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同步辐射谱学对镁硫电池机理研究及催化改善镁硫电池性能

发布时间:2020-11-04 06:47
   镁硫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成本低等优点而成为最具潜力的新型储能体系。虽然很多课题组对镁硫电池性能提升做出了很多改进,但它的发展非常缓慢,至今仍然处于初级研究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阶段人们对于镁硫电池的反应机理还缺乏清晰的科学认识,因而无法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本文采用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方法,在Mg(diglyme)2[HMDSAlC13]2电解液系统中,研究了镁硫电池衰减机理。根据我们提出的镁硫电池衰减机理,提出了有效的提升镁硫电池性能的一系列策略。具体开展了以下四部分研究工作:(1)制备单核电解液Mg(diglyme)2[HMDSAlC13]2。单核电解液相比于传统的双核电解液具有离子电导率高的特点。然而在常规含有C1的电解液中,因为C1强配位能力,容易通过桥连氯的形式与Mg2+配位形成双核电解液,造成电解液离子电导率低,电解液极化电极电势大等缺陷。本章研究内容采用溶剂预保护的方法,将Mg2+先用二乙二醇二甲醚通过配位的形式保护起来,再与AlC13反应,避免AlC13与Mg2+接触生成桥连氯。用此方法制备出的单核电解液具有极化电极电势小,循环稳定性好,电化学窗口高等特点。将此电解液应用在镁硫电池中,镁硫电池表现出很好的循环性能。(2)采用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镁硫电池衰减机理。镁硫电池虽然具有理论容量高,安全性能高等特点,但是对于镁硫电池的反应机理了解还很少,尤其对于镁硫电池的衰减机制缺乏了解,造成镁硫电池的发展非常缓慢。本章采用原位X射线吸收谱研究镁硫电池反应机理,研究发现镁硫电池第一圈放电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成高阶多硫化物(如:MgS8和MgS4),这一阶段的反应动力学比较快;第二阶段,高阶多硫化物还原成Mg3S8;第三阶段,Mg3S8还原成MgS,这个阶段的反应过程特别的缓慢。原位XAS实验证实:在第一圈生成的不可逆产物MgS和Mg3S8是造成镁硫电池衰减快的原因。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采用TiS2修饰电池隔膜来削弱Mg-S键能,活化MgS和Mg3S8,提高电池的可逆循环。(3)在电解液中添加YC13添加剂提升镁硫电池循环性能。根据原位X射线吸收谱研究镁硫电池的衰减机理的实验,我们得出结论:MgS和Mg3S8是造成镁硫电池衰减快的根本原因。在这个工作中,我们首次提出在电解液中添加YC13添加剂来提高MgS和Mg3S8的可逆性。因稀土氯化物具有丰富的f轨道而被广泛用于催化反应,YC13又同时具有除水和沉积电极电势低等优势而被选择作为镁硫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添加了YC13的电解液应用于镁硫电池表现出很好的循环稳定性。(4)采用Ag和Cu集流体替代热解石墨集流体提升Mg/S电池循环性能。此工作是提高MgS和Mg3S8的可逆性的又一有效策略。在Mg/S电池中,热解石墨通常被用作集流体,热解石墨仅作为一个电子传导体,不具有催化作用,所以以热解石墨为集流体的镁硫电池常常具有循环稳定性差、容量衰减快等特点。我们以Ag和Cu具有催化活性的集流体代替热解石墨集流体。当Ag和Cu集流体应用于镁硫电池中,镁硫电池表现出放电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的特点,尤其是Ag集流体。同时,我们采用原位和非原位的XRD、非原位的XPS、非原位的XAS等技术研究以Ag和Cu做集流体时镁硫电池反应机理。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912
【部分图文】:

电池,工作原理图,金属镁,金属锂


1.2镁硫电池体系概述??1.2.1镁硫电池的优势和工作原理??如图1.la所示,金属镁具有和金属锂相媲美的理论容量,金属镁的理论质??量比容量高达2205?mAh'g-1?(锂的理论质量比容量高达3862?mAhf1),金属镁??的理论体积比容量高达3833?mAhxnr1?(金属锂的理论体积比容量高达2046??mAhxrrV1),能够满足人们对高容量电池的追求。同时,金属镁在地壳中含量??为2.9?%?(图l.lb),这远远高于金属锂在地壳中的含量(0.002%),所以金属??镁比金属锂的价格更为低廉[9]。更重要的是,金属镁在电化学沉积溶解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枝晶,这点不同于金属锂,金属锂在电化学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枝晶会刺穿电池隔膜,引起电池短路起火,造成安全隐患,所以镁电池的安全??性是其实现商业化的重要优势。??当金属Mg做负极,硫做正极组成氧化还原电对时,在镁负极和硫正极之??间发生的是两电子转移过程

