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有机光电探测器和太阳能电池界面设计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3 12:39
【摘要】:有机光电探测器和太阳能电池由于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质量轻、可溶液加工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以有机光电探测器和太阳能电池为研究对象,从界面设计、制备工艺等角度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真空蒸镀金属电极会在界面处对活性层形成扩散掺杂,导致光电探测器暗电流升高,探测器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使用薄膜转印技术制备导电聚合物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电极来替代传统金属电极。转印导电聚合物PEDOT:PSS作为顶电极,可以有效避免在界面处金属电极对活性层的扩散掺杂。在-0.2 V工作偏压下,基于PEDOT:PSS聚合物电极光电探测器具有与金属电极探测器相当的光电流,而其暗电流密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光电探测器的最大探测率超过10~(13) Jones。同时,PEDOT:PSS电极具有高透过率,光电探测器可以实现对光信号的双面响应。2.电子/空穴的反向注入是影响探测器性能的重要因素。在电极与活性层界面处插入电荷阻挡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受限于阻挡层和活性层之间正交溶剂的选择,可以作为阻挡层的有机材料十分有限。因此,提出薄膜转印技术制备电子阻挡层,不仅可以阻挡金属电极对活性层的掺杂和电子的反向注入,实现低暗电流、高探测率的光电探测器,还可克服对正交溶剂要求的限制。该制备方法可抑制光电探测器暗电流,所制备的探测器的噪声电流低至10~-1414 A/Hz~(1/2),同时该方法具有普适性,制备的P3HT电子阻挡层可以应用于多种活性层的有机光电探测器中。3.单结和叠层器件结构已被广泛研究报道,而双层体异质结器件的制备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尤其是在工艺兼容性方面,包括上下层体异质结活性层加工溶液的正交性、各层加工温度兼容性等。薄膜转印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上下两层体异质结活性层在制备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为制备新型的双层体异质结光电子器件提供了可能。基于薄膜转印技术,实现了双层体异质结活性层器件。对器件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类型器件的光生电压和外量子效率(EQE)响应光谱与体异质结的堆叠顺序和受体材料的选择密切相关。这一物理现象为不同功能的光电探测器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4.低温、可溶液加工的高效界面层是实现高效柔性有机光电子器件的关键。乙氧基化的聚乙烯亚胺(PEIE)是目前广泛采用的高效低温电子传输层材料。然而,研究中发现PEIE中的氨基作为亲核试剂与非富勒烯受体材料中的给体单元和受体单元之间的C=C键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破坏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分子结构,从而导致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效率低且出现“S”型曲线。针对这一问题,首次提出质子化PEIE氨基策略,来钝化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和PEIE界面层之间的反应。基于该策略,实现了可室温条件下制备的高效柔性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12.5%。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9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文忠;;浅谈内饰模内转印技术[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7年08期

2 丁闰;刘丹丹;;关于内饰模内转印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28期

3 邓世雄;裴润方;;免疫转印技术在医学病毒学中的应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88年05期

4 曾贤林;;薄型弹力袜转移印花试验总结[J];染料工业;1989年05期

5 许俊浩;;初识模内转印技术[J];汕头科技;2006年04期

6 宋富佳;;长胜科技冷转印技术得到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高度赞许[J];纺织导报;2017年09期

7 张宝林;;转印技术[J];家具;2011年03期

8 喻盛;;转印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丝网印刷;2010年12期

9 杨为正,杨咏梅;升华转印技术[J];丝网印刷;1997年02期

10 ;海德堡冷膜转印技术在华东惊艳亮相引领高端胶印新潮流[J];广东印刷;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松州;;塑料印花膜转印技术[A];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塑料包装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年会暨塑料包装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熊思醒;童金辉;毛霖;覃飞;孙露露;周印华;;转印技术在有机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I:能源高分子[C];2017年

3 ;热升化转印技术在织物印花中的应用[A];佶龙杯第四届全国印花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粉末涂装与热喷涂转印技术[A];2004'中国西安涂料涂装技术交流推广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永春;卪樭層;;金属转印技术应用于奈米结构制程与新型液晶配向[A];2010年第四届微纳米海峡两岸科技暨纳微米系统与加工制备中的力学问题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6 邹春富;沈硕长;;镭射水转印自动转印技术在不锈钢茶叶罐的应用[A];2012年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广东分册)[C];2012年

7 沈可余;张伟;姜兆华;陈超;;LED光扩散膜转印技术的研究[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仙法;张秀伦;;转移印花设备及材料应用[A];2013全国染整可持续发展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汪娟娟;鲁从华;;基于表面处理协助的可切换转印技术的PDMS表面图案化[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四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黄胜利;仿真曲面水披覆转印技术工艺[N];中国包装报;2008年

2 殷鹏;猪年贺岁金银砖下周面市[N];中国证券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计纲;深化改革转机制 资产重组增活力[N];中国包装报;2007年

4 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刘国联 徐虹;新技术将促进印染行业新发展[N];中国纺织报;2006年

5 方莉莉;孟氏依靠品牌 打造“名门”[N];中国质量报;2007年

6 译者 古典工艺艺术家 钟昕;必然与偶然的摄影[N];中国摄影报;2020年

7 万林;研发应注重高效率[N];中国电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思醒;有机光电探测器和太阳能电池界面设计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丁杰;基于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的微纳米转印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李鑫;基于PDMS模板微纳米转印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3 王恬;基于ITO的单分子检测及其应用于电转印技术的初步探讨[D];山东大学;2007年

4 许英豪;激光转印法超材料太赫兹器件的制备技术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5 李泓杉;微量胶接剂的点样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沙海龙;“现成品”以版画方式呈现及其意义[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779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79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6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