电子制作;2015年07期

2 和巍巍;汪之涵;傅俊寅;;电力电子积木(PEBB)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变频器世界;2014年01期

3 闫涛;惠东;许守平;王杨;;基于电力电子模块技术的电力储能接入系统研究[J];河北电力技术;2009年03期

4 许颇;张兴;张崇巍;曹仁贤;赵为;;采用Z源变换器的小型风力并网逆变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4期

5 张卫平;肖实生;王晓宝;盛智勇;;电力电子模块集成工艺流程研究[J];电力电子;2008年02期

6 张卫平;李志;孙哲峰;雷禹周;;电力电子集成综述[J];电源世界;2008年02期

7 刘鹿生;;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J];电力电子;2006年01期

8 顾亦磊;汤建新;吕征宇;钱照明;;电力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发展的若干新思路[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6期

9 李现兵;师宇杰;王广州;王桂荣;;浅谈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J];变频器世界;2005年03期

10 陈桥梁,杨旭,王兆安,王晓宝;基于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开关电源模块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蓝澜;新能源发电特性与经济性分析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2 汤雨;Z源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顾亦磊;集成模块电源拓扑标准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张军明;中功率DC/DC变流器模块标准化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婧;基于功率均分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容荣;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组合变换器控制策略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郗焕;航天用直流电源模块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93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93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2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