过程图,电解液,过程,离子液体


四氢呋喃的沸点仅有65?°C,容易挥发,这不仅会造成测试时电解液的浓度不??稳定,而且也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在这种电解液中,镁硫电池存在着循??环寿命短、极化电极电势大、容量衰减快等缺点(图1.4)。??m??3-??^???III??苫?2-?一''Hi??CU)?I?一??c〇?.??1?1-?1??!?.rf丨丨卜??〇,.....?H??I?1?I???I?■?I?'??0?1,000?2,000?3,000??Specific?capacity?(mAh?g—1)??图丨.4在[Mg2〇i-Cl)3-6THF][HMDSAlCb]电解液中,镁硫电池充放电曲线。放电电流5〇nA,??充电电流25nA[36]。??2014年,Zhao-Karger等人对HMDS基电解液进行了改进,以MgCl2、AIC13??和Mg(HMDS)2为原料分别在离子液体/乙二醇二甲醚、离子液体/二乙二醇二甲??醚溶剂中合成,此电解液的活性物种为[Mg2CI3][HMDSAlCI3]?[2比反应方程式??如下图1.5所示,相比于Muldoon课题组合成的含有多种阴离子的??HMDSMgCl-AlCb电解液,采用此方法制备的电解液只有HMDSAlCb-—种阴??离子

电解液,循环性能,电压曲线,充放电


?电池。其首圈放电容量达到800?mAlvg人循环寿命提高到20圈,20圈后放电??容量仍有26〇171人11’§-1(图1.63)。相比于1^111丨(^0011制备的电解液,71130-1<_3职「??等人制备的电解液镁硫电池循环性能有很大改善,并且在此电解液中第一放电??平台达到1.5?V,接近理论放电平台1.77?V?(图1.6b)。??a???b????800-?O?a?CMC?-▲-DEG1L?2.8.?a?PVDF?binder??*C700'?]?^TCGIL?<T?2.4.??%?600'?3?PVDF?-O-TEGIL?f?2〇.??!?500.?¥?-A-?DEG1L?^?DEG??.^400-?%?2??TE〇??%?l兹as????—????????????〇?44????_T????9???????,???〇?5?10?15?20?'?0?200?400?600?800??Cycle?number?Specific?capacity?(mAh?g?)??图1.6Mg/S电池在[Mg2Cl3][HMDSAlCl3】电解液中的(a)充放电电压曲线和(b)循环性能??图。充放电电流密度20mA?g-l[21]。??因为[Mg2Ch][HMDSAlCl3]电解液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的特点,所以此电解液??也被应用于其它嵌入型和转化型正极材料中,如:h[l3]等。??ROMgC|l37】、RSMgC|l38;45]等非亲核镁盐也被用来发展此类非亲核电解液。??发现酚基镁氯(PhOMgCl)和AlCb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反应得到??的电解液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思宇;;不燃烧电池 电解液、隔膜是关键[J];新能源汽车新闻;2016年04期

2 ;电池隔膜新技术打破国外垄断[J];河南化工;2009年05期

3 林化新,衣宝康,李乃朝,曲天锡,张恩浚,孔连英,程英才;用流铸法制备MCFC隔膜的性能研究[J];电化学;1998年04期

4 李诚芳;电池隔膜[J];电池;1986年02期

5 M·Rychcik ,M·Skyllas-Kazacos ,李喜田;以碳毡为电极的新全钒氧化还原流动电池[J];新型碳材料;1988年04期

6 ;年产2亿平米新能源电池隔膜生产线投产[J];乙醛醋酸化工;2017年08期

7 ;年产2亿平米新能源电池隔膜生产线投产[J];乙醛醋酸化工;2017年09期

8 李香才;;财政部支持电池隔膜产业化 进口替代空间大[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3年06期

9 张俊龙;;电池隔膜 非织造领域的新突破[J];纺织服装周刊;2010年20期

10 王德安;余兵;;佛塑股份 向动力锂电池隔膜进军[J];证券导刊;2010年2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文龙;掺杂型碳材料抑制锂硫电池穿梭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胥燕;同步辐射谱学对镁硫电池机理研究及催化改善镁硫电池性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崔彦辉;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多孔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潘俊安;基于海泡石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研究[D];湘潭大学;2017年

5 刘思佳;轨道交通用钛酸锂电池建模与状态估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6 徐桂银;锂硫电池正极材料、隔层与隔膜的设计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7 姚岑;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设计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8 孙丹;高比能锂空气/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充放电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9 朱高龙;基于磷酸铁锂高低温性能电池的制备及其优化[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10 蒋越星;氧化铈/石墨烯基复合阴极在有机体系锂空气电池的催化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路鹏;新型钠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孟醒;新型钾离子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

3 刘峰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用锂电池碰撞安全性能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

4 蒲玉杰;缺陷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应用于高循环性能锂硫电池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5 乔辰光;原电池的实用化历程及晚清传入的电池知识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6 李超;锂硫电池功能隔膜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7 刘晓浩;钠离子电池高电压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电力大学;2019年

8 王璐;聚酰亚胺纳米纤维锂电池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9 王雷;铝离子电池性能与原位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10 聂波;高载硫量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高性能隔膜涂层的设计制备[D];浙江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69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69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9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