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三自由度球形电机相对坐标变换与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11:07
【摘要】:三自由度球形电机因其多自由度运动特性,在空间运动应用场合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优异的空间运动性能给三自由度球形电机的参量变换、检测方法、控制系统等在单自由度电机中常用经典方法带来新的挑战。传统三自由度球形电机的坐标分析中,假设定子坐标系与地面坐标系统一并约束为静止坐标系,此种假设在三自由度球形电机本体做空间运动过程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在坐标分析的基础上消除假设限制,综合三自由度球形电机实际情形,研究广义三自由度球形电机坐标变换与位置检测系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各类三自由度球形电机的检测结构、方法等进行总结归纳,重新构建三自由度球形电机坐标系统,将定子坐标系与地面坐标系分离,并定义定子(及定子坐标系)可以完成空间三自由度运动。在新的坐标系统定义下,提出了基于四元数方法的三自由度球形电机相对坐标变换方法,并对三自由度球形电机的传统坐标变换、相对坐标变换的方向余弦阵方法进行对比与仿真分析。在定子做空间运动时,三自由度球形电机传统坐标变换方法无效,同时相对坐标变换在假设定子静止时仍然有效。并简单分析与验证了相对坐标变换的基本性质。基于相对坐标变换的基本思路,设计了转子检测传输模块、定子检测融合模块分别安置在三自由度球形电机的转、定子球体上,转子检测传输模块实现对转子姿态检测,并通过模块内的Zigbee通讯模块发送出去;定子检测融合模块实现对定子姿态检测,并接受来自转子姿态数据,并将数据发送给上位机进行相对坐标变换的计算,并完成相应的软硬件设计。其中四元数的相对坐标变换算法借助MATLAB语言实现函数编写;借助Labview软件,实现下位机数据读取与预处理,并通过嵌入MATLAB脚本,实现相对坐标变换并获得转、定子特定点的位置,完成构建三自由度球形电机相对位置检测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获得转子姿态数据,使用MATLAB软件对三自由度球形电机相对坐标变换算法进行验证与对比,验证了相对坐标变换的正确性。基于检测系统的软硬件联合调试,上位机界面中直观的显示变换后的结果。实验结果验证了三自由度球形电机相对坐标变换算法包含了传统坐标变换算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三自由度球形电机空间运动情景。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30
【图文】:

光电传感器,球面,转子,颜色


球形电机的位置姿态。逡逑(a)双滑轨转子位置检测系统逦(b)单滑轨转子位置检测系统逡逑图1-1滑轨支架检测系统逡逑美国Johns邋Hopkins大学的Gregory邋S邋Chirikjian等学者在转子球体上安置永逡逑磁体磁极,定子外壳上安置空心线圈,研制了一种可以实现步进运动的永磁式球逡逑形电机。文献[14]中在定子上设计了光电传感器对球形转子的颜色信号进行构建逡逑信号向量,实现球形电机位置检测。文献[12][15]中Harry邋Gamer等学者对转子逡逑球面进行网格式划分,并在不同的网格中以不同颜色进行喷涂,如图1-3所示。逡逑通过视觉传感器对网格喷涂信息进行辨识与特征提取。计算并确定转子具体位置。逡逑图1-2光电传感器与转子球面颜色划分逡逑2逡逑

