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PACK一致性探讨
本文关键词:动力电池PACK一致性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动力电池 单体电池 PACK 自放电率 放电平台 终止电压 成组 恒压充电 开路电压 制造过程
【摘要】:如今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激增,锂离子动力电池逐渐暴露出一系列诸如耐久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动力电池组是单体电池经过串、并联而成的集合体,动力电池成组后单体之间的不一致是导是致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单体电池在材料、制造过程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单体之间的不一致性。因此动力电池成组之前,必须对单体电池进行筛选,去除差异性大的单体,选择一致性较好的电池组。
【作者单位】: 中国重汽集团技术发展中心;
【关键词】: 动力电池;单体电池;PACK;自放电率;放电平台;终止电压;成组;恒压充电;开路电压;制造过程;
【分类号】:TM912;U469.7
【正文快照】: 目前,评价锂离子动力电池一致性的标准主要有容量、内阻和放电均压。常见的筛选方法是采集锂离子单体电池容量、放电平均电压及满电态时电池的内阻作为基础数据,对电池进行筛选、分档和配组。但电池经过这种小电流工艺分容筛选后,配组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很多开路电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凯;李大贺;陈实;吴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效应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2 张凌云;;汽车用动力电池的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0期
3 赵庆敏;付艳恕;;车载动力电池振动特性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2年04期
4 林明河;;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影响因素研究[J];电子世界;2012年17期
5 陈铁艳;刘晖;;欧盟锂动力电池法规与国际标准解析[J];认证技术;2012年12期
6 李洪全;;探讨动力电池检测时的安全防护技术[J];科技资讯;2013年29期
7 洪晓斌;李年智;尹文伟;孔庆钊;刘桂雄;;基于电阻层析成像的汽车动力电池内部温度监测[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1期
8 连湛伟;石欣;克潇;徐鹏;;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动力电池全寿命周期在线检测管理系统[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年12期
9 陈光祖;;寄希望于新一代的动力电池[J];汽车零部件;2011年04期
10 车兔林;付官星;;插电式混合动力清扫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匹配与设计[J];汽车实用技术;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曾小华;陈万忠;吴强华;王庆年;;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试验检测系统[A];2002中国电动汽车研究与开发[C];2002年
2 张陈斌;陈宗海;;基于统计模型的动力电池静态配组过程分析[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裕生;;电动技术产业与动力电池[A];第七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朱梅;徐献芝;;对电动车用动力电池发展的一点思考[A];安徽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肖广兵;陈勇;吕立亚;;便携式HEV动力电池故障诊断仪的设计[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友亮;夏顺礼;赵久志;徐爱琴;秦李伟;;城郊工况循环对电池性能影响分析[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主持人 陈瑜;动力电池:奏响新能源汽车序曲[N];科技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韩义雷;动力电池,增长莫忘“退烧”[N];科技日报;2010年
3 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 吴辉;动力电池:兼并重塑格局[N];中国电子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洪宾;24亿进军汽车动力电池领域[N];深圳商报;2009年
5 李伟达 高峰;吉林省政府参事建议打造锂动力电池生产基地[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记者 谢慧敏;襄樊研发汽车动力电池通过国家检测[N];湖北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赵碧君;我国首条汽车动力电池规模生产线投产[N];上海证券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海燕;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该提上日程了[N];中国质量报;2013年
9 风痕;全球首款环型动力电池在京亮相[N];大众科技报;2009年
10 记者 苏阳 吴耘 吴琼 赵碧君 何静 太平洋证券 谈际佳 编辑 全泽源;政企联手推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公司“甜头”最大[N];上海证券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潇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复合电源系统集成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姚雷;电动车辆动力电池充电特性与控制基础问题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李国洪;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与动力电池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于智龙;基于自放电技术的电动车用锂动力电池SOC预测算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5 高纯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容量预测模型及抗扰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年智;基于ERT的动力电池内部视电阻率温度特性与安全状态监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郭岩;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机制及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陈晨;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模块开发和设计[D];东南大学;2015年
4 王露;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结构稳健优化设计[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雯婷;Q动力电池产品开发风险评价[D];吉林大学;2016年
6 侯兵;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模式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7 梁书旗;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衰退模式分类及性能评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何小颤;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组的热管理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杨鹏;应用于高寒地区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郭晓建;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匹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43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64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