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电压补偿法的PMSM谐波电流抑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17:16
【摘要】: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非常适用于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驱动场合,这些场合要求电机的定子电流波形平滑度高、转矩脉动小。但由于逆变器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并且PMSM运行时气隙磁场会产生畸变,导致PMSM的定子电流中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并且引发较大的转矩脉动。因此,研究抑制谐波电流的控制策略,对于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十分重要。首先,分析了PMSM谐波电流产生的原因;建立了考虑谐波电流的PMSM数学模型;研究了抑制谐波电流的控制方法。针对传统电压补偿法采用低通滤波器来提取直流量,动态响应时间较长、稳态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采用闭环电流平均值法来提取直流分量,提高了系统的快速性和稳定性。但是基于闭环电流平均值法的电压补偿法需要进行四次坐标变换及六个PI控制器来调节参数,计算过程及参数调节较为复杂。为了降低算法复杂度,采用基于级联型二阶广义积分器的电压补偿法,将级联型二阶广义积分器与电流环PI控制器并联,利用级联型二阶广义积分器提取出d、q轴电流中的6次谐波,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坐标变换并且PI调节器减少为两个,降低了系统的运算量,节省了存储空间。其次,对两种电压补偿算法进行仿真研究,对电流与转矩频谱进行分析,采用基于闭环电流平均值法的电压补偿法,A相电流总THD由9.05%下降到5.28%,6次转矩脉动由0.094Nm下降到0.044Nm;采用基于级联型二阶广义积分器的电压补偿法,A相电流总THD由9.05%下降到2.85%,6次转矩脉动由0.094Nm下降到0.017Nm。仿真结果验证了两种电压补偿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将两种电压补偿算法分别在PMSM伺服驱动实验平台上进行验证,对相电流波形及频谱进行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采用基于闭环电流平均值法的电压补偿法,5次谐波幅值占基波的百分比由45%下降到30%,7次谐波幅值占基波的百分比由42%下降到26%;采用基于级联型二阶广义积分器的电压补偿法,5次谐波幅值占基波的百分比由45%下降到24%,7次谐波幅值占基波的百分比由42%下降到22%。实验结果证明这两种电压补偿算法都可以对有效地抑制电流谐波。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341
【图文】:

坐标系,数学模型,abc坐标系


型的建立大、调速性能好,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导致 PMSM 在运行时相电流中会产生大量绍了 PMSM 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立了考虑 PMSM 电流谐波的数学模型,为模型的建立建立建立常用到三种坐标系,分别是abc坐标系系统进行分析时,需要进行不同坐标系之间幅值恒定或功率恒定的Clarke和Park 变换 坐标系间的变换(Clarke变换):

坐标系,abc坐标系,数学模型,磁路


6(2) 坐标系与dq坐标系间的变换(Park 变换)如图 2-2 所示:图2-2 坐标系与dq 坐标系间的变换Fig.2-2 Transformation between Coordinate System anddq Coordinate System两相旋转坐标系中的分量设为dx 、qx ,根据图 2-2 得到两坐标系之间变换公式如式(2-3)和(2-4)所示:cos sinsin cose ee edqxxxx (2-3)cos sinsin cose ee edqxxxx (2-4)式中:e —— 电机的电角速度/rad/s;e —— 电机的电角度/rad,且e=e t。由公式(2-1)和(2-3)可以得到abc坐标系到dq坐标系的恒幅值变换矩阵如式(2-5)所示: cbaeeeeeeqdxxxxx)32)sin(32sinsin()32)cos(32coscos( (2-5)2.1.2 PMSM 数学模型的建立PMSM 的数学模型就是电压、电流、磁链等各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为了得到简化的数学模型需对 PMSM 进行假设使其成为理想电机,一般假设如下:(1)永磁体的磁路不发生饱和,假设为线性磁路;(2)定子绕组成 Y 形连接,三相绕组各差 120 ;(3)忽略磁滞损耗和涡流效应。在abc坐标系下,PMSM 电压方程如式(2-6)所示:

