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非富勒烯受体与水醇溶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有机太阳电池性能研究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M914.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有机太阳电池简介
1.2.1 有机太阳电池发展历程
1.2.2 有机太阳电池器件结构
1.2.3 有机太阳电池工作原理
1.3 有机太阳电池材料体系
1.3.1 活性层给体材料
1.3.2 活性层受体材料
1.3.3 阳极界面材料
1.3.4 阴极界面材料
1.4 有机太阳电池性能影响因素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5.2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非平面苝二酰亚胺类非富勒烯受体及其有机太阳电池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及试剂
2.2.2 材料的表征仪器及设备
2.2.3 非平面苝二酰亚胺类非富勒烯受体的合成
2.2.4 有机太阳电池器件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2.2.5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法测试迁移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材料的合成与化学结构表征
2.3.2 材料的热学性能
2.3.3 材料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分析
2.3.4 材料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能
2.3.5 有机太阳电池器件性能
2.3.6 空穴/电子迁移率研究
2.3.7 活性层形貌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抑制非辐射复合损失——超高开路电压及超低电压损失的高效有机太阳电池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的表征仪器及设备
3.2.2 有机太阳电池器件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3.2.3 Fourier变换光电流光谱(FTPS)测试
EL)测试'> 3.2.4 电致发光外量子效率(EQEEL)测试
3.2.5 瞬态光电压(TPV)和电荷抽取(CE)测试
3.2.6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法测试迁移率
3.2.7 掠入式广角X-射线散射(GIWAXS)测试
3.2.8 共振软X-射线散射(RSoXS)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有机太阳电池的给受体材料
3.3.2 有机太阳电池的器件性能
oc损失分析'> 3.3.3 Voc损失分析
3.3.4 电荷的产生、传输及复合研究
3.3.5 活性层形貌及混溶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种高介电常数非富勒烯受体的设计合成及其有机太阳电池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及试剂
4.2.2 材料的表征仪器及设备
4.2.3 非富勒烯受体(ITIC-OE)的合成
4.2.4 材料介电常数的测试
4.2.5 有机太阳电池器件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4.2.6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法测试迁移率
4.2.7 掠入式广角X-射线散射(GIWAXS)测试
4.2.8 接触角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4.3.2 材料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能
4.3.3 材料的介电常数分析
4.3.4 有机太阳电池器件性能
4.3.5 电荷的产生、传输及复合研究
4.3.6 活性层形貌及混溶性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合物受体侧链工程实现形貌最优化——高效稳定全聚合物太阳电池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料及试剂
5.2.2 材料的表征仪器及设备
5.2.3 侧链含寡聚乙二醇基修饰的受体聚合物的合成
5.2.4 接触角测试
5.2.5 全聚合物太阳电池器件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5.2.6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法测试迁移率
5.2.7 光学模拟
5.2.8 掠入式广角X-射线散射(GIWAXS)测试
5.2.9 光诱导力显微镜(PiFM)测试
5.2.10 二次离子质谱(SIMS)测试
5.3 受体聚合物(NOEx)及其高效稳定全聚合物太阳电池性能研究
5.3.1 受体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5.3.2 受体聚合物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能
5.3.3 给受体聚合物的表面能和混溶性
5.3.4 全聚合物太阳电池器件性能
5.3.5 电荷的产生、传输及复合研究
5.3.6 活性层形貌研究
5.3.7 器件稳定性研究
5.4 高效稳定三元全聚合物太阳电池性能研究
5.4.1 活性层材料及其光学和电化学性能
5.4.2 三元全聚合物太阳电池器件性能
5.4.3 电荷的产生、传输及复合研究
5.4.4 活性层形貌研究
5.4.5 器件稳定性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链含不同硫氧化态的水醇溶聚合物及其阴极界面修饰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原料及试剂
6.2.2 材料的表征仪器及设备
6.2.3 聚合物的合成
6.2.4 有机太阳电池器件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6.2.5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法测试电子迁移率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6.3.2 材料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能
6.3.3 材料的阴极界面修饰性能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附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波材料所有机太阳电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年05期
2 ;宁波材料所有机太阳电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15年08期
3 化信;;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发效率达7.8%的有机太阳电池给体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2013年09期
4 刘忠范;;全小分子非富勒烯有机太阳电池效率突破10%[J];物理化学学报;2018年11期
5 ;新型高效有机太阳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14年06期
6 尹同同;冯晓东;;纳米金属球增强有机太阳电池光吸收的模拟[J];电源技术;2018年11期
7 新型;;化学所全小分子非富勒烯有机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超过10%[J];化工新型材料;2018年09期
8 许中华;陈卫兵;叶玮琼;杨伟丰;;聚合物和小分子叠层结构有机太阳电池研究[J];物理学报;2014年21期
9 新型;;消息报道[J];化工新型材料;2018年01期
10 张馨芳;徐征;赵谡玲;张福俊;李妍;吴春瑜;陈跃宁;;基于叠层结构的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电池[J];光电子.激光;200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荣国;基于新型界面材料的有机太阳电池器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谢源;非富勒烯有机太阳电池的器件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3 刘熙;新型非富勒烯受体与水醇溶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有机太阳电池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董升;面向大面积有机太阳电池的高效厚膜材料及器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5 张桂传;高效三元有机太阳电池器件的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6 谢锐浩;含苯并二噻吩的新型共轭有机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7 孙辰;钙钛矿及有机太阳电池器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8 邓万源;电荷转移态激子行为对有机太阳电池光电流和光电压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9 贾建超;基于茚[1,2-b]并芴的新型有机光伏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10 席曦;基于酞菁和富勒烯的有机太阳电池的研制及其相关系统与控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淑旺;基于界面调控以及界面物理改性的聚合物太阳电池[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李曼曼;体异质结界面调控及其在有机太阳电池中应用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年
3 李炎平;溶液法制备MoO_3在有机太阳电池阳极界面修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4 邵鹏飞;氧化物纳米颗粒对有机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8年
5 刘勇;水/醇溶型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及在钙钛矿太阳电池或有机太阳电池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孙丽;有机太阳电池光学性能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梁亚敏;有机太阳电池的制备及其相关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孟庆蕾;提高有机太阳电池中空穴输出效率方法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黄晓娟;Zn_2SnO_4纳米粒子作为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太阳电池[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10 虞智凯;溶液法制备氧化铜薄膜空穴传输材料及其光伏应用[D];浙江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41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4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