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杂环结构聚酰亚胺薄膜衬底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上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7-06 06:01
【摘要】:聚酰亚胺(PI)在设计新型、高耐热性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通过分子设计将VA唑和咪唑环引入到PI分子主链上,制备了一系列综合性能优良的PI薄膜,探讨了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作为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衬底材料,研究了基于柔性耐高温PI衬底上CIGS太阳能电池用Mo背电极的工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4,6-二氨基-1,3联苯二酚为原料,反应合成了高纯度的二胺单体。以含VA唑的二胺单体为原料和二酐单体(s-BPDA)制得聚酰胺酸(PAA);将聚酰胺酸采用流延法刮涂成膜,经高温亚胺化,制备了主链含VA唑环的聚酰亚胺薄膜。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FT-IR、TGA和拉伸测试等对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APBBOA有预期的结构和较高的纯度;主链含VA唑结构的聚酰亚胺玻璃化转变温度(T_g)高达345℃;氮气氛围下,PI的T_(5%)为595℃;PI薄膜的拉伸强度为295 MPa,断裂伸长率为15~18%;2、以联苯胺和DAPBI为二胺单体与二酐单体(s-BPDA)通过常温聚合制备了聚酰胺酸,刮涂后经热亚胺化制得聚酰亚胺薄膜。通过测试理化数据,得出以下结论:主链含VA唑结构的聚酰亚胺Tg随着咪唑环比例增加而增加。当DAPBI共聚比例达到20%时,其T_g为392℃、拉伸强度为231 MPa、CTE为13.7 ppm/℃,介电常数为3.21。3、以BAPBBOA和DAPBI为二胺单体,与s-BPDA制备了共聚型聚酰亚胺薄膜。热失重分析(TGA)和拉伸测试等对聚合物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共聚薄膜有较高的热力学性能,较低的吸水率;当BAPBBOA:DAPBI=6:4时,T_(5%)为582℃,T_g为385℃,拉伸强度为280 MPa,吸水率为0.5%,相比较联苯型聚酰亚胺薄膜,其耐热性、吸湿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较大的提高;将咪唑环和恶唑环引入聚酰亚胺分子结构中,在保持其优异的综合性能的同时,不仅可以提高PI的吸水性,还能改善PI隔膜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可用作耐高温材料,应用于微电子和新能源领域。4、以BAPBBOA和s-BPDA得到的薄膜为基底,利用直流射频磁控溅射,在薄膜表面上沉积钼层。以压强为变量设置对照试验,通过XRD、XRF、SEM测试实验结果。结果表明:Mo薄膜的晶粒尺寸随着沉积压强的增加而减小,Mo薄膜的生长速度随工作压强的增加而降低,电阻率随工作压强的增加而升高。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914.4;TB383.2
【图文】:

流程图,薄膜制备,流程图,聚酰亚胺


PI合成(a)及PI薄膜制备流程图(b)

聚酰亚胺薄膜,柔性,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


图 1-7 聚酰亚胺薄膜的应用:(a)柔性发光二极管(F-LEDs)[67](b)CIGS 太阳能电池(c) CdT太阳能电池(d)柔性薄膜晶体管(F-TFT)[70](e)柔性印刷电路板 (FPCBs)[71](f) 柔性显示(TFT-LCDs)[72](g)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 (AMOLEDs)[73](h)可穿戴传感器[73]。CIGS 是一种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其吸收系数在可见光范围内高达 105/c只有 1.5-2.5μm 厚的 CIGS 几乎可以吸收所有入射太阳光,非常适合制备薄膜

薄膜太阳能电池,典型结构


(图 1-8 CIGS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典型结构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首先,在基板上,通过 DC 磁控溅射沉一层金属钼(Mo)作为背电极,然后沉积 p 型 CIGS 吸收层和 CdS 缓冲层,后溅射蒸发一层内在氧化。使用铝掺杂的氧化锌 ZnO:Al(AZO)作为窗口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家铭;;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应用与市场前景[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2年08期

