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背景下的合肥家电产业升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12:26

  本文关键词: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背景下的合肥家电产业升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家电产业 产业升级 区域价值链 路径选择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依靠沿海产业转移,合肥家电产业通过不断地升级取得了巨大进步,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然而,随着劳动力、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国内外需求市场结构的变化,智能化、节能化新趋势的出现,合肥家电产业现有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已经难以为继。2014年,国务院提出要将建设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依托黄金水道,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打造出一批如家电、高端装备、汽车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合肥市政府也积极响应,提出将依托全市现有的优势产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深刻把握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通过5-10年的努力,形成若干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在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背景下,合肥作为长江流域基础最好的家电产业集聚地以及独特条件,如何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其主导地位与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我国家电产业走出去走得快走得好,是合肥家电产业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实现转型升级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在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背景下,需要从区域层面来重新审视产业升级问题,利用长江经济带的区域资源优势和经济协调合作,以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产业升级,通过构建区域价值链,整合区域要素资源、完善区域协调机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合肥家电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合肥在打造世界级家电产业集群中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并提出合肥家电产业升级的具体路径选择和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将主要的研究内容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重点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内容,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是理论基础,对产业升级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归纳了相关产业升级理论。第三章是现状分析,论述了合肥家电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是问题分析,对合肥家电产业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分析。第五章是路径研究,首先结合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背景,提出构建区域价值链是合肥家电产业升级可能的方向,并从市场因素、区域因素、技术因素三个方面对区域价值链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指出区域要素整合能力、区域协调合作机制、技术创新能力是实现合肥家电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增长的关键;其次从合肥通过构建区域价值链,在世界级家电产业集群中发挥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的角度,提出合肥家电产业升级的具体路径。第六章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合肥在世界级家电产业集群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第七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关键词】:家电产业 产业升级 区域价值链 路径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7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一) 研究背景9
  • (二) 研究意义9-10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10-13
  • (一) 国外相关研究10-11
  • (二) 国内相关研究11-13
  • (三) 文献述评13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13-15
  • (一) 研究内容13-14
  • (二) 研究思路14-15
  •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5-16
  • (一) 研究方法15
  • (二) 技术路线图15-16
  • 五、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16-17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7-21
  • 一、产业升级概念与内涵17
  • 二、产业结构理论17-18
  • 三、比较优势理论18-19
  • 四、竞争优势理论19-20
  • 五、全球价值链理论20-21
  • 第三章 合肥家电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21-30
  • 一、国内四大家电产业集群比较21-22
  • 二、合肥家电产业发展现状22-25
  • (一)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2-23
  • (二) 产品品种不断扩张23-24
  • (三) 品牌集聚不断提高24
  • (四) 配套服务不断完善24-25
  • (五) 产业平台不断增多25
  • 三、合肥家电产业存在的问题25-30
  • (一) 要素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25-27
  • (二) 企业本地化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27
  • (三) 产品附加值低,家电发展不均衡27-28
  • (四) 本土品牌知名度不高,国际化进程落后28-30
  • 第四章 合肥家电产业升级的主要障碍30-36
  • 一、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市场增长乏力30-31
  • 二、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的双重锁定31-32
  • 三、政府间竞争导致的要素资源错配32-34
  • 四、企业根植性差形成的创新投入不高34-36
  • 第五章 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背景下合肥家电产业升级路径研究36-47
  • 一、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背景下合肥家电产业升级的方向36-43
  • (一) 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36-39
  • (二) 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背景下的区域价值链构建39-41
  • (三) 区域价值链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41-43
  • 二、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背景下合肥家电产业升级路径选择43-47
  • (一) 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增强资源整合能力44
  • (二) 承接与转出相结合,加大区域合作力度44-45
  • (三)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提高价值链控制力45-47
  • 第六章 相关政策与建议47-51
  • 一、招商选资与招才引智结合,推动家电产业承接和转出47
  • 二、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增强技术研发创新能力47-48
  • 三、增强产业配套生产能力,南北城家电集群错位发展48-49
  • 四、加快区域合作机制完善,发挥市场机制协调作用49-50
  • 五、优化产品结构类型,加快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50-51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51-53
  • 一、研究结论51-52
  • 二、未来研究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仁华;杨丽娟;;安徽省家电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S1期

2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服务家电产业发展[J];日用电器;2010年08期

3 陈淮;;2001年家电产业新视点[J];电器制造商;2001年10期

4 刘志刚,何茂刚;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家电产业[J];家用电器科技;2001年01期

5 陈莉;;臭氧家电产业:欲借“非典”而兴[J];电器制造商;2003年06期

6 朱世强 ,贾生华;中国三大家电产业群发展机制与模式比较[J];家电科技;2004年Z1期

7 周春兵;中国3大家电产业群的演变、剖析与发展思考(上)[J];现代家电;2005年05期

8 李跃明;;家电产业:推进标准战略 打造“软保护罩”[J];世界标准信息;2005年05期

9 任参;;2008德国家电产业:预期小幅增长[J];电器;2008年03期

10 姚国宁;;由专到强的创新之路[J];家电科技;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远程 谢思佳 符信;省府谋划家电产业升级[N];南方日报;2006年

2 记者 张骅;“合滁”打造家电产业基地[N];中国企业报;2008年

3 记者 刘稳;我市家电产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N];湛江日报;2013年

4 子今;市场将主导家电产业格局[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3年

5 刘剑英;白色家电产业形成集群发展态势[N];邯郸日报;2014年

6 记者 杨晓文 沈韬;宿迁家电产业“聚”变[N];宿迁日报;2014年

7 记者 刘剑英;白色家电产业形成集群发展态势[N];河北日报;2014年

8 孟园;合肥强化家电产业基地概念[N];中国工业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张莲娜;家电产业面临贸易新格局[N];中国证券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汪延;合肥重塑家电产业辉煌[N];经济参考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芹;安徽省家电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尹宏玲;青岛家电产业群发展与网络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函育;广东省家电产业创新网络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4 周好好;合肥家电产业竞争力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钟一范;中山市东凤镇小家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梁永健;粤通小家电产业园发展战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蒋韵文;我国小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8 唐宏骏;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背景下的合肥家电产业升级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9 朱克丽;我国小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徐建红;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青岛家电产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19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619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c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