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数阶理论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建模研究
【学位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912
【部分图文】:
魂全文总体结构图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交替发生。即使测量时间较长,也不会出现极化累积法”。??电化学系统的电流和电势之间是动力学规律决定的非线的正弦波电势信号时,电势和电流之间可近似看作呈线和电极测试过程中电池处于准稳态,测量结果的数学,要求电极系统只对输入的扰动信号响应,在测试过程制,比如保持恒定的温度。如果测试满足了上述的三个极系统的电化学阻抗谱。如下图2-1为一种常见阻抗谱右为激励频率减小方向,横轴表示阻抗实部,纵轴为阻由中高频圆弧,低频区斜线组成,曲线与实轴的交点认
贩应式:LiFeP04?+?C6?o?Li'_xFeP04?+?LixC6??锂离子在电池电极不断嵌入和脱出的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动力学步骤:钝化??膜迁移,电荷转移和扩散过程,如图2-2为电化学反应的基本构成。??双电^电容ca?内阻h??a???0?^??Electrode?法拉第阻抗?Electrolyte??图2-2基本的电化学反应??Fig.?2-2?Basic?electrochemical?reaction??可将图2-2中对应的三个反应抽象为三种电学元件:电阻R〇,双电层电容Cd,??法拉第阻抗Zf;?Rn代表电解液和电极的内阻,Cd源自电解液中的非活性离子,正??负电荷在电解液/电极界面积累形成双电层电容,无化学反应发生,仅改变电荷分??布,Zf代表电解液中的活性离子,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有电荷转移。其中,法拉??第过程可以进一步分成两个过程:电荷转移(charge?transfer)和物质转移(mass??transfer)即扩散过程。钝化膜的形成一般在液态锂离子电池的首次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在固液相界面上发生反应,形成一层覆盖于电极材料表面的钝化??层。这种钝化层具有固体电解质的特征,是电子绝缘体却是Li+的优良导体,Li+可??以经过该钝化层自由地嵌入和脱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玲;;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发展综述[J];电源技术;2015年07期
2 袁翔;张毅;;动力锂电池阻抗特性的分析与验证[J];汽车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3 孙延伟;田晓光;周东辉;;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2年14期
4 樊东黎;;世界能源现状和未来[J];金属热处理;2011年10期
5 陈新传;宋强;吕昊;;国内外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概况及启示[J];船电技术;2011年04期
6 朱呈祥;邹云;;分数阶控制研究综述[J];控制与决策;2009年02期
7 李革臣;古艳磊;;电化学阻抗谱法预测锂电池荷电状态[J];电源技术;2008年09期
8 张丽芳;高德玉;王松竹;;交流阻抗法测试质子交换膜电导率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安平;其鲁;;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应用和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10 卢居霄;林成涛;陈全世;韩晓东;;三类常用电动汽车电池模型的比较研究[J];电源技术;200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熊瑞;基于数据模型融合的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状态估计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2 蒲亦非;分数阶微积分在现代信号分析与处理中应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红雷;动力电池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D];重庆理工大学;2017年
2 郭礼治;储能电池模拟器的研究与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69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6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