转子位置检测,传感器,球形电机,转子


逡逑图1-3转子球面网格划分逡逑文献[16][17]中设计了双光学传感器的转子位置检测方法,如图1-4所示,两逡逑个光学传感器分别以高刷新频率对转子球体运动过程的变化量进行量测。借助传逡逑感器空间位置信息,最终可以计算累积得到转子位姿信息与当前角速度、角加速逡逑度信息。文献中分析了转子分辨率影响,最终实验结果中,给出传感器与转子球逡逑面最佳距离。逡逑-转了.球面逡逑图1-4双光学传感器转子位置检测系统逡逑1.2.2国内球形电机检测技术现状逡逑国内学者通过对转子球面喷图编码对永磁球形电机转子位置检测方法展开逡逑了一系列研宄[18_21]。华中理工学院、合肥工业大学[2()-2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逡逑[22-25]、天津大学[26_28]都对球形电机做了一系列探索,极大推动了球形电机的发展。逡逑(1)转子编码喷涂检测方法逡逑文献以美国Gregory邋S.邋Chirikj邋ian等人提出的永磁步进球形电机为模型,如逡逑图1-5所示,对球形转子表面进行随机编码喷图,在16个球形定子线圈上安置96逡逑个光电传感器进行位置检测,96个光电传感器的输出构成了96维状态向量,利用逡逑启发式搜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飞;李耀明;马征;唐忠;周蓥;徐立章;;三自由度风筛清选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8年06期

2 周琪,邵仁玉;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正解分析[J];南通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3 赵恒华,唐晓初,王墅;三自由度虚轴机床作业空间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4 吴展,李桥梁,骆海峰,吴洪涛,朱剑英;新型三自由度并联机床及其运动学模型的建立[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5 韦晓庚;顾之久;;泡沫黄夹克管三自由度纠偏机[J];石油工程建设;1988年05期

6 本刊记者;;三自由度电动上臂假手通过鉴定[J];医疗器械;1988年01期

7 梁天培,冯海X;三自由度机械臂的继电式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1989年02期

8 张二力;三自由度机器人机械关节设计[J];机器人;1989年04期

9 黄声华,陶醒世,林金铭;三自由度球形电机的发展[J];电工电能新技术;1989年01期

10 张德铨;陈佩娟;罗永昭;周建;;三自由度切换法肌电信号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长春;余丽霞;宋影松;;三自由度模拟支撑致稳平台系统设计及实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2 危常明;喻俊志;;一种具有三自由度鳍肢的机器海豚的机构设计与实现[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3 曹清林;吴朝阳;周井玲;洪小南;沈世德;;含有三移动副的镗铣类平面虚拟轴机床的研制[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志荣;黄卫青;;圆柱形三自由度超声电机输出性能的仿真设计[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5 胡开业;赵宾;丁勇;姜荃华;;基于三自由度方程的集装箱船参数横摇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17年

6 汪健龙;;三自由度冲击碰撞系统的动力学分析[A];2015年第五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制造2025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5年

7 喻文焕;;一类弹性机器人的最优控制[A];1993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C];1993年

8 何学军;张良欣;张琪昌;;三自由度横向补给系统高架索的面内振动[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9 张杰;潘金柱;才义;徐明;黄兴中;;高速风洞三自由度动导数试验技术攻关[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B)[C];2017年

10 张妍;王怀磊;;斜拉桥索-面-塔三自由度振动模型及其1:2内共振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董春蕾;山东科学院研制成功并下探测救援机器人[N];中国技术市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丽;车辆三自由度平面运动稳定性的非线性分析及控制策略评价[D];吉林大学;2010年

2 代小林;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克敏;基于虚拟现实的机器人仿真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姚太克;一类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特性研究与优化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倪远;基于柔性铰链的位移放大机构及三自由度调姿平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6 刘湘琪;三自由度电液伺服机械臂运动控制策略研究及其实现[D];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

7 高振;空间三自由度并联/混联机构构型、性能与若干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吴孟丽;一种新型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设计理论与方法[D];天津大学;2007年

9 李祺;一种三自由度并联动力头轻量化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席金强;三自由度永磁球形电动机静态转矩特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2 刘婷婷;三自由度球形电机相对坐标变换与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年

3 何威;永磁混合驱动式三自由度电机的设计与分析计算[D];河北科技大学;2019年

4 何开拓;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分析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5 俞剑敏;电动三自由度运动平台分析及模态空间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信笑笑;三自由度微创手术组织抓钳设计及其末端夹爪的力估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赵文豪;三自由度直升机实验系统设计与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8 尹远浩;三自由度气浮台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9 智若东;液质悬浮式三自由度电机多物理场耦合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8年

10 周唯;基于精确反馈线性化的三自由度直升机控制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25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25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1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