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聚烯烃微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3;TM912
【图文】: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1.2.1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图1-1为锂离子电池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由四个功能部件组成,即正负极、隔膜和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反应机理是嵌入-脱出,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迫使电流反向通过,使得锂离子在电解液中从正极迁移到负极,当电池放电时,锂离子通过电解质从负极向正极移动,并携带电流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4]。
湿法膜更适用于长循环寿命电池,因为在充放电过程中,相互连通的孔和曲折的结构有利于阻止枝晶的生长。图1-7 通过不同方法制备的微孔膜形貌图(a)干法 (b)湿法Figure 1-7 SEM images of microporous membrane made by (a) dry process and (b)wet process
体电解质相和电纺纤维膨胀形成的凝胶相[15]。ao 等[28]对电纺 PVDF 无纺布隔膜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性能。电纺 PVDF 无纺布隔膜结晶度较低,但分子链取向较强,具能。电纺 PVDF 无纺布隔膜拉伸强度随着纤维直径的减小而增大,高的外加电压和较高的拉伸比下制备出直径较小的纤维。研究还发的电纺无纺布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均匀的孔隙分布,可以有效地抑长,因此使用这些无纺布作为隔膜的 Li/LiMn2O4电池表现出良好ao 等人[29]使用聚多巴胺(PDA)涂层对这些 PVDF 膜进行了改性。图 1-9,采用 PDA 涂层的 PVDF 无纺布纳米纤维膜,提高了电池功率性能。循环稳定性和速率能力的提高是由于吸附能力的提高、提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海英;鞠微;吴振东;傅元勇;焦学胜;;核微孔膜防雾霾口罩滤片的研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6年00期
2 徐凯;张师军;;透气微孔膜制备方法及透气机理的研究进展[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9年05期
3 沈熔;菅康庄;刘义锐;;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研制[J];膜科学与技术;1988年01期
4 吴庸烈,刘卫宏,张华杰,杨金荣,徐纪平;沉淀剂组成对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孔结构的影响[J];膜科学与技术;1989年03期
5 张效林,韦秀清,张宏夫;聚砜-钛复合微孔膜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6 新型;;宁波材料所在生物基聚合物微孔膜制备及改性方面取得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6年12期
7 ;宁波材料所刘富研究员课题组在聚合物微孔膜刚性界面构造及油水分离方面取得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17年02期
8 宋鹏飞;刘振;;PVDF微孔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17年10期
9 沈惠娟;;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年11期
10 王道登;孙建中;周其云;;工艺条件对LLDPE/POE/CaCO_3微孔膜的孔结构及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建强;;微孔膜表面的可控接枝:新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A];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4年
2 胡红艳;卢立新;;微孔膜果蔬气调包装气体交换数学模型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刘思俊;周持兴;俞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的制备[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陈颖;关毅鹏;;聚烯烃中空纤维微孔膜及其应用研究与进展[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5 唐娜;马敬环;王嘉宁;王海涛;鞠兴文;;热致相分离制膜条件对聚丙烯平板微孔膜结构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正德;刘永辉;侯龙;;离子微孔膜的应用及研究[A];固体核径迹论文集——第八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赵幸;;微孔透气膜的发展[A];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塑料包装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年会暨塑料包装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姚之侃;石俊黎;王婷;朱宝库;徐又一;;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乙烯/聚(4-甲基-1-戊烯)共混微孔膜[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9 蔡启;雷彩红;徐睿杰;胡冰;;横向拉伸对聚丙烯微孔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刘锦东;徐军;王晓琳;郭宝华;;稀释剂对热致相分离制备聚丙烯微孔膜影响[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化工实用专利信息[N];中国化工报;2005年
2 王丽英 浦华 ;年轻的“膜”技术专家[N];中国纺织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书通;中低能离子在微孔中输运过程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2 李薛宇;同步辐射X射线散射研究聚乙烯微孔隔膜加工物理[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3 潘健;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微孔膜结构控制及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年
4 谷继峰;锂离子电池用聚烯烃微孔膜的拉伸工艺及表面涂覆改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王俊;10~18keV O~-负离子与绝缘体微孔膜相互作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戴清文;聚电解质表面修饰聚丙烯微孔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邓红涛;脂肪酶在聚丙烯微孔膜上的固定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杨振生;热致相分离法iPP中空纤维微孔膜及其形态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宇海银;聚丙烯微孔膜表面的抗污染性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张春芳;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乙烯微孔膜的结构控制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文涛;功能化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聚烯烃微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2 杨焯;聚苯硫醚基微孔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3 牛r
本文编号:2794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94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