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应对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3 16:39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系统因其接入灵活、清洁低碳等优点,在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接入主动配电网,可就近为用户供电,减少电能的大规模、远距离传输,弥补集中发电的不足。然而,分布式可再生电源由于其接入位置的分散性以及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固有特征,对传统配电网调度运行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深入分析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与其他调度资源的协调互动机制,探讨合理的优化调度方法,对于促进高渗透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提升主动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针对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针对主动配电网中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不确定边界的主动配电网可调节鲁棒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引入可调节鲁棒优化方法,建立了含压缩空气储能的主动配电网鲁棒优化经济调度模型。进而通过线性对偶理论和拉格朗日变换,将含不确定变量的鲁棒优化模型转化为仅含确定变量的混合整数优化模型。同时通过数学推导提出了基于改进不确定边界的鲁棒成本决策方法,并对含不确定变量约束的最大置信度进行了定量分析。所提改进边界改善了现有不确定边界的保守度,并具有较好的求解特性,可有效保证系统鲁棒性和经济性之间的协调关系。最后,采用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调度策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针对主动配电网需求侧响应不确定性及其与分布式电源的协调互动问题,提出了计及源荷双侧不确定性的主动配电网协调互动优化调度策略。首先根据消费者心理学模型,分三步建立了同时考虑响应量及响应边界不确定性的需求侧响应特性曲线。进而引入正态云概念,采用正态云模型对上述需求侧响应特性进行了统一数学描述,该模型可同时反映响应误差的随机性及模糊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计及源荷双侧不确定性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针对该模型难以直接求解的问题,利用正向云发生器产生随机场景,通过场景削减技术得到典型场景,进而对上述调度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采用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调度策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针对多类型分布式电源接入主动配电网,提出了交直流混合主动配电网构架下的协调互动调度策略。首先将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和其他调度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了交直流混合主动配电网典型系统结构。进而通过分析其系统结构特征,提出了交直流混合主动配电网分层调度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阶段分层调度模型,采用基于离散风驱动的分层算法进行了求解。该模型在保证系统损耗最低的同时,可使交、直流区域均具有较小的调度成本。最后,采用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调度策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针对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及优化方法的影响,提出了联盟链框架下主动配电网电力交易模式与演化博弈方法。首先通过分析主动配电网中各电力交易主体的行为特征,建立了基于联盟区块链的电力市场交易体系。该体系将各电力交易主体预授权为半开放的本地节点,通过动态选取联盟节点,可实现交易数据分布式存储并无需设置额外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同时基于上述交易体系,提出了联盟链框架下主动配电网电力交易的详细认证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合作演化博弈的主动配电网电力交易优化模型,并采用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进行了求解。模型求解结果可作为生成智能合约的依据,最终实现联盟链框架下主动配电网电力交易的决策优化。最后,采用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电力市场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针对主动配电网与输电网协调互动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并行子空间算法的输配两级电网协同优化调度策略。首先,以输配系统整体供电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输配两级电网基础调度模型。为了降低该模型求解的复杂度,引入改进并行子空间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标准化处理,进而建立了基于改进并行子空间算法的输配两级电网协同调度统一模型。该模型将输电网和各配电网作为并行子空间进行学科分析,并在系统层统一完成优化设计,可有效避免优化过程中输配网频繁地进行信息交互。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求解效率,提出输配两级电网学科响应面近似模型的构建方法,并采用RBF(Radic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对学科分析过程进行拟合。最后,采用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调度策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73
【部分图文】:

三维关系


图 2-2 、 和REGN 之间的三维关系图Figure 2-2 Three-dimensional relationship diagram of and andREN-2 可知,备用约束被满足的最大置信率与接入电网的 REG 数量本系数选取越大,约束被违反的概率越小,系统鲁棒性越高。当tREG N时,约束条件可达到最大置信度,将其记作 ,则REG112N -36)表明,当接入配电网的 REG 电站数目增多时,约束条件将提高,系统鲁棒性更强。分析,可得到本文采用的可调节鲁棒优化过程为:据实际需求确定含不确定变量约束被违反的预期概率 ;实际 REG 接入数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图 2-2 得到对应的 REG本t ;据上述得到的鲁棒成本,为每座 REG 电站分配合理的出力波

