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设计与综合优化研究
【学位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911.4
【部分图文】:
2.1燃料电池概述??燃料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发电的能量转换装置,具有阳极和阴极两个电??极。如图2-1所示电极是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场所,每个电极上有都促使电化??学反应更容易发生的催化剂,而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带电粒子将通过电解质到??达相对的另一个电极,同时电子通过外电路形成电流,驱动外电路所连接的??负载电子设备工作,该电流最终返回燃料电池,完成电路。产生电流的电化??学反应是决定燃料电池工作特性的关键。??Load???????Depleted?fuel?^???Depleted?oxidant?and??ou^ut?’一?珍?^?produces?output??^IHT7??Hi-e]??Electrolyte??图2-1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W??氢和氧是维持燃料电池工作的基本燃料。燃料电池的一个巨大吸引力在??于用于发电的大部分氢和氧最终结合在一起形成无污染的水。然而单个燃料??电池产生较小的输出电压,这使得许多燃料电池通常需要堆叠组装成如图2??所示的电堆使用。??CUimpinf?pUte??I?Gasktt??'?Bipolar?plate??W?MEA?with?G?skct??图2-2燃料电池单池堆叠成电堆结构示意图l7]??-2-??
2.1燃料电池概述??燃料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发电的能量转换装置,具有阳极和阴极两个电??极。如图2-1所示电极是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场所,每个电极上有都促使电化??学反应更容易发生的催化剂,而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带电粒子将通过电解质到??达相对的另一个电极,同时电子通过外电路形成电流,驱动外电路所连接的??负载电子设备工作,该电流最终返回燃料电池,完成电路。产生电流的电化??学反应是决定燃料电池工作特性的关键。??Load???????Depleted?fuel?^???Depleted?oxidant?and??ou^ut?’一?珍?^?produces?output??^IHT7??Hi-e]??Electrolyte??图2-1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W??氢和氧是维持燃料电池工作的基本燃料。燃料电池的一个巨大吸引力在??于用于发电的大部分氢和氧最终结合在一起形成无污染的水。然而单个燃料??电池产生较小的输出电压,这使得许多燃料电池通常需要堆叠组装成如图2??所示的电堆使用。??CUimpinf?pUte??I?Gasktt??'?Bipolar?plate??W?MEA?with?G?skct??图2-2燃料电池单池堆叠成电堆结构示意图l7]??-2-??
步提高系统效率,这使得燃料电池在从燃料中提取能量方面具有更高的理论??效率。??碱性燃料电池(AFC)工作原理如图2-3所示,在通入压缩氢气和氧气??的条件下运行,通常使用氢氧化钾水溶液作为电解质,工作温度为20 ̄80°C。??电池输出范围从300?W?5?kW。在美国宇航局的阿波罗计划中曾使用碱性电??池来为宇航仓提供电力和饮用水。然而,液态的水溶液电解质使其存在电解??液泄露的风险,同时催化剂利用率也较低。??Alkali??Fuel?Cell??Electron?一^?▲?—^??Flw??A/\Ay???卞?L〇dd?4??Hydrogen?[??〇t?|?愈會?^bl'l〇*vBen??°?^_?tons??衂006?Elearoyto??图2-3?AFC工作原理示意图丨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宗潆;;装在芯片上的燃料电池[J];电世界;2008年04期
2 杜宗潆;;家用燃料电池[J];电世界;2010年11期
3 ;《燃料电池设计与制造》[J];电源技术;2019年08期
4 ;燃料电池[J];新疆电力;2001年01期
5 张明;杨向荣;汪能;汪宝元;;钠离子在燃料电池中作用机制的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9年01期
6 冯丹;董仕宝;宗营;;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化工时刊;2018年11期
7 王铎霖;;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8年07期
8 陈琴;;宇通:加快推进燃料电池产业布局[J];汽车纵横;2018年12期
9 米山崇;石炜;;燃料电池列车的开发动向[J];国外铁道机车与动车;2019年01期
10 ;《燃料电池基础》[J];电源技术;201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思奇;碱性条件下燃料电池阳极反应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2 蔡业政;燃料电池化学有序铂基催化剂氧还原反应催化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3 罗俊明;基于前过渡金属氮化物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汤海波;基于过渡金属氮化物的燃料电池低铂及非铂催化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李双滨;熔融碳酸盐阳极固体氧化物碳燃料电池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6 王鑫;纳米阵列负载Pd、Au、Ni、Co电极上催化H_2O_2氧化还原反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7 黄敏;新型石墨烯复合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的制备、组织和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8 程思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温度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9 王雨晴;固体氧化物火焰燃料电池机理与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10 胡骏明;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传递动态建模与状态估计[D];清华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欢;面向均一性控制的燃料电池电堆阴极流道结构设计[D];吉林大学;2019年
2 李桢辉;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设计与优化[D];河南科技大学;2019年
3 许扬;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燃料电池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杨琪;低铂载量的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5 陈绪卯;分级多孔石墨烯载铂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18年
6 张明;适用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燃料电池实时检测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方法[D];厦门大学;2018年
7 张翠翠;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膜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8 崔保庄;阳极水含量对车用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9 高建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一致性及动态参数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10 杨秦泰;基于NI-cRIO的燃料电池监控系统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6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36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