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风机尖端正先导始发及其闪击过程的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5 00:26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观测结果表明,物体遭受雷击次数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现明显的增长。随着风力发电机高度及数量的增长,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免受雷击损害,从而保证电网平稳运行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被雷电防护标准中广泛采用的电气几何模型,由于过分的简化和等效雷击物理过程,从而缺乏明确的物理含义,最终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现象间存在有较大的差异。于是对于目前广泛存在的问题,本文从闪击物理过程出发,建立上行先导始发和发展模型,针对风力发电机得到更准确的闪击距离和吸引半径,为雷电防护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本文首先从上行正先导起始的物理过程着手,通过考虑锥形流光茎转化区域,基于热动力学模型和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锥形流光茎-先导热动力学转化物理模型。随后利用上行先导起始和发展模型,对上行先导的始发及通道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讨论。并通过验证后的模型,针对风力发电机提出了与观测结果更加吻合的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方法。最后,利用高压平台开展了风力发电机叶片旋转对尖端释放电晕电荷能力影响的试验。建立了锥形流光茎-先导热动力学转化物理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并采用变网格技术,考虑了二次起晕过程,提出了基于热动力学的上行先导起始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初始电晕过程中产生的电晕电荷越多,虽然会加速流光茎-先导的转化过程,但是也会使空间电荷增多加强屏蔽效应,导致二次起晕过程的延迟。流光茎-先导的转化时间对空气湿度相当敏感,湿度越大转化所耗时间越短,当空气湿度为20 g/m3时,仅需2 μs即可达到1500 K的转化温度,但当湿度为5 g/m3时的转化过程耗时将会超过13μs。利用电位畸变法对二次起晕电荷量进行计算,提出了基于有限元方法的上行先导始发简化模型。通过对比简化模型与物理模型对于闪击距离的计算结果后发现,当建筑物高度为90 m时最大平均误差仅为3.61%。随后,建立了吸引半径与物体高度以及回击电流强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最终的计算结果表明,当高大建筑物发生闪击时,电气几何模型计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仅能适用于低矮建筑物。模拟分析了上行正先导的发展过程,建立了适用于风力发电机雷击吸引半径的计算方法。通过将观测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的上行先导速度及通道长度与观测值保持一致,因此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得到了验证。随后讨论了回击电流强度、梯级先导发展速度和通道相对位置等因素对上行先导发展的影响,并得到了不同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的吸引半径。研究结果表明,上行先导通道长度负相关于梯级先导发展速度,当梯级先导速度为1×105 m/s时上行先导通道的最终长度可达134.79m,速度增长到1×1O6m/s时通道长度仅为32.40m。而当回击电流强度为15 kA时上行先导发展的最大速度为7.8×104m/s,回击电流强度增加到50 kA时上行先导发展的最大速度可达到1.8×105m/s。通过对比发现,本文建立的模型预测的吸引半径较大于电气几何模型结果,二者相差77.03%;而当回击电流强度较小时,两者仍然存在着41.14%的差异。考虑了上行正先导对闪电连接过程的影响,建立了风机等效截收面积的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通过将计算得到的年预计雷击次数与观测统计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型结果与观测平均值(0.7761次/年)间仅存在-7.1%的差异,验证了风力发电机年雷击概率计算模型准确性。对风力发电机叶片旋转角度的变化、不同梯级先导发展速度以及回击电流峰值强度对等效截收面积带来的影响也进行了相应的讨论。结果表明,IEC 61400规范中提出的等效截收面积计算方法,未包含物理根据过分夸大了等效截收面积。而IEC 62305规范中的闪击距离由于未考虑上行先导通道,从而导致得到的等效截收面积较小。本方法与IEC闪击距离计算方案得到的等效截收面积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大可达313.12%。利用高压实验平台,研究了叶片旋转对风机尖端电晕放电特征的影响。由于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旋转会导致电晕屏蔽层结构的改变,通过实验测量结果表明,静态下叶片旋转角度为0°时向周围空间释放电晕电荷的能力最强,并随着转动角度增大释放的电荷量逐渐减小,之间的差异在10,3%至16.2%间变化。由于叶片旋转致使叶片尖端的局部电场增强,使得其向空间释放电晕电荷的能力增强,从而导致旋转状态下测量到的电晕电流强度大于静态下的平均值。
【学位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M315
【部分图文】:

