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运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341
【图文】:
开环估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电机参数及传感器采样精度准确的前提下,采集电机逡逑定子端的三相电压及电流,然后将其代入电机基波数学模型中直接算出转子位置逡逑及转速,图1-1所示为开环估算法的原理图。逡逑开环估算法的优点在于算法简单、计算量小,然而其估算准确度在很大程度逡逑上受电机参数变化、传感器测量误差以及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非线性的影响[26]。由逡逑于这种方法本质上属于开环估算,不能对估算误差进行实时修正,因此不适用于逡逑一些对控制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逡逑5逡逑
依据参考模型和可调模型在控制框图中位置的不同,模型参考自适应方法可逡逑分为并联型、串联型和串并联型[3()]。按照模型本身的不同,又可分为基于定子电逡逑流、基于定子磁链和基于无功功率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方法[3M3]。图1-3所示为目前逡逑使用较多的一种基于定子电流的并联型模型参考自适应方法。逡逑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无位置方法具有算法相对简单、估算精度较高的特点,逡逑但参考模型和可调模型对电机参数依赖性较大。当电机参数变化时,尤其是永磁逡逑体磁链幅值及交轴电感值的变化,会对转子位置估计造成一定的影响,故不适用逡逑于参数变化频繁的应用场合[22]。逡逑目前,还没有一种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能够准确观测到包括零速、低速以逡逑及中高速范围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及转速[34]。现有的主流方法是采用一种复逡逑合控制,即通过适当的切换策略将适用于零低速的无位置控制算法和中高速域的逡逑方法组合起来,如文献[35]在零低速时采用高频注入法控制电机,中高速阶段采用逡逑7逡逑
其关键点在于如何由低速平滑过渡到中高速无位置控制,平稳而又快速的切逡逑换过程亦是近几年的研宄难点和热点。文献[37]采用一种加权平均值方法实现过渡逡逑过程,图1-4所示为其原理示意图。加权平均值法需设置合适的加权因子A,当电逡逑机到达某一转速时进入过渡区,在此期间转子位置估算值由适用于低速的无位置逡逑算法和中高速算法按比例共同组成。过渡阶段结束后转子位置的观测值全部由中逡逑高速无位置算法提供。文献[38]使用了一种基于电流幅值变化的过渡策略,通过在逡逑过渡区减小I-f控制中的虚拟q轴电流并同时增大虚拟d轴电流的方式,依据电机逡逑“转矩功角自平衡”的原理最终使电机平稳切换到高速区基于SMO的无位置算法逡逑控制。文献[39]提出了一种基于双dq空间的瞬时切换策略,其将低速控制到中高逡逑速控制的切换转化为虚拟同步坐标系与估算转子同步坐标系间的切换,无需设置逡逑过渡区,实现了“无缝”切换。逡逑低速控制|邋过渡邋|中高速控制逡逑\W逡逑0逦cox逦C02逦CO逡逑图1-4加权平均法过渡原理图逡逑Fig.邋1-4邋The邋diagram邋of邋weighted邋average邋method邋transition逡逑1.3本文研究内容逡逑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urface邋Permanent邋Magnet邋Synchronous邋Motor,SPMSM)逡逑由于磁路对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槐树;周羽;曹晴;周石;;永磁同步电机开环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数学推导与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S1期
2 王萌;杨家强;张翔;祝长生;;一种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电流矢量闭环I/f控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0期
3 王庆龙;张兴;张崇巍;;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双滑模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转速辨识[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4 刘文军;周龙;唐西胜;齐智平;;基于改进型滑模观测器的飞轮储能系统控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5 Pino Cordini;吴新民;;阿尔斯通第四代新型高速列车AGV[J];国外铁道车辆;2011年06期
6 郑琼林;;一代电力电子器件成就一代中国轨道交通变流技术[J];电力电子;2009年06期
7 齐放;邓智泉;仇志坚;王晓琳;;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10期
8 贾洪平;贺益康;;基于高频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15期
9 刘毅,贺益康,秦峰,贾洪平;基于转子凸极跟踪的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17期
10 梁艳,李永东;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中转子初始位置的估算方法[J];电工技术杂志;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伟;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与高性能运行策略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2 方晓春;城轨列车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控制与逆变器直流侧振荡抑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王子辉;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李冉;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运行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松杉;全速度范围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2 朱瑞杰;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3 安志凯;PMSM矢量控制中电流调节器和磁链观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4 柏欣欣;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5 张金娈;永磁同步电机全速范围无位置传感器运行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6 于帅;PMSM无位置传感器混合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7 杨星星;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苟立峰;用于地铁车辆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9 张幸浩;永磁同步电机的低成本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任晨佳;基于模型的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驱动电机控制器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00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00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