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晶格B位直接替换改性的LSCF钙钛矿阴极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07:20
【摘要】:金属表面修饰La_(1-x)Sr_x Co_(1-y)Fe_yO_(3-δ)(LSCF)钙钛矿可对其进行改性以应用于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阴极。改性过程中金属以离子形式对LSCF钙钛矿ABO_3晶格结构中B位Co~(3+)/Fe~(3+)离子的部分替换至关重要。但因IT-SOFC阴极氧还原反应复杂多步,对其具体改性机理的研究困难重重。本文理论结合实验系统的研究了晶格的B位离子替换对LSCF阴极应用的两个关键因素:三相界(表面氧空位)及B位离子氧还原催化活性的改性作用。为提高替换程度进而提高其阴极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于LSCF合成过程中对其晶格B位Fe~(3+)直接进行替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LSCF08)多孔骨架进行Ni浸渍,通过控制烧结温度制备LSCF08-Ni(IMP)400?C以及LSCF08-Ni(IMP)800?C复合阴极。采用XRD、T GA结合TPR等手段证实了LSCF08(IMP)800?C中B位替换的产生及其对材料物化性能的影响。2、开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于原子尺度探讨了La_(0.5)Sr_(0.5)Co_(0.75)Fe_(0.25)O_3以及Ni、Pd B位替换的La_(0.5)Sr_(0.5)Co_(0.75)Fe_(0.125)M_(0.125)O_3(M=Ni,Pd)体系中氧空位形成以及电子重新分布等情况。3、采用柠檬酸络合溶胶-凝胶法(AC),按照精确化学计量比,制备对晶格B位Fe~(3+)直接替换的LSCF-M(M=Ni,Pd,Pt,Rh,Au,Cu)系列粉体。采用XRD、XPS、TGA、TPR、BET对LSCF组分,烧结温度及替换金属种类等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4、为提高B位替换程度,增强改性效果,采用EDTA-柠檬酸双络合溶胶-凝胶法(E DTA-AC)制备了LSCF08、La_(0.6)Sr_(0.4)Co_(0.2)Fe_(0.77)Ni_(0.03)O_(3-)δ(LSCF08-Ni)以及La_(0.6)Sr_(0.4)Co_(0.2)Fe_(0.77)Pd_(0.03)O_(3-δ)(LSCF08-Pd)阴极,并采用XRD、TGA、TPR、TPD、FTIR等测试手段对Ni,Pd替换的改性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Ni浸渍LSCF08过程中发生了B位替换且其对材料氧空位形成及晶格B位离子氧化还原过程均产生促进作用。DFT理论研究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La_(0.5)Sr_(0.5)Co_(0.75)Fe_(0.125)M_(0.125)O_(3 δ)(M=Ni,Pd)替换体系中氧空位形成能与替换前La_(0.5)Sr_(0.5)Co_(0.75)Fe_(0.25)O_(3 δ)体系中相比明显降低,氧空位生成受到促进。以上结果证实了B位直接替换改性LSCF阴极的可行性。2、溶胶-凝胶法实现了对LSCF晶格B位Fe~(3+)的直接替换且未破坏其ABO_3型晶体结构;所制备粉体的氧空位形成及B位离子氧化还原能力与浸渍法制备粉体相比均有所提高,且其性能与LSCF组分及烧结温度等密切相关:LSCF08仍为理想的替换主体;800?C为适宜的烧结温度;不同种类金属在改性过程中作用机理体现出差异性。3、EDTA-AC双络合法所制备样品的氧空位生成以及B位离子氧化还原能力与AC单络合法相比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更为优异。650?C、700?C、750?C时LSCF08-Pd(EDTA-AC)极化阻抗分别为3.8Ωcm~2、1.6Ωcm~2、0.8Ωcm~2,低于同温度下LSCF08-Pd(AC)极化阻抗的1/2,证实EDTA-AC法可以用来合成高活性的B位替换的LSCF-M系列阴极材料。本论文由理论及实验两方面验证了晶格B位替换在金属改性LSCF阴极中的关键作用;系统研究了溶胶-凝胶法直接对LSCF进行B位替换改性的可能性,以期为深入理解LSCF阴极金属改性机理,设计高效的LSCF阴极材料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911.4
【图文】: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化率大大提高:理论上高达 90%;实际应用中实现电热联用,其能量转换。其他燃料电池相比,SOFC 还具有以下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全固态电电解液泄露与电极腐蚀问题;其次,较高的操作温度 (900-1000 C) 保证,因而不需要使用贵金属电极,这极大地降低了应用成本;此外,燃料气、甲烷等传统燃料外,SOFC 还可以使用液态以及固态燃料;最后,应OFC 既可用做大、中、小型固定电站源,也可以用做各种移动电源[6]。