2 高利平;张蓓;;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工业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0年09期

3 ;东丽增建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装置[J];石油化工;2004年02期

4 李英葆;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制造技术发展水平的评估[J];绝缘材料;2002年05期

5 张雯,张露,李家利,张凯;国外聚酰亚胺薄膜概况及其应用进展[J];绝缘材料;2001年02期

6 唐必连,黄永生,严惠珍;我国聚酰亚胺薄膜产品的生产设备[J];绝缘材料;2001年06期

7 韩秀山;Dupont计划扩产聚酰亚胺薄膜[J];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2000年04期

8 柯伟;;联苯型聚酰亚胺薄膜制造方法的研究[J];合成树脂及塑料;1991年03期

9 谢光贤;;国外聚酰亚胺薄膜发展概况[J];绝缘材料通讯;1992年01期

10 吕洪久;;超耐热性聚酰亚胺薄膜[J];化工新型材料;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海霞;何民辉;胡爱军;芮嘉明;杨士勇;;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A];第八届中国覆铜板市场·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全荣辉;韩建伟;张振龙;闫小娟;;聚酰亚胺薄膜深层充电效应中电阻率测量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立柱;霍克山;陈凤才;;H级热固性聚酰亚胺薄膜粘带的研制[A];第八届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许家瑞;张艺;林文璇;方铭岳;刘亦武;兰麒;秦泽鑫;刘四委;池振国;;新型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竹欣;黄文秀;龙禹波;陈又铨;余桥溪;杨婷婷;张艺;刘四委;池振国;许家瑞;;具氧化诱导发光性能的柔性聚酰亚胺薄膜[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C];2017年

6 白兰;何民辉;任芳鹤;范琳;;含酰胺结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其低膨胀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C];2017年

7 陈锡花;唐国翌;周惠华;朱静;;高能离子注入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结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郭海泉;;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市场需求与技术挑战[A];第十九届中国覆铜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9 徐佳;董杰;赵昕;张清华;;不同环化工艺对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C];2017年

10 朱方华;尹强;张淑洋;徐业伟;张林;;气袋靶用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十届中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实习记者 李东周;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实现产业化[N];中国化工报;2011年

2 记者 李大庆;我国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实现产业化[N];科技日报;2011年

3 马永欣 李悦 记者 陈颢元 王卿 通讯员 刘子斌 (记者 通讯员 马永欣 李悦 );自主研发增强津企核心竞争力[N];天津日报;2009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孟斯硕;深圳惠程 增资建设中试生产基地[N];中国证券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齐芳;“黄金薄膜”在我国上天入地[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珊珊;聚酰亚胺薄膜多场耦合作用下电子辐照损伤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张盼盼;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张沛红;无机纳米—聚酰亚胺复合薄膜介电性及耐电晕老化机理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4 陈东升;激光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Ⅲ)银选择性活化化学镀在聚酰亚胺薄膜上制作精细线路[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5 王艳青;聚酰亚胺薄膜表面银图案的湿法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李杰;表层分子结构与纳米调控聚酰亚胺薄膜表面及空间电荷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宋广亮;含苯并咪唑和苯并VA唑基团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D];吉林大学;2014年

8 刘韧;前驱体聚酰亚胺薄膜梯度升温制备碳膜过程中的结构演变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罗杨;局部放电对聚酰亚胺薄膜的损伤特性及材料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申九林;用于大面积透明柔性光电器件的聚酰亚胺基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霖进;柔性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分子轨道能及其性能影响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2 李振凯;杂环结构聚酰亚胺薄膜衬底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上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3 舒想;耐电晕纳米有机硅/聚酰亚胺薄膜合成及高频绝缘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4 王健华;低热膨胀系数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5 杨春华;聚酰亚胺薄膜拉伸取向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6 徐君;原位选择离子交换法制备表面金属化的聚酰亚胺薄膜[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7 宋超然;低热膨胀系数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性能[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8 赵斯梅;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坤;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10 张晶波;无机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界面形态对其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43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43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8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