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新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模型建立和优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11:44
   中德智能制造的合作、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均体现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在未来工业中的重要性。我国已将先进制造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直线电机及其驱动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内容,在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驱动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直线电机在驱动直线运动负载时,省却了旋转电机的旋转到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因而具有整体结构简单、位置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噪声低等优势。基于高性能稀土永磁的永磁直线电机,提高了直线电机的功率密度、力密度及运行效率。将横向磁通结构应用于永磁直线电机中而得到的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和力密度,同时因为其具有电磁负荷独立设置的优势,也更有利于电机的最高效率设计。因此,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在轨道交通牵引、传送带驱动、直线发电等较大功率直线直驱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已开发出了多种结构型式的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以满足这些领域的需求。但到目前为止,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未能在高精度直线直驱如高档机床的进给应用中获得突破。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在具备横向磁通结构优点的同时,也引入了如下缺点:(1)高漏磁,因而降低了其功率因数,也影响到其功率密度、力密度及运行效率的提高;(2)高力脉动,因而影响到其位置精度,削弱了直线电机本质上的高位置精度优越性;(3)磁路复杂,分析困难,该类电机磁路为三维结构,三维有限元分析不但建模困难,而且分析计算十分耗时,不便于进行优化设计和多物理场联合仿真分析;(4)装配困难,由于该电机特殊的三维磁路结构,导致生产装配困难。因此本文基于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对其结构、分析模型和优化设计及电磁场耦合建模分析进行创新,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新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的提出、结构优越性、原理及漏磁分析针对传统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结构复杂,装配困难的问题,从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基本运行原理着手,提出了两种新型结构的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Ⅰ型铁心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和E型铁心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本文针对提出的新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结构、运行原理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这两种新型电机的结构优越性,并对其漏磁情况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所特有的永磁体漏磁和绕组漏磁。2.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许克变换分析模型的提出和基于该模型的电磁场分析计算。为弥补该电机三维有限元法建模困难、计算耗时大及不便于进行优化设计的弊端,本文采用二维方法建立电机气隙磁场分析模型,进而求取电机性能,提出了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的许克变换分析模型并进行了电磁场分析和电机性能的计算。该分析模型具有计算精度高、速度快的特点,同时可以考虑主极磁场的边缘效应、主极间的漏磁场和气隙磁场的分布。首先对该直线电机结构进行等效简化,在保证气隙磁场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将电机的三维结构等效为二维结构;其次建立了两种新型横向磁通直线电机的许克变换分析模型;再次以E型横向磁通直线电机为例,采用许克变换分析模型,计算电机的气隙磁场,通过气隙磁场求出该电机空载永磁电动势、定位力波动、负载力波动等;最后,通过三维电磁场有限元方法和样机试验方法对许克变换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3.耦合许克变换分析模型和智能优化算法的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首先通过许克变换模型法分析了永磁体形状对电机力波动的影响,同时建立了电机的功率-尺寸方程,通过该方程得出了电机各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然后,鉴于该电机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非线性强耦合系统,在电机设计过程中,很难直接通过对各参数单独研究来获得最优的结果,需要采用智能优化算法对电机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因此提出耦合许克模型分析方法和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Ⅱ,NSGA-Ⅱ)对E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最后采用电磁场的有限元法对设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提出的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4.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基于剖分的多平面等效磁网络模型的提出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的整体性能,同时兼顾电机导磁材料非线性和计算速度问题,提出该电机基于剖分的多平面等效磁网络模型。首先将三维磁路结构的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分解为多个模块,并使每个模块中的主磁场等效到相应的一个平面中;其次对每个模块进行二维剖分,进而得到基于剖分的多平面等效磁网络模型,在这一过程中,采用可变剖分的方法来改变电机不同位置处剖分单元的大小,以在满足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计算速度;然后基于多平面等效磁网络模型建立非线性方程组并进行电机相关波形和参数的计算,在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过程中,提出了新的非线性迭代收敛的判定条件;最后将许克变换分析模型法、三维磁场有限元法和样机实验法的有关结果与多平面等效磁网络模型法进行了比较验证。5.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电、磁场耦合模型的提出和研究在建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多平面等效磁网络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将微分方程离散化,并引入受控源、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源,然后将电机控制主电路与磁网络模型耦合到一个网络回路中,建立了电机的电磁场耦合模型。为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动态性能计算方法和手段。6.新型结构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样机的试制和实验制作了新型结构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样机,进行了样机电机的发电机实验和电动机实验。测试了样机空载永磁电动势、定位力、输出推力、位置和速度跟随能力等性能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样机具有良好的性能。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359.4
【部分图文】:

横向磁场,纵向磁场,横向磁通


接驱动等低转速大转矩高功率场合得到了一定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型拓??扑结构的横向磁通永磁旋转电机相继出现。PeethamparamAnpalahan等提出了一??款横向磁通永磁旋转电机[13],该电机的结构如图1-2所示,它采用的是三相依次??排列的结构,定子三相三绕组依次占据120°的扇形区域。每相绕组包含多个导??磁铁心。从图中看出,转子部分易于加工,但其线圈安装工艺性相对较差。??3??