电路图,全桥逆变,电路,导通


图 2-5 三相全桥逆变电路Fig.2-5 Three-phase Full Bridge Inverter Circuit~V6—— 功率器件 IGBT;D1~VD2—— 反并联二极管;、B、C —— 等效三相绕组。况下,驱同一个桥臂上下两个功率器件的动信号是互补信号,但实际的的导通关断时间,通常导通时间小于关断时间,若同一桥臂一个功功率管导通,此时两个功率管都导通,此时直流母线电压过大、功为了避免两个功率器件同时导通,必须加入一定的死区时间,使一件先关断后导通。死区时间的不断累积会导致输出电压中产生很大的路中还要考虑开关管管压降和并联续流二极管的导通压降,由于死区的存在使得逆变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输出的从而造成相电流畸变及较大的转矩脉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忠修;陈翰芹;;改善电力机车功率因数[J];机车电传动;1987年02期

2 卢本平;;并联电容器的谐波电流分析[J];电力电容器;1987年01期

3 陈宝喜;李德辉;朱介人;;10kV系统分数谐波电流注入装置及其应用[J];电力技术;1987年10期

4 唐义治,李贤;工矿企业注入电力系统谐波电流的测量[J];华东电力;1988年06期

5 俞鹏飞;与电网连接的交—交变频器的功率因数和谐波电流[J];煤矿设计;1989年06期

6 肖遥;电气机车谐波电流模型[J];华中电力;1989年04期

7 孙辉;;存在奇异值的非平稳谐波电流分析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年11期

8 扈罗全;;真空吸尘器谐波电流测试失效统计分析[J];家电科技;2009年Z2期

9 贺建闽;黄治清;;用户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计算[J];继电器;2007年01期

10 翟永峰;利用谐波电流的实例[J];农村电气化;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建闽;黄治清;;用户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计算[A];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张启林;冯天宝;韩冰;;电力系统非线性负载谐波电流测量及功率因数的研究[A];第17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王雪红;;新建谐波电流测试系统[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2011)[C];2011年

4 张哲民;姚苏毅;杨喜军;王晗;;IEC61000—3—12标准的分析与应用[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何益宏;卓放;王兆安;;一种谐波电流实时检测的新方法[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程亮;陈红坤;白帆;吴斌;夏渝昆;;考虑谐波电流的配电网网损计算[A];第九届电能质量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7 阮鹏;关新;刘德华;魏师蒙;;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谐波电流抑制方法[A];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9年

8 付永生;沈峰;;电气机车谐波特性及多机车运行谐波电流评估方法[A];第七届电能质量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董晓伟;曹建安;裴云庆;;三相PFC电路的交流侧输入电感谐波电流注入方案[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萍;龚强;;变频器谐波电流手工计算[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5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特约撰稿人 白同云;电子产品谐波骚扰及其治理[N];中国电子报;2001年

2 四川 杨林;关于谐波污染[N];电子报;2013年

3 记者  雷蕾;“青山特钢”“省电经”念得好![N];丽水日报;2006年

4 刘宁;晨朗集团科技创新攀新高[N];经理日报;2007年

5 许宛英 陆剑 江大纬;彩电合格率仅为13%[N];新华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栗清振;用户用得起的APF才有市场[N];中国电力报;2015年

7 本报记者 范高明邋余晓华;汇同千万元技改投入 换来节能增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雁;光电直流电流及谐波电流互感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王萍;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电流智能测控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赵国亮;谐波电流分体补偿式静止同步补偿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康惠林;谐波电流注入式多相永磁电机分析与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杨君;有源电力滤波器网侧谐波电流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盘宏斌;综合型电能质量调节装置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赵成勇;基于电铁牵引变电站的单相混合型谐波补偿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8 张少如;三相桥式整流的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张树全;基于分频控制的并联型APF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高大威;电力系统谐波、无功和负序电流综合补偿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亚敏;基于电压补偿法的PMSM谐波电流抑制策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袁瑞雪;基于三电平SVPWM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与仿真[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8年

3 姚黎婷;光伏系统间谐波电流的解析模型及抑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4 伍广正;基于电感储能特性的谐波电流抑制方法[D];广西大学;2011年

5 李晓军;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牵引负荷谐波电流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6 邓霏;电弧炉谐波电流抑制及其综合治理[D];湖南大学;2005年

7 张晶莹;独立分量分析在电力系统谐波电流估计中的应用[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吴立珠;50Hz谐波电流在高压直流系统中的传递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9 陈仁义;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电流预测算法和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10 王敬喜;一种谐波电流的检测方法及应用[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93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93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2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