示意图,保护角,折线法,示意图


不同的吸引半径计算方案可得到特定的保护范围。为了能够得到更加,研宄者们一直试图通过不同的研宄方法得到更为有效的雷电防护模直击雷防护技术进展??十世纪早期,为了保护架空输电线路中的相线免遭雷击。研宄者们法(Protective?Angle?Method)来对电力设备进行雷电防护,该方法认(避雷针、避雷线)与地面以一个固定角度形成的空间内,可以免遭一直以来,研宄者们尝试通过使用缩比模型在高压实验平台进行冲击设备的保护角范围[Golde,1977]。折线法的保护角度根据使用缩比模型不同,所得到的保护角范围在20至75度[Wagner?et?al.,1941]。随后由]将折线法中的保护角进行了形式上的统一,并且作为电力行业标准算方法一直沿用至今[IEEE,1996]。??

示意图,滚球法,保护区域,示意图


防护计算方法一直沿用至今[IEEE,1996]。??/鲁\??图1-1:折线法保护角示意图??随着研究不断地深入,电气几何模型(Electro-Geometric?Method)作为一种效果??更佳的方法而被提出用来取代折线法[Young?etal.,?1963]。该方法认为计算避雷设施的??保护范围是与雷电回击电流峰值相关的问题。Armstrong?et?al.[?1968]将提出的电气几何??理论用于提高架空输电线的雷电防护效果,如被保护物体与梯级先导头部之间的距离??小于rs时即认为此处遭受到雷击。通过对实验室中棒-棒间隙击穿试验的深入研究得到??7rs的取值,得到了&与回击电流峰值/p之间的解析关系式rs?=?a/pb。随后重新校准了??3??

示意图,保护区域,滚球法,空间法


图1-3:引雷空间法示意图??随后Dellera?and?Garbagnati?[1990a,?1990b]基于静电场迭代计算提出了更加精确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心;;环翼型风力发电机[J];电世界;2010年04期

2 姜宝琪;;农场用微型风力发电机[J];电世界;2008年04期

3 赵跃;;风力发电机运行维护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年06期

4 李大伟;;风力发电机结构与分类探讨[J];民营科技;2018年04期

5 张国恩;;风力发电机叶片检测装置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年20期

6 何振源;;风电场电气设备中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维护研究[J];化工管理;2018年26期

7 赵辉;闫震;;农用风力发电机叶片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年12期

8 ;热塑泡沫——海上风力发电机的“减肥”福音[J];工程塑料应用;2016年11期

9 王欣;周红梅;;风力发电机在牧草干燥中的研究与应用[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6年03期

10 曾胜;;双馈式风力发电机运行机理及发展前景[J];工业技术创新;201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宁;风机尖端正先导始发及其闪击过程的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2 张磊;大型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8年

3 张洋;新型永磁游标风力发电机设计与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4 何庆领;小型永磁风力发电机的优化设计和齿槽转矩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佟文明;大型低速永磁风力发电机的设计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6 韩巧丽;大容量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模型气动特性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7 陈鹏;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张岳;变速恒频永磁直驱与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9 任丽娜;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最佳功率跟踪控制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曹江华;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双转子永磁风力发电机设计及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明;永磁直驱同步风力发电机变流器控制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2 臧欢;基于系统鲁棒性的双馈风力发电机并网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3 张倩倩;风力发电机载荷分析与仿真[D];内蒙古大学;2018年

4 刘泽浩;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的风电变流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5 张广慧;MW级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的研究与设计[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6 桂保林;长时间尺度极值风速演化对风机安全性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7 王潇;双馈风力发电机参与保山地区电网调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8 高大兵;非平稳性极值风速演化对风力发电机安全性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9 尹祖亮;强热带风暴下风力发电机再切入控制及风电场出力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10 孙硕;基于无速度传感器的变风速风力发电机的二阶滑模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41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41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3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