横向磁通,旋转电机,永磁,定子


图1-2三相同圆周排列横向磁通电机??YutaYamamoto等学者提出了一款C型定子的横向磁通永磁旋转电机[14],如??图1-3所示,该电机采用集中绕组,定子铁心采用叠片结构,该电机可通过定子??铁心和永磁体个数的相互配合形成多相电机,与其他形式的类似结构电机相比有??较大优势,但该电机绕组分布位于转子永磁体两侧,定子铁心极面采用梯形结构,??增加了定子铁心叠片的加工和安装难度,减小了定子绕组的摆放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横向磁通电机电磁负荷独立设置的优势。??麵?.??教'響??图1-3?C型定子的横向磁通电机??宫晓、徐衍亮等学者提出一种新型盘式横向磁通永磁旋转电机|151,该电机结??构如图1-4所示,其与文献[14]提出的C型定子的横向磁通永磁旋转电机不同,??该电机定子铁心极面没有采用梯形结构,而且绕组没有分布于永磁体两侧,具有??安装简单,电磁负荷独立设置,功率密度高等优点。该电机主磁通通过C形铁??心、气隙和转子盘形成闭合回路

横向磁通,电机,旋转电机,永磁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永磁体??图1-2三相同圆周排列横向磁通电机??YutaYamamoto等学者提出了一款C型定子的横向磁通永磁旋转电机[14],如??图1-3所示,该电机采用集中绕组,定子铁心采用叠片结构,该电机可通过定子??铁心和永磁体个数的相互配合形成多相电机,与其他形式的类似结构电机相比有??较大优势,但该电机绕组分布位于转子永磁体两侧,定子铁心极面采用梯形结构,??增加了定子铁心叠片的加工和安装难度,减小了定子绕组的摆放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横向磁通电机电磁负荷独立设置的优势。??麵?.??教'響??图1-3?C型定子的横向磁通电机??宫晓、徐衍亮等学者提出一种新型盘式横向磁通永磁旋转电机|151,该电机结??构如图1-4所示,其与文献[14]提出的C型定子的横向磁通永磁旋转电机不同,??该电机定子铁心极面没有采用梯形结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世坤;;直线电机研究现状[J];国际学术动态;1996年05期

2 刘高坤;;直线电机地铁车辆浅谈[J];铁道勘测与设计;2017年01期

3 武杨滨;罗丹;;直线电机的特点和应用[J];农家参谋;2019年09期

4 安兵锡;安建华;张玉军;;直线电机模型[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年12期

5 李军奇;;浅谈直线电机的维护与保养[J];时代农机;2018年08期

6 岳非弘;李争;王群京;;U型无铁芯直线电机的振动模态计算与分析[J];日用电器;2018年11期

7 陈永波;燕延;王伟明;闪明才;;磁悬浮直线电机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7年01期

8 刘伟;周志全;刘海旭;;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混沌杂草自抗扰控制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7年04期

9 刘卫星;赵世伟;曹江华;;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小行程高精度定位控制[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7年03期

10 姜忠臣;赵玺;;结构参数对直线电机性能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芳方;初级永磁型直线电机的磁场调制机理与拓扑结构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2 郑继贵;自由活塞斯特林发电系统的基础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付东山;新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模型建立和优化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4 李奎;斯特林机用三相永磁直线电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郤能;低推力波动组合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特性分析与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6 孟高军;磁通切换永磁直线电机推力波动的抑制及控制系统的设计[D];东南大学;2016年

7 潘东华;面向超精定位系统无铁心直流直线电机精确建模与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张颖;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磁阻力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潘开林;永磁直线电机的驱动特性理论及推力波动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张丽萍;基于正交多项式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及其在直线电机中的应用[D];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煜;直线电机在数控雕铣机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2 姜昊志;无铁芯永磁直线电机动态加载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朱祥泽;基于直线电机的自动平移门系统设计[D];江苏大学;2019年

4 蒋旭;基于条纹边缘特征ESPCM的直线电机动子位置测量方法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5 肖炯然;多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协同控制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6 宋雪玮;基于PSO-LSSVM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局部退磁故障识别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7 王立俊;基于自适应扰动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8 赵建;位置检测单元与直线电机一体化设计与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

9 杨岳;低速大推力分数槽绕组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设计与优化[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10 王福佳;单元式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设计及推力波动抑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36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36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f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