示意图,萤石结构,部分替换,示意图


第一章 绪 论出。此外,其应具备高度的氧化还原稳定性,以适应实际操作中高温下的。最后,其还应具备高的烧结致密度及机械强度,以隔离电极反应气体并下的热应力。现今被广泛研究的主要是氧离子型电解质材料,例如具备萤2体系[46],Bi2O3体系[47],CeO2体系[48,49]。此外,钙钛矿型结构的 LaGaO3体型 BaCeO3体系[52-54]等也是极具潜力的 IT-SOFC 电解质材料。实际应用中化物采取低价态金属掺杂,以形成氧空位从而提高其离子导电性。例如,稳定 ZrO2(YSZ)[55],Sm3+以及 Gd3+部分取代的 CeO2(SDC,GDC)[56],S分取代的 LaGaO3(LSGM)[57]等。图 1-2 所示为萤石结构 GDC 电解质结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袁文辉;顾亚萍;胡小芳;;LSCF系钙钛矿型致密透氧膜的制备及其透氧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2 范宝安;任晓静;雷杨;;熔盐法和柠檬酸盐法对LSCF烧结活性的影响[J];电源技术;2017年06期

3 姬春梅;;陶瓷基LSCF中空纤维透氧膜制备及其透氧性能研究[J];陶瓷;2019年08期

4 王振伟;屈丹龙;樊震坤;丁浩;李国昌;张健;张超;孟凡朋;孙海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SCF基复合阴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J];山东陶瓷;2019年04期

5 范宝安;任晓静;丛野;梁文懂;;LSCF阴极材料A位组成变化对氧离子传输能力及SOFC电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5年S2期

6 张全生;武田保雄;;Al,Bi元素对合成LSCF的影响[J];电源技术;2006年12期

7 刘丽丽;石纪军;孙良良;黎紫霖;罗江南;熊宏旭;肖玉华;丁敏琪;;IrO_2修饰LSCF阴极对SOFC的影响[J];中国陶瓷;2019年08期

8 郝红;冯国红;曹艳芝;;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J];广西轻工业;2010年06期

9 包金小;韩佳兴;宋希文;周芬;;基于LSCF/SDC-BZCYYb极限电流氧传感器的研究[J];稀土;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海召;魏明锐;郭冠伦;刘毅辉;;理论与试验研究PdO表面修饰对LSCF阴极性能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三分会:量子、经典和统计反应动力学[C];2017年

2 李海召;魏明锐;郭冠伦;刘毅辉;;理论与试验研究PdO表面修饰对LSCF阴极性能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电子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C];2017年

3 董书伟;刘进明;应怀樵;;计入泄漏影响的最小二乘复频域LSCF法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董书伟;刘进明;应怀樵;;计入泄漏影响的最小二乘复频域LSCF法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魏明锐;李海召;郭冠伦;;基于第一性原理的LSCF表面吸附PdO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九分会:电化学材料[C];2016年

6 欧阳竟;陈张伟;劳长石;;喷墨打印用水基LSCF墨水的开发与研究[A];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17年

7 欧阳竟;陈张伟;劳长石;;喷墨打印用水基LSCF墨水的开发与研究[A];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绍丽;晶格B位直接替换改性的LSCF钙钛矿阴极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

2 洪涛;氧化物对LSCF阴极氧还原速率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嘉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SCF复合阴极制备与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6年

2 叶辉华;SOFC的YSZ/GDC电解质粉体的烧结与LSCF阴极粉体的制备[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年

3 杨智宁;钙钛矿复相LSCF与K_2NiF_4型材料合成与结构特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4 宋瑞娟;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LSCF)中空纤维膜的透氧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5 周祥;动态测试非平稳信号的系统参数识别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马靖博;(La,Sr)(Co,Fe)O_3电极材料的等离子体镀渗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25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25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c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