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一种新型分体式压电俘能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04:09

  本文关键词:一种新型分体式压电俘能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压电俘能器 分体式 ANSYS仿真


【摘要】:微电子系统以其便携和功能繁多的特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MEMS和超大集成电路低能耗设计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微电子器件能耗降至几百甚至几十微瓦。这使得我们可从日常环境中俘获能量,以代替传统化学电池,为微电子设备供能。压电材料具有优良的力电耦合性能,适合制造一种俘获环境中机械能并将之转化为电能的压电器件,我们将其称为压电俘能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压电俘能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基于对已有研究的分析,本文归纳并总结现有压电俘能器设计所存在的缺陷,创新性地提出分体式压电俘能器设计理念。通过理论研究与仿真模拟相结合的形式,对所设计的压电俘能器结构进行参数优化。并模拟人行荷载下俘能器的功率输出情况,证明俘能器结构的合理性与实用性。具体研究成果有以下几点:(1)通过分析和总结已有压电俘能器结构传力路径,阐明结构刚度与俘能效率存在的必然矛盾,并综合俘能器设计中其它常见缺点,创新地提出一种新型分体式压电俘能器结构设计。(2)以线性压电理论为基础,结合本文压电俘能器几何传力特性,推导出压电俘能器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电压幅值与平均功率的解析解。通过数值分析,指出俘能器中压电材料几何参数如何选取更合理。(3)通过ANSYS仿真模拟,对模型结构参数进一步分析,得出仿真模拟值低于解析解数值是由于材料并非完全刚体所导致的结论。对传力块尺寸进行参数讨论,取得较好优化效果。(4)通过ANSYS仿真模拟可得:一个体重为60kg的行人单步荷载在俘能器上能转化输出148.572μW能量,功率密度达到46.428μW/cm3,功率大于一次性锂电池,因此本文设计的俘能器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关键词】:压电俘能器 分体式 ANSYS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619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20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9
  • 1.3 本课题主要工作和研究意义19-20
  • 2 压电俘能基本原理20-29
  • 2.1 压电效应和压电方程20-23
  • 2.1.1 压电效应20-21
  • 2.1.2 压电方程21-23
  • 2.2 压电材料主要性能参数23-25
  • 2.3 压电振子25-28
  • 2.3.1 振动模式25-27
  • 2.3.2 激励形式27
  • 2.3.3 等效电路27-28
  • 2.3.4 联接方式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3 一种新型俘能器设计与分析29-41
  • 3.1 模型概述29-31
  • 3.1.1 设计思路与工作原理29-30
  • 3.1.2 模型外观尺寸30-31
  • 3.2 解析分析31-37
  • 3.2.1 俘能器传力分析31-33
  • 3.2.2 单片压电振子输出求解33-35
  • 3.2.3 理论模型验证35-36
  • 3.2.4 串、并联解析解36-37
  • 3.3 模型参数分析37-40
  • 3.3.1 单片压电振子参数37-38
  • 3.3.2 串、并联叠堆参数38-39
  • 3.3.3 传力结构参数39-40
  • 3.4 本章小结40-41
  • 4 有限元仿真分析41-57
  • 4.1 相关软件简介41-43
  • 4.1.1 Solidworks功能与作用41-42
  • 4.1.2 ANSYS功能与作用42-43
  • 4.2 有限元仿真分析43-52
  • 4.2.1 有限元模型建立43-47
  • 4.2.2 结构形变分析47-48
  • 4.2.3 俘能器输出分析48-52
  • 4.3 人行荷载52-56
  • 4.3.1 人行荷载曲线53-55
  • 4.3.2 有限元仿真分析55-56
  • 4.4 本章小结56-57
  • 5 结论与展望57-59
  • 5.1 主要研究结论57
  • 5.2 思考与展望57-59
  • 参考文献59-64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4-66
  • 学位论文数据集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设亮,傅建中,张云,陈子辰;仿生主动构件压电变换器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05期

2 蒋建平;李东旭;;压电层合板高阶计算模型[J];振动与冲击;2008年04期

3 孙浩;杨智春;李凯翔;解江;李斌;张玲凌;;压电分流阻尼控制精密机械结构振动的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8年06期

4 丁大成,牛勇;压电陶瓷复合振子的电声效率与振子压电片位置关系的实验研究[J];声学学报;1983年06期

5 林西强,任钧国;含压电片层合板的静变形控制[J];固体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6 林西强,任钧国;含压电片梁的静变形控制[J];应用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7 李书光,胡松青,张军;圆管状压电片低频接收电压灵敏度的一种简化分析法[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杨智春,孙浩,崔海涛;压电分流阻尼控制悬臂梁振动的参数优化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年06期

9 刘登云;陈洪涛;杨志刚;程光明;;压电叠堆泵的初步研究[J];液压与气动;2007年03期

10 吴磊;王建国;;压电片位置和大小对板振动控制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道庆;刘碧龙;李晓东;田静;;智能吸声控制中压电片位置的选取[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2 匡友弟;王卓;李国清;陈传尧;;节式压电梁的电阻抗模拟和实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6年

3 尹潇然;李国清;徐巍;缪幸圆;;有限元法与阻抗法分析压电智能梁的传感与激励[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4 杨亚东;王军;冯国旭;程小全;;压电悬臂梁的压电片位置及主动控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5 徐巍;李国清;尹潇然;缪幸圆;;有限元法与阻抗法分析压电激励下的弹性薄板[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6 段吉栋;何远航;;压电蜂窝结构振动控制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袁学帅;陈富军;姚林泉;;压电层合结构的子域配点法[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8 吴鹏;曹东兴;;一种新型压电俘能器的动力学建模及振动特性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裘进浩;季宏丽;刘建;朱孔军;;压电功能器件及其在智能结构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立;郭定文;王秋蓉;;压电降噪的多物理场建模分析方法[A];运输噪声的预测与控制——2009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浙江 张培君;压电式电子门铃[N];电子报;2007年

2 台湾省台北市 何X山;用压电式蜂鸣器产生 直流电压的实验[N];电子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天兵;压电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郭抗抗;双稳态压电悬臂梁俘能器的动态响应及发电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3 庞帅;风致压电振动能量收集与存储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4 徐振龙;磁力耦合压电电磁复合俘能器发电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魏胜;基于碰撞致上变频原理的压电能量收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陈奕声;路面车致变形的压电俘能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陈圣兵;基于压电分流阵列的带隙调控及振动抑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胡洪平;低频压电俘能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红艳;梁结构压电及压电电磁复合俘能器模型的建立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闫震;提高压电振动发电机发电能力的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佳琦;基于谐振式悬臂梁的压电—电磁复合俘能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张蕴馨;压电非线性俘能电路及其在道路状态监测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张锦;基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柔性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4 邓文;基于压电阻抗模型参数识别的结构健康监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5 高秀;基于钝体绕流的压电发电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李晓旭;压电惯性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和运动参数测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7 牛凯强;压电致动声衬及其消声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8 武丽森;复合式俘能器结构分析与能量管理电路设计[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李泽君;剪切压电惯性驱动器的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黄然;非线性预加载压电悬臂梁制动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87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587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e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