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共振式压电直线电机的研究及其在多自由度平台中的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359.4;TH703
【图文】:
依靠摩擦力驱动动子产生大行程的运动;而在对称激励,是一种单相驱动方式;压电驱动行被用于交替的箝位和移动动子,这种电机中的非共振式电机,通常利用叠层压电陶瓷作为驱Pierre Curie 发现,而逆压电效应在 1881 年由验证实。1917 年,Langerivin 利用石英的压电发现以后,利用该效应实现大行程运动的尝试er 申请的美国专利中提出了一种由压电板、中过提供合适的信号产生适应的扭转模态使得中 Wiilliams 和 Brown 在专利中提出了将多个压动的压电原理样机如图 1.2 所示[7]。
图 1.3 1965 年 V. Lavrinenko 介绍的压电电机 图 1.4 1962 年 Stibitz 提出最早的尺蠖电机综合各种类型的压电作动器,共振式压电电机,即超声电机是被研究的最多的一种作动器。定子以不同的形式与弹性元件组合产生不同的振动,将压电元件产生的变形转换到需要的方向。任何的共振式电机都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定子上产生的运动形式一般为线运动或椭圆运动,产生这两种运动的方式千差万别,如果在一个定子上只有一个共振模态被激发出来,可以认为这种电机是单模态激发型,而如果激发的共振模态多于一个,就被称为多模态激发型。为了使定子做椭圆运动,需要在定子上激发出单模态或者在两个方向激发出具有一定相位差的模态。回顾超声电机的发展历史,来自各国的研究者都对电机研究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推进。继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锆钛酸铅被发现具有压电材料后,多种新型电机被设计出来,多家知名企业 Siemen,Matsushita,IBM 等参与到压电电机的生产制造中,其中,IBM 的Bath 利用驱动足成楔形的压电振子与转子接触通过摩擦来驱动转子进行转动,但是其推动力较小,性能无法满足实用要求[14]。20 世纪 70 年代,前苏联科学院院士 Piotr Vasilijev 使用兰杰文夹心振子制作压电电机如图 1.5[15],其后,日本学者 Sashida 在此基础上研发了驻波型旋转压电电机,并且研制了圆环形压电振子,如图 1.6 所示其拥有直梁和环梁两种不同结
图 1.3 1965 年 V. Lavrinenko 介绍的压电电机 图 1.4 1962 年 Stibitz 提出最早的尺蠖电机综合各种类型的压电作动器,共振式压电电机,即超声电机是被研究的最多的一种作动器。定子以不同的形式与弹性元件组合产生不同的振动,将压电元件产生的变形转换到需要的方向。任何的共振式电机都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定子上产生的运动形式一般为线运动或椭圆运动,产生这两种运动的方式千差万别,如果在一个定子上只有一个共振模态被激发出来,可以认为这种电机是单模态激发型,而如果激发的共振模态多于一个,就被称为多模态激发型。为了使定子做椭圆运动,需要在定子上激发出单模态或者在两个方向激发出具有一定相位差的模态。回顾超声电机的发展历史,来自各国的研究者都对电机研究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推进。继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锆钛酸铅被发现具有压电材料后,多种新型电机被设计出来,多家知名企业 Siemen,Matsushita,IBM 等参与到压电电机的生产制造中,其中,IBM 的Bath 利用驱动足成楔形的压电振子与转子接触通过摩擦来驱动转子进行转动,但是其推动力较小,性能无法满足实用要求[14]。20 世纪 70 年代,前苏联科学院院士 Piotr Vasilijev 使用兰杰文夹心振子制作压电电机如图 1.5[15],其后,日本学者 Sashida 在此基础上研发了驻波型旋转压电电机,并且研制了圆环形压电振子,如图 1.6 所示其拥有直梁和环梁两种不同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泳红;张其仔;;中国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战略选择[J];中州学刊;2015年06期
2 李海林;王寅;黄卫清;梁宇;;一种双足驱动压电直线电机[J];中国机械工程;2014年20期
3 陈西府;黄卫清;王寅;;动摩擦型压电叠堆直线电机定子的振动特性[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4年05期
4 梁宇;黄卫清;王寅;李海林;;一种用于非共振压电直线电动机的新型驱动器[J];微特电机;2013年11期
5 刘英想;姚郁;陈维山;刘军考;;纵振复合双足直线超声电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6 阳波;段吉安;;光电子封装超精密运动平台末端姿态调整[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7 陈西府;王寅;黄卫清;潘松;;一种非共振式压电叠堆直线电机的机理与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15期
8 陈乾伟;时运来;黄卫清;;新型塔形直线超声电机[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36期
9 石胜君;陈维山;刘军考;谢涛;;大推力推挽纵振弯纵复合直线超声电机[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10 李晓韬;程光明;杨志刚;马希里;曾平;;应用惯性冲击原理的非对称夹持式压电旋转驱动器的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建平;步进式压电驱动基础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寅;多模式压电直线电机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3 时运来;新型直线超声电机的研究及其在运动平台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权哲浩;纳米级步进压电微动台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魏强;纳米定位微位移工作台的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纪华伟;压电陶瓷驱动的微位移工作台建模与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峗;四自由度并联两指微操作系统动力学建模仿真与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2 丁冰晓;平面三自由度并联微操作平台的设计与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曲涵;多自由度仿生压电精密驱动器设计分析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陶惠峰;超精密微位移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56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56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