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912;TB383.1
【图文】:
题背景源和环境作为现代人类发展的两大议题,已经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会飞速发展的近几十年中,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但是由此引发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们转向对可再生的新型清洁能源开发,如太阳能、风能等,但是其间断性低效率等缺点成为限制这类能源发展的桎梏。二次电池具有可循环、可再的特点,因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图 1.1 为几种不同可充电电池的能量密度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1]。除此之电池所表现出来的无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高、存储寿命长、安全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个人电子商品、公共交通、军工等方面。全球企业增长ost & Sullivan 调查研究显示,2020 年全球商用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将达到[2]。近些年来,以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的电动汽车已经引起国内外的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锂离子电池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其中以比亚迪能源公司所研发的电动汽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新一代电池系统,成为目前锂离子电池领域发展的重要研生产意义[4]。池池组成示的商业化柱状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的隔膜组成[5]。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钴酸锂(石墨作为负极。电解液由锂盐和混合溶剂体系组成,常见,混合溶剂体系由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DEC)等碳酸烷基酯组成[6]。这种混合体系可以提供较高学稳定性高。隔膜采用聚烯类微孔膜,如聚乙烯(PE),或铝材料,盖体组织有防爆功能。
子电池工作原理种二次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依赖于 Li+在两极。图 1.3 是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正极为 LiCoO2放电时,锂离子和电子同时从正极中脱出,朝着相反的方向传/电解液界面扩散进入电解液中,电子通过电极和集流体的接触界状态的负极。最后锂离子和电子通过两个不同的途径,通过负极负极材料中,完成放电过程。反之为充电过程:锂离子从负极脱嵌回处于缺锂状态的正极材料中,与此同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电压。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往返传递,构筑了锂离子电池反应公式如下:正极反应:LiCoO2 Li1-xCoO2+ xLi++ xe-负极反应:nC + xLi++ xe- LixCn总反应:LiCoO2+ nC Li1-xCoO2+ LixC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江;李容;蔡铎昌;;纳米金属氧化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2 侯珂珂;崔平;;碳纳米管负载纳米金属氧化物的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2007年03期
3 耀星;纳米金属氧化物粉体的合成技术[J];粉末冶金工业;2004年02期
4 杨晓辉,宋秀芹,张雪红;纳米金属氧化物空心球的制备[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09期
5 王彦卿,张朝平;纳米金属氧化物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张黎明,齐晓周,秦永宁,马智;核-壳纳米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研究及应用[J];化学通报;2001年11期
7 王自军;邢宏龙;徐国财;端家荣;夏礼稳;;乳化炸药爆炸法合成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探讨[J];山东化工;2015年08期
8 杨晓辉,宋秀芹,张雪红;纳米金属氧化物空心球的制备(续)[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10期
9 王盼雪;王雪杰;田露;龚国利;;纳米金属氧化物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及安全性进展[J];食品科技;2019年02期
10 廉畅;李长波;赵国峥;王孝;张磊;;生物模板法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的现状及展望[J];应用化工;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来进;喻艳琳;胡忻;练鸿振;;纳米金属氧化物的生物可给性研究[A];全国环境纳米技术及生物效应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2 赵晓云;韩萌;李溱;;介孔型纳米金属氧化物在蛋白磷酸化研究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摘要集-分会场5:有机/生物质谱新方法[C];2017年
3 葛晋;赵亮;师彦平;;硅胶核的性质对分子自组装核壳材料性质的影响[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正超;唐文书;李荣辉;孙武珠;崔航;高世安;李琦;尚建库;;高效纳米金属氧化物除砷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耿玉侠;刘文;马国栋;张媛;;纳米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强;陈戈;;酶反应诱导合成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7 沈红玲;郑水林;龚兆卓;孙志明;;纳米氧化物在抗紫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颗粒学前沿问题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锦凤;李翼;朱丹;王肖戈;成金华;帅琴;;高温燃煤钙基纳米金属氧化物复合吸附剂除砷脱硫的试验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9 罗意;杜恭;薛卫国;汤仲平;安文杰;;纳米材料在润滑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3)[C];2019年
10 张丽丽;李雪花;赵何宁;;不同粒径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氧化应激效应预测[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六分会:环境化学[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俊武;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微结构控制及其应用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2 李小花;纳米金属氧化物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新体系的研究及其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任屏源;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光催化和发光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4 张立树;新型纳米金属氧化物制备及吸附和降解染料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王安琪;纳米金属氧化物绿色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4年
6 王绍艳;液相直接沉淀法制备分散纳米金属氧化物[D];东北大学 ;2009年
7 王越;掺杂二元纳米金属氧化物的超声制备及其物性表征[D];南京大学;2012年
8 庞洪涛;纳米金属氧化物、壳聚糖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结构、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牛奎;以特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的介孔材料的合成、表征与应用[D];江南大学;2011年
10 周建红;纳米金属氧化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佳昕;碳基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2 张丽丽;纳米金属氧化物光致产生活性氧物种的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3 张世翔;纳米金属氧化物在环境污染物分析与降解中的研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4 陈秀英;纳米金属氧化物颗粒上活性物种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5 景介辉;电化学方法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6 林鑫;纳米金属氧化物表面浸润性研究及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6年
7 王永兰;纳米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电化学传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琨;纳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吸附不同形态砷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宋佳;碳包覆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10 吴宏景;胶体金负载纳米金属氧化物催化氧化苯系物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3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43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