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11:02

  本文关键词: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无线电能传输 磁耦合谐振 系统性能 仿真


【摘要】:无线电能传输相比于传统电能传输方式,具有节约资源、安全和方便等优势,因此无线供电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磁耦合谐振WPT作为目前应用前景最好的无线电能传输方式,利用的是系统两线圈之间的松耦合现象以及能量在系统谐振时高效的从发射回路传输到接收回路这一原理实现的电能无线传输,从而具有高效率、中远距离传输以及安全性高等优势。因而该技术吸引了众多科研者投入其中,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以磁耦合谐振WPT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基础,结合耦合模理论和电路理论,构建出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等效电路,通过对该系统分析与推导,总结出系统能量传输特点与内在规律。通过分析系统频率、线圈内阻以及耦合系数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总结出系统性能较高时对应的参数值以及提高输出功率与传输效率的有效方法:1、优化线圈参数;2、利用频率跟踪方法,使得系统频率与负载阻抗相匹配。本文设计了一个带有Buck电路的磁耦合谐振WPT系统,提高了系统对负载的适应性。该系统主要包括高频逆变、整流滤波和Buck电路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不对称半桥逆变电路以及整流滤波电路的设计,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搭建了带有Buck电路的系统仿真电路,根据该仿真电路测试了逆变输出波形、负载两端电压波形以及能量传输波形等,根据仿真结果进行参数优化,最终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以及降压功能,输出结果与理论分析相近,以此证明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无线电能传输 磁耦合谐振 系统性能 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12
  • 1.2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12-15
  • 1.2.1 感应耦合无线电能传输13-14
  • 1.2.2 辐射式无线电能传输14
  • 1.2.3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14-15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9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6-18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8-19
  • 1.4 磁耦合谐振WPT研究热点与发展动向19-20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20-22
  • 2 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理论22-40
  • 2.1 相关基础理论22-23
  • 2.2 系统结构与基本原理23
  • 2.3 系统的理论分析23-32
  • 2.3.1 耦合模理论模型24-30
  • 2.3.2 电路理论模型30-32
  • 2.4 磁耦合谐振WPT系统谐振拓扑电路32-35
  • 2.4.1 串-串式谐振拓扑电路32-34
  • 2.4.2 并-并式谐振拓扑电路34-35
  • 2.5 磁耦合谐振WPT特性分析35-39
  • 2.5.1 系统频率特性35-37
  • 2.5.2 功率和效率特性37-39
  • 2.6 本章小节39-40
  • 3 磁耦合谐振WPT系统影响因素分析40-52
  • 3.1 频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40-44
  • 3.1.1 系统频率分析40-43
  • 3.1.2 最佳谐振频率分析43-44
  • 3.2 负载电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44-46
  • 3.3 内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46-48
  • 3.4 耦合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48-51
  • 3.4.1 系统耦合系数分析48-49
  • 3.4.2 最佳耦合系数分析49-51
  • 3.5 本章小结51-52
  • 4 仿真与分析52-62
  • 4.1 总体设计方案52
  • 4.2 高频逆变电路设计52-54
  • 4.2.1 逆变电路选型52-53
  • 4.2.2 不对称半桥逆变电路设计53-54
  • 4.3 谐振电路设计54-55
  • 4.4 整流调压电路设计55-57
  • 4.5 系统整体仿真与分析57-60
  • 4.6 本章小结60-62
  • 5 总结与展望62-64
  • 5.1 总结62
  • 5.2 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70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卫力;费峻涛;肖建康;范新南;;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及应用前景[J];电气技术;2010年07期

2 李松;;中压电能传输系统在大型桥梁上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0年25期

3 贾楠;;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31期

4 黄学良;谭林林;陈中;强浩;周亚龙;王维;曹伟杰;;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与应用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0期

5 王敏星;李大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及研究方向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06期

6 武瑛,严陆光,黄常纲,徐善纲;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4期

7 霍沛威 ,詹万强;中压电能传输与低压供电[J];广东科技;2004年05期

8 武瑛,严陆光,徐善纲;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9 王平楠;唐厚君;;基于非接触电能传输电路的技术分析[J];微处理机;2006年03期

10 孙跃;卓勇;苏玉刚;王智慧;唐春森;;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拾取机构方向性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跃;;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及其最新进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2 黄学良;;充满机遇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3 李聃;;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4 杨庆新;;无线电能传输研究的主要工作及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5 苏玉刚;;齐心协力促进无线电能传输科学与技术的发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6 张超;闫卓;杨庆新;陈海燕;;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可分离变压器耦合性能研究[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茂春;王进华;石亚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贾俊林;李时杰;;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时杰;贾俊林;孟庆龙;贺振国;;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韩腾;卓放;刘涛;王兆安;;采用非接触方式实现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建强 光明网记者 朱斌;天津工大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开创高铁列车供电新模式[N];光明日报;2014年

2 张国圣;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获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3 ;无线电能传输灯泡诞生[N];消费日报;2007年

4 记者 左永刚;非接触电能传输研究获多项自主创新成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5 记者 刘垠;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用前景看好[N];大众科技报;2011年

6 李承承;无线电能传输领域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分析[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胡茗皓;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突破 高铁无线供电成为可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

8 记者王华楠;“无线供电”梦想成真[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9 王艳红;“隔空”点灯,无线输电终结插座?[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记者 张亦筑 匡丽娜;我市与两所澳新知名大学“联姻”[N];重庆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忠远;智能电网中电能传输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监督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陶国彬;非接触电能传输关键应用技术问题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张献;基于电磁—机械同步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与转换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4 王智慧;基于包络线调制的非接触电能传输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李泽松;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周诗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量建模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12年

7 李阳;大功率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法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8 夏晨阳;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能效特性的分析与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杨芳勋;基于ICPT的无线电能传输网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张旭;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勋范;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杜凯召;自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与优化[D];河北大学;2015年

3 童文懿;无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效率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静;双负载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参数设计与频率控制[D];郑州大学;2015年

5 李晓芳;井下电磁阀的非接触式控制系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与信息同步传输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乔晓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场强度三维测量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侯向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机构耦合程度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薛慧;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模与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10 宁峰;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电能传输多方向性传输线圈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17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917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c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