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氢电池组快速充电功率预测方法
本文关键词:镍氢电池组快速充电功率预测方法
【摘要】: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近两年来,因为雾霾的天气给人们的起居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环境、能源的问题已经被人们放在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现在科技的发展不是基于破坏环境为代价而实现的。汽车的保有量一年年的增多,交通拥堵,大气污染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电动汽车的研发备受大家的关注。而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镍氢动力电池相比于其他电池,可承受大电流充放电、耐过充过放能力强、无污染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电池快速充电两大优点是:大倍率电流充电和充电时间短,然而在充电后期或过充电过程中采用大倍率电流充电会使得电池发生极化反应(如电化学极化以及浓差极化),极化反应使得离子扩散速度减慢、电子在电极表面转移的速度减慢,进而会阻碍电池的正常反应速度,使得电池析气,进而导致电池内压会急剧上升,对电池有一定的损耗,且还会导致电池出现漏夜现象,长期如此会缩短电池寿命。本文研究了电池内压与电池充电时电极反应的速率、离子传递速率的关系,验证了电池内压可以标识电池的充电功率可接受能力。根据镍氢电池的特性设计内阻、开路电压的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验证了内压比极化电压更能表明电池的状态。在不同的条件下,对镍氢电池进行充放电实验,实时记录镍氢电池的内压、电流的变化,确定电池内压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建立内压与充电电流之间动态模型,提出了一种在电池充电过程中通过内压预测电池充电功率的方法,在Sium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对预测算法进行验证。充电功率预测可以实现电池高效且不破电池寿命的快速充电。
【关键词】:镍氢电池 内压 快速充电 预测方法 建模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8-9
- 1.2 镍氢电池的应用现状与发展9-10
- 1.3 镍氢电池的充电的方法研究10-12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3-14
- 第二章 镍氢电池的内压形成机制14-20
- 2.1 镍氢电池(MH-NI)的工作原理14-15
- 2.2 镍氢电池(MH-NI)的内压研究15-18
- 2.2.1 镍氢电池(MH-NI)的内压的产生15-18
- 2.2.2 影响镍氢电池的内压的因素18
- 2.3 本章小结18-20
- 第三章 镍氢电池动力学模型20-35
- 3.1 电池建模20
- 3.2 镍氢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20-22
- 3.2.1 常见的电池模型20-22
- 3.3 镍氢电池的开路电压22-26
- 3.3.1 电池电压22-23
- 3.3.2 不同SOC的开路电压特性23-26
- 3.4 镍氢电池内阻特性26-31
- 3.4.1 电池内阻26-27
- 3.4.2 内阻测量方法27
- 3.4.3 不同温度对于电池内阻的影响27-30
- 3.4.4 不同电流对电池内阻的影响30-31
- 3.5 镍氢电池模型的建立31-32
- 3.6 电池极化电压与内压变化32-33
- 3.7 本章小结33-35
- 第四章 镍氢电池内压特性35-44
- 4.1 实验条件35
- 4.2 准备电池35-38
- 4.3 镍氢电池的内压特性38-42
- 4.3.1 内压的测量方法38
- 4.3.2 不同充电功率对镍氢电池内压影响38-41
- 4.3.3 温度对镍氢电池内压的影响41-42
- 4.3.4 电池充电后期静置内压变化42
- 4.4 本章小结42-44
- 第五章 功率预测方法44-54
- 5.1 建立内压与温度的数学模型44-46
- 5.2 建立内压与充电功率的数学模型46-50
- 5.3 功率预测方法50-51
- 5.4 仿真验证51-53
- 5.5 本章小结53-5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4-56
- 6.1 研究结论54-55
- 6.2 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59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全高效 科学保养与购买镍氢电池[J];电脑采购周刊;2005年09期
2 青玉案;;我要能量块——真假镍氢电池识别[J];电脑采购周刊;2005年29期
3 刘阁;;镍氢电池充放电原理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4 程菊;镍氢电池及储氢合金的进展[J];金属功能材料;1996年03期
5 刘爽;镍氢电池[J];照相机;1997年01期
6 于琪林,刘杰;镍氢电池的容量对比实验[J];电子出版;2000年04期
7 光明;日本的镍氢电池生产[J];金属功能材料;2000年02期
8 光明;镍氢电池用片状金属粉与电极制作技术[J];金属功能材料;2000年04期
9 温汉;镍氢电池用片状金属粉[J];金属功能材料;2001年03期
10 孙逢春,陈勇,何洪文,张承宁;镍氢电池充放电终止指标的实验研究(英文)[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nglish Edition);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民;吴耀明;;稀土储氢合金和镍氢电池的研制[A];中国稀土储氢材料产业链的发展与共赢——第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专家报告集[C];2011年
2 阎永恒;周时国;林则青;娄豫皖;夏保佳;;电动自行车用镍氢电池组的研制[A];2006中国动力电池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邱钟明;吴爱深;;宽温区镍氢电池的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相哲;;镍氢电池贮存性能研究[A];2006中国动力电池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吕文广;郑景宜;;高温镍氢电池关键技术[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牛丽贤;;我国镍氢电池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稀土储氢材料产业链的发展与共赢——第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专家报告集[C];2011年
7 胡威;单忠强;田建华;;镍氢电池内压曲线的数学表征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8 张宇;朴红艳;王新刚;王佳斌;钱晨巍;;漕溪站镍氢电池储能系统测试与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史晓东;彭亦功;陆中成;;镍氢电池无记忆效应的快速充电技术及设计[A];第八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郁强;;镍氢电池产业化问题——技术进步、产业化方向及投资决策[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战略研究综述部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郑水松;“凯恩”年产5亿节镍氢电池项目启动[N];丽水日报;2005年
2 张萍;春兰动力镍氢电池摘取奥运绿色公交入场券[N];中国工业报;2007年
3 孙广明;动力镍氢电池封装技术获突破[N];中国企业报;2007年
4 记者刘其丕;镍氢电池基地出口产品免检[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5 李胜茂;镍氢电池锂电池谁主沉浮[N];中国环境报;2009年
6 胡宗祥;使用充电镍氢电池的注意事项[N];中国摄影报;2012年
7 山东 田连华;我用镍镉、镍氢电池[N];电子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张九红;为镍氢电池的中国制造加油[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9 孙广明 赵荣林;首批“东风”混合动力汽车平稳运行 春兰镍氢电池撩动数百亿市场?[N];机电商报;2005年
10 仝仁;镍氢电池“咸鱼翻身” 都是成本“惹的祸”[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单忠强;储氢合金负极表面改性及大容量镍氢电池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刘元刚;高性能镍氢电池及其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苏耿;镍氢电池负极关键技术研究及混合动力车用电池研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以废旧镍氢电池正极为原料制备镍钴铁氧体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郁奕飞;多路镍氢电池充放电循环检测系统[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波;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存储及性能衰减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刘金晶;镍氢电池组快速充电功率预测方法[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5 曹文;镍氢电池在线自动检测与筛选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朱鹏;单一压力容器镍氢电池的热模拟及其结构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杨志远;废旧镍氢电池中镍钴回收工艺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王修虎;镍氢电池的故障诊断与容错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郭霁方;镍氢电池充电电源控制模式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张晓阳;镍氢电池高温性能的改进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27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72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