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下不同介质的电磁特性及防雷设计
本文关键词:雷电下不同介质的电磁特性及防雷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雷电辐射场 土壤电阻率 时域积分方程 FFT ATP-EMTP
【摘要】: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影响区域非常广泛,为实现雷电防护,应对复杂环境下雷电辐射场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地表、山体及建筑物对雷电辐射场传播的影响,并结合三种避雷器模型提出防雷方案,并将此方案应用到实际工程案例中。首先,推导出单层有损土壤雷电辐射电磁场计算方法。分析土壤电阻率对频域传播特性的影响,同时分析雷电流及雷击点距离对时域传播特性的影响。通过与雷电流反演简化模型对比分析反演的雷电流幅值与雷电流导数,进而确定反演精度。依据纯导体地面上的雷电辐射场计算公式,针对雷电通道不同的高度、观测点的高度和土壤电导率分析其对雷电磁场传播的影响,通过仿真结果验证结论。其次,基于总介质电场强度,由点匹配法建立求解矩阵方程。利用剖分求解结果,应用FFT与计算结果相结合,分析不同的山体高度、雷击点和观测点及山体距离对雷电辐射场的峰值和上升时间的影响,通过仿真结果验证结论。最后,将面单元矩量法与时域积分法相结合,建立雷电辐射沿地表传播到建筑物时纯导体地面上方的电磁辐射时域积分方程,分析雷击点与建筑物相对距离及建筑物的宽度和高度对雷电辐射场的影响,通过仿真结果验证结论。分析雷击下避雷器的三种模型,基于ATP-EMTP对雷击下避雷器的电流、电压和电场、磁场进行分析。依据三种避雷器模型提出最佳的防雷方案,结合实际工程验证方案的有效性。
【关键词】:雷电辐射场 土壤电阻率 时域积分方程 FFT ATP-EMTP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27.3;TM8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13
- 第一章 雷电流模型13-21
- 1.1 雷电流特征13
- 1.2 雷电通道基电流模型13-16
- 1.3 雷电回击模型16-20
- 1.4 本章小结20-21
- 第二章 地表雷电辐射场的分析21-34
- 2.1 地表雷电辐射场计算21-23
- 2.2 有损土壤时辐射场的计算23-27
- 2.3 电导率对雷电辐射场的影响27-29
- 2.3.1 频域传播特性27-28
- 2.3.2 时域传播特性28-29
- 2.4 雷电通道高度和观测点高度对辐射场的影响29-31
- 2.4.1 雷电通道高度的影响29-31
- 2.4.2 观测点高度的影响31
- 2.5 地表雷电辐射场简化公式的有效性31-33
- 2.6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山体对雷电辐射场的影响34-42
- 3.1 辐射场的计算方法34-38
- 3.2 山体对雷电辐射场的影响分析38-41
- 3.3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建筑物对雷电辐射场的影响42-53
- 4.1 计算方法42-47
- 4.2 建筑物对辐射场的影响分析47-51
- 4.2.1 雷击相对位置对辐射场的影响47-49
- 4.2.2 建筑物高度、宽度对辐射场的影响49-51
- 4.3 防雷装置位置对辐射场的影响51-52
- 4.4 本章小结52-53
- 第五章 建筑物防雷系统方案设计53-62
- 5.1 避雷器模型53-58
- 5.1.1 IEEE模型53-54
- 5.1.2 PROPOSED模型54
- 5.1.3 PINCETI模型54-55
- 5.1.4 三种模型的仿真55-58
- 5.2 防雷方案的设计依据58-59
- 5.2.1 IEC/TC制订的防雷规范58
- 5.2.2 外部雷电防护58-59
- 5.2.3 电源系统的防护59
- 5.3 防雷方案的设计59-61
- 5.3.1 直击雷防护措施59
- 5.3.2 等电位连接和共用接地措施59-60
- 5.3.3 电源进线系统的防雷保护60-61
- 5.3.4 楼顶天线的保护61
- 5.4 本章小结61-62
-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5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65-66
- 致谢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振栋;;垂直探测天线的辐射场[J];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63年01期
2 鲁述;;振子激励导电圆锥辐射场[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3 刘裕勤;王廷津;;关于辐射场温度的讨论[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4 石荣彦,崔元顺;辐射场的有效源[J];南都学坛;1997年06期
5 张信一;朱养妮;赵柱民;王立鹏;朱磊;陈立新;江新标;;放射源辐射场蒙特卡罗模拟计算[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1期
6 刘晓花;辐射场的热力学特性[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李志;在CT扫描中X射线辐射场均匀性的理论计算[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8 李裕熊;李珏忻;邵贝贝;;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周围辐射场特点及相应监测方法[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7年01期
9 张岩;刘福贵;汪友华;王川川;刘荣美;;弯曲雷电回击通道的建模及其辐射场计算[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S2期
10 孙可煦,易荣清,黄天喧,马洪良,崔延莉,唐道源,郑志坚,温树槐;黑洞靶内辐射场温度的时空分布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月兴;马晓林;云昌全;;辐射场复杂的γ谱的实验测定与解析[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1994年
2 熊忠华;陈琦;张宏俊;张贝;;中子辐射场模拟计算研究[A];第二届全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熊忠华;陈琦;张宏俊;张贝;;中子辐射场模拟计算研究[A];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李俊杰;邱东;;提高辐射场特定区域n/γ值初步实验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5 袁永刚;雷家荣;赵敏智;;γ探头刻度辐射场光子注量测量[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6 吕焱;杨晓光;李冰;李雪;;医用介入诊疗X线机辐射场剂量分布特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中国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7 丁永坤;江少恩;李文洪;刘忠礼;刘慎业;滕浩;张海英;;黑腔辐射场特性[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8 吕焱;杨晓光;李冰;李雪;;医用介入诊疗X线机辐射场剂量分布特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王强;艾自辉;代少丰;周浩军;杨成德;;应用活化法研究典型样品对CFBR-Ⅱ堆辐射场扰动规律[A];第十二届全国活化分析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10 李玮;陈军;王志强;李春娟;刘毅娜;张伟华;骆海龙;;keV能区单能中子参考辐射场靶设计研究[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远鹏;基于时空两维随机辐射场的微波凝视关联成像初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建波;~(137)Cs-γ辐照器辐射场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徐敏嘉;雷电下不同介质的电磁特性及防雷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3 周海飞;基于时空随机辐射场的微波凝视成像新方法及其辐射源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邵自力;基于压缩感知的微波成像雷达空时随机辐射场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朱超群;辐射场通过天线对无线设备的干扰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军良;防护级γ射线参考辐射场及照射量标准的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7 杨旭;漏泄电缆电磁辐射场入侵扰动机理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8 俞顺飞;放射治疗辐射场剂量分布胶片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9 万海霞;辐射场可视化平台剂量分布快速计算程序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唐兴华;BEPCⅡ试验束E2线上混合辐射场的模拟及测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33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733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