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固体电解质的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912
【部分图文】:
图 1-2 镁空气电池结构示意图Figure 1-2 The Schematic of magnesium air battery的反应方程式中可知,只要空气扩散电极运行良之不尽的。由于镁是电池系统中唯一的活性材料由阳极决定。然而,镁空气电池的性能还会受到工作范围的温度较窄,其反应式如下:- 2+ - 2e Mg;正极反应:- 2 2O + 4e + 2H O 4OH电池总反应:2 2 22Mg + O +2H O 2Mg(OH)电池理论上可以提供 3.1 V 的电压,但这种电池的象主要归因于镁表面上形成的 Mg(OH)2膜,因此正向移动。克服该缺点的常用方法是使用镁合金电极对电池造成的滞后反应。此外,选择合适的学性能也很重要。
图 1-3 镁二次电池工作示意图Figure 1-3 Schematic diagram of magnesium secondary battery operatio子电池关键材料概述为止开发成功广泛使用的可充电电池技术是锂离子电池[25]。但技术用于大规模应用设备时,主要考虑到锂离子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用于混合动力插电式电动车和固定式(电网)中使用的预计会加大。随着这些新技术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预计成本并且会需要新的锂储备以满足需求。但是锂离子电池自身的局的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中,可充电镁离子电池[26-29]是一种具有近年来对该技术的研究也在逐渐加速,下面对组成镁离子电池行研究分析。极材料材料[30]是制约镁二次电池发展的关键,正极材料结构的稳定性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雷尔相(Cheverel phases CPS)化合物最开始是作为一种超导材料被图 1-4 为 Chevrel 相 Mo6S8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Cheverel 相可以块的堆叠,六个钼原子在八个硫原子的立方体内形成八面体,镁离这些 Mo6S8块之间的两个主要间隙位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浩博;张立;赵尚骞;张刚宁;刘进萍;;固体电解质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J];电源技术;2019年03期
2 余志敏;苏佳;;丰田在锂离子固体电解质上的专利技术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9年03期
3 刘丽露;戚兴国;邵元骏;潘都;白莹;胡勇胜;李泓;陈立泉;;钠离子固体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7年05期
4 史明;周会珠;戴磊;李跃华;王岭;;阳离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5 张硕;;传说中的2016电池技术突破[J];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2017年01期
6 周矗;李合琴;乔恺;张静;唐琼;;锂离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与产业化现状[J];新材料产业;2014年03期
7 王红勤;王太斌;杨健;冯涛;夏金峰;杨修春;;表面粗糙度对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电性能的影响[J];中国陶瓷;2013年02期
8 陈梅;;日本开发出高电导率固体电解质材料[J];电源技术;2011年10期
9 王海霞,蒋凯,郑立庆,杨林,孟健,任玉芳,苏锵;掺杂镓酸镧基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中国稀土学报;2003年06期
10 宁宏;有机固体电解质铝电解电容器[J];电子质量;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贺;K_2Fe_4O_7固体电解质离子导电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凌仕刚;固体电解质及固态锂电池基础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3 严旭丰;超薄锂镧锆氧固体电解质薄膜的制备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4 贺明辉;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的性能优化及其固态电池界面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5 陈骋;基于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的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6 张艳华;电场辅助烧结固体电解质Li_7La_3Zr_2O_(12)及输运性能调控[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7 杨菁;高电导复合型固体电解质的改性研究及固态锂电池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8 白立雄;石榴石型Li_7La_3Zr_2O_(12)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界面行为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9 徐比翼;含锂石榴石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表界面稳定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10 吴木生;固体电解质材料Li_3OCl的基本物理特性及离子输运动力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佳利;Li_7La_3Zr_2O_(12)固体电解质的Zr位掺杂及其离子电导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2 马欣欣;镁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固体电解质的实验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3 阳敦杰;LLZO/PEO复合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其与金属锂负极的界面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4 郭放;基于NASICON型固体电解质的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5 蒋海英;基于低共熔溶剂的固体电解质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6 张庆;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年
7 吴金泽;固体电解质界面及相结构的核磁共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8 杨甜甜;锑系双掺杂石榴石型锆酸镧锂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8年
9 张光明;Li_7La_3Zr_2O_(12)型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空气稳定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0 刘明珠;锂电池用新型聚硅氧烷基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6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36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