曲线,风电,光伏,负荷预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析数据用的主动配电网算例系统包括两座光伏电站以及一座风力电上级电网最大传输功率为 1200 kW。算例选取夏季时段,并条件相同。为简便计,考虑 REG 电站实际出力的最大偏差均%。日前调度时段的每段时长选取为 15 分钟。单台光伏电站网刚性负荷的日前预测曲线如图 2-3 所示。在该配电网中接入-1 所示。

鲁棒,成本,光伏电站,常规调度


28(c)可再生能源出力情况图 2-4 2.4492t 时的调度结果Figure 2-4 Scheduling results when 2.4492t 成本下系统运行成本分析中,通常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取不同的鲁棒成本。设光伏电站为例,其在 7:00~18:00 的出力情况如图 力情况如图 2-5(b)所示。此时系统约束被违反的应关系如表 2-3 所示。 2-3 中,鲁棒成本为零时即为常规调度情形。随着鲁渐接近最大波动范围,同时约束被违反的概率逐渐。由此可知,系统的鲁棒性和经济性是相互矛盾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6条

1 周海浪;;重庆天然气分布式电源发展现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年34期

2 邓家刚;;分布式电源对配网供电电压质量的影响分析[J];电子世界;2019年01期

3 谢峰;;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运行优化探析[J];电工材料;2019年04期

4 吴鸣;于辉;熊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基本原则[J];供用电;2017年12期

5 耿琦;王威;王晓博;赵建贞;刘超;张超;;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方式及保护方案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年03期

6 罗霄;成晨;;基于规范保障的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管理[J];大众用电;2018年04期

7 徐欧珺;陶文婷;吕钦;;保护型分布式电源接入控制箱的试制[J];科技经济导刊;2018年08期

8 刘玉民;王鹏;付永刚;;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农村电工;2018年03期

9 丁永刚;;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J];通信电源技术;2018年03期

10 路妍;许文秀;沈卫东;庞越侠;李欣民;;融合分布式电源开发的新型售电模式[J];电力建设;2018年05期

11 田振英;冷雪敏;戴菁;李忱;王赫妍;;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J];电子世界;2018年11期

12 范龙;;电力系统应用分布式电源的意义[J];通信电源技术;2018年06期

13 张宁;;分布式电源并网的影响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8年05期

14 刘宝明;马法元;李宏博;吕振国;邢燕松;廉振财;梁将;吴慧敏;;分布式电源接入对农网电压的影响[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04期

15 李兆平;;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保护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年31期

16 张洪瑀;张晟;张坤亚;;基于点估计法的分布式电源的配置优化[J];通信电源技术;201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畅;应对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杨振铨;多分布式电源的优化与协同控制策略[D];浙江大学;2019年

3 张惠智;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故障分析及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4 金强;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及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马亚辉;含分布式电源的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6 陈思佳;配电网优化运行与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7 董全学;分布式电源投资策略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付学谦;考虑配电网网损和电能质量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杨辉;在含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中继电保护协调问题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程杉;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多目标优化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思思;计及分布式电源发电相关性的概率潮流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董志辉;基于多代理系统的含分布式电源主动配电网自愈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3 唐成达;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线路保护研究[D];西华大学;2019年

4 张家献;含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的配电网重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年

5 王思伟;山东某地区电网智能工业园区能源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6 毕格琳;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7 刘琪;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重构[D];山东科技大学;2018年

8 杨国栋;分布式电源并网规划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9 赵凯君;计及分布式电源和电采暖负荷的配电网综合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8年

10 商春雷;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94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94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e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