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电网约束的微网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的容量配置
本文关键词:考虑电网约束的微网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的容量配置
更多相关文章: 微网 分布式发电 储能 容量配置 置信度 概率分布 线性规划
【摘要】:微电网具备灵活的运行模式,且独立可控,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消纳分布式发电,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而分布式发电和储能在同一微网节点接入电网,则可以利用储能电池良好的充放电特性,在负荷低谷期从网侧吸收电量并储存,在负荷高峰期释放电量供给微网内部用电需求,补偿分布式发电出力的间歇性,平滑功率波动,改善电能质量,有效地提高微网的供电可靠性和对分布式发电的消纳能力,同时能够降低微网联络线功率的峰谷差,响应上级电网对微网的调度约束,从而有效地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延缓输配电设备升级改造和降低电网的有功损耗。本文在并网条件下,考虑上级电网的约束,分别从供电可靠和用户收益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了各类典型微网的分布式发电和储能容量配置目标、评价标准以及约束条件,设计并求解了二者优化互补的容量配置模型,并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了各类典型微网对应的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的容量配置策略。首先,详细分析了各类常见城市微网的新型负荷特性(包括电动汽车慢充桩、快充桩、路灯充电桩一体化设备等),研究了微网实用负荷模型的分析方法,并通过模糊聚类算法对各类微网负荷节点样本进行综合分类,得到了用于微网内分布式发电和储能容量配置的五类典型微网,为大量不同微网容量配置策略的研究建立工程应用基础。其次,采用JB统计量校验法,论证了分布式发电出力并非一定具备正态性,不能简单地一概采用正态概率分布模型进行估计,提出采用频率估计法研究整点时刻下分布式发电出力的概率分布模型,并通过置信区间法,结合估计可靠度、估计精度和经济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到了用于求解容量配置模型的不同置信度下单位基本容量分布式发电的日出力曲线。然后,从供电可靠角度出发,以降低微网联络线功率的峰谷差为配置目标,建立分布式发电和储能优化互补容量配置的评价标准和约束条件,设计并求解微网内二者优化互补的容量配置模型,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了各类典型微网内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的容量配置策略。最后,从用户收益角度出发,分析分布式发电和储能接入后给微网带来的收益,研究不同电价机制下各类典型微网对应的分布式发电和储能容量配置方案,并以此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求解二者优化互补的容量配置模型,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了各类典型微网对应的容量配置策略。
【关键词】:微网 分布式发电 储能 容量配置 置信度 概率分布 线性规划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27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0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12-13
- 1.1.1 课题研究背景12-13
- 1.1.2 课题研究意义13
- 1.2 课题研究现状13-18
- 1.2.1 微网负荷特性研究13-14
- 1.2.2 模糊聚类分析研究14
- 1.2.3 分布式发电出力曲线研究14-15
- 1.2.4 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的容量配置研究15-17
- 1.2.5 最优化问题的算法研究17-18
- 1.3 本文研究内容18-20
- 1.3.1 研究内容18
- 1.3.2 研究思路18-20
- 2 微网负荷节点分类20-36
- 2.1 微网负荷分析20-27
- 2.1.1 办公区20-22
- 2.1.2 居民区22-24
- 2.1.3 工业区24-27
- 2.2 微网负荷模型27-30
- 2.2.1 负荷特性指标27-28
- 2.2.2 高校负荷模型28-30
- 2.3 微网分类算法30-35
- 2.3.1 模糊聚类的定义30-31
- 2.3.2 模糊聚类算法31-35
- 2.4 本章小结35-36
- 3 分布式发电出力曲线研究36-52
- 3.1 正态分布校验36-40
- 3.1.1 JB统计量的定义36-37
- 3.1.2 光伏出力数据的正态性校验37-38
- 3.1.3 风电出力数据的正态性校验38-40
- 3.1.4 小结40
- 3.2 分布式发电出力的概率分布模型40-46
- 3.2.1 置信度相关定义40-41
- 3.2.2 概率分布模型41-43
- 3.2.3 光伏出力的概率分布43-45
- 3.2.4 风电出力的概率分布45-46
- 3.3 不同置信度下的分布式发电日出力曲线46-50
- 3.3.1 置信度和置信区间的确定46-48
- 3.3.2 单位基本容量光伏的日出力曲线48-49
- 3.3.3 单位基本容量风电的日出力曲线49-50
- 3.3.4 小结50
- 3.4 本章小结50-52
- 4 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的容量配置52-66
- 4.1 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的容量配置模型52-55
- 4.1.1 配置目标52-53
- 4.1.2 评价标准53-54
- 4.1.3 约束条件54-55
- 4.2 出力设置55-57
- 4.2.1 负荷曲线55-56
- 4.2.2 微网联络线功率56-57
- 4.3 算法设计57-61
- 4.3.1 数学模型57-59
- 4.3.2 软件选择59-61
- 4.4 算例分析61-65
- 4.4.1 典型微网容量配置结果61-63
- 4.4.2 结果应用63-65
- 4.5 本章小结65-66
- 5 考虑分布式发电和储能收益的容量配置66-78
- 5.1 经济性收益分析66-70
- 5.1.1 直接收益66-69
- 5.1.2 补贴政策69-70
- 5.2 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的容量配置模型70-73
- 5.2.1 微网节点新分类70-71
- 5.2.2 配置目标71
- 5.2.3 经济性评价标准71-73
- 5.3 算例分析73-76
- 5.3.1 典型高校微网73-74
- 5.3.2 典型办公区微网74-76
- 5.4 本章小结76-78
- 6 结论与展望78-80
- 6.1 结论78-79
- 6.2 展望79-80
- 参考文献80-84
- 附录A84-86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6-90
- 学位论文数据集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颖涛;吴为麟;;分布式发电的研究方向[J];热力发电;2006年05期
2 刘殿海;杨勇平;杨昆;徐二树;杨志平;;分布式发电优化配置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S1期
3 胡学浩;;分布式发电与微型电网技术[J];电气时代;2008年12期
4 钱科军;袁越;;分布式发电效益的量化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年11期
5 魏晓霞;刘士玮;;国外分布式发电发展情况分析及启示[J];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09期
6 纪云平;姬忠凯;;分布式发电及效益的研究[J];农村电气化;2011年05期
7 胡波;汪少勇;;分布式发电接入政策措施研究[J];电力勘测设计;2011年02期
8 闫禄川;孙文瑶;;浅谈分布式发电在我国农村电网的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11年14期
9 本刊编辑部;;再谈分布式发电[J];太阳能;2013年08期
10 樊创佳;;分布式发电需“正能量”[J];电器工业;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蓉;麻秀范;;促进我国发展分布式发电的建议[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鼓励发展分布式发电[A];《电站信息》2012年第9期[C];2012年
3 石阳荣;辛立强;;浅谈最大化利用分布式发电电源的方法[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4 ;政策法规[A];中国风电(2013年09月)[C];2013年
5 王宇;温家良;邱宇峰;吴婧;;分布式发电直流联网对接入交流系统的影响[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齐放;刘亚非;梁亮;;美国分布式风力发电政策研究及启示[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7 黄护林;陈昊;;一种新型的风力-太阳能光伏互补分布式发电[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8 汪兴旺;邱晓燕;;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分布式发电规划[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9 甘忠;;一种新的分布式发电孤岛检测方法[A];2010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3年第4期)[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一龙 刘启明;为分布式发电提供法律支持[N];中国电力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颖春;分布式发电将以单位发电量方式获补贴[N];中国证券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王颖春;分布式发电并网羁绊有望获政策解锁[N];中国证券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黄宏平;分布式发电或将开闸 管理决定未来[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刘川;售电收益明确 分布式发电投资前景豁然开朗[N];四川日报;2014年
6 记者 吴长锋邋通讯员 张瑾;专家畅想“自家用电自己发”[N];科技日报;2007年
7 记者 雷新;在家庭企业中开展“分布式发电”[N];人民政协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于洪海;“可以像炒股一样炒电,且稳赚不赔”[N];中国能源报;2009年
9 MEB 记者 何s,
本文编号:884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884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