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分布式电源对380V低压配电网熔断器保护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10:14

  本文关键词:分布式电源对380V低压配电网熔断器保护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分布式电源 熔断器保护 V低压配电网 逆变器 旋转电机


【摘要】: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接入改变了380V低压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将影响380 V低压熔断器的的可靠性。为此,在PSCAD/EMTDC平台上建立系统数字仿真模型,研究了逆变器型DG接入、旋转电机型DG及逆变器和旋转电机型DG混合接入3种接入方式下的380 V低压配电网故障特性。研究了3种方式下,DG接入容量和接入位置对380 V低压配电网的障特性的影响,并根据系统故障特性和熔断器熔断特性,分析DG接入对380 V低压配电网熔断器保护动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G接入会引起熔断器拒动或误动,危及低压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最后提出将DG的控制策略和熔丝的反时限特性相配合的措施,保证在发生反向故障时能够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
【作者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 熔断器保护 V低压配电网 逆变器 旋转电机
【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JB71-15-042)
【分类号】:TM563
【正文快照】: 0引言低压配电网由380/220 V架空线路或电缆线路构成,通常采用辐射形接线,直接给沿线用户供电。现代低压配电网的发展趋势是:采用尽量短的低压线路(即缩短供电半径)直接供应一个或一小片用户;实行“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配电变压器安装点尽量靠近负荷点,以保证供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怀民;熔断器特性及正确选用方法[J];船电技术;2000年05期

2 黄伟;雷金勇;夏翔;吴汕;熊军;王函韵;甘德强;;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相间短路保护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1期

3 林霞;陆于平;王联合;;分布式发电条件下的新型电流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0期

4 姚玮;陈敏;牟善科;高明智;钱照明;;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6期

5 孙景钌;李永丽;李盛伟;金强;;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4期

6 于建成;迟福建;徐科;李盛伟;刘洪;李昊扬;李达;;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年01期

7 梁有伟,胡志坚,陈允平;分布式发电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03年12期

8 冯联伟;;负荷开关与熔断器组合在配电变压器保护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7年S1期

9 孙鸣;余娟;邓博;;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线路保护影响的分析[J];电网技术;2009年08期

10 丁明;张颖媛;茆美琴;;微网研究中的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俊;赵立飞;;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J];安徽电力;2006年03期

2 蒋志坚;周聃;阴振勇;;太阳能光伏发电低成本采暖系统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乔光尧;周飞;王宇红;于坤山;;基于三态滞环控制的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治理装置[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0年01期

4 连欣乐;吴政球;赵柯宇;肖锋;冷贵峰;;计及短路电流约束的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的计算[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5 高飞翎;蔡金锭;;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电流保护的影响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3期

6 梅生伟;王莹莹;;输电网-配电网-微电网三级电网规划的若干基础问题[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7 邰能灵;冯希科;;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自动重合闸的影响研究[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1期

8 孙佐;;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张纯江;郭忠南;孟慧英;刘炜;;主动电流扰动法在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10 刘波;张焰;杨娜;;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分布式电源选址和定容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祥;;分布式电源系统接入影响[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2 王毅楠;苏适;朱晓荣;刘东;许丹莉;;双向AD/DC变换器对直流微电网母线电压的控制策略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余龙海;张劲松;;大电机应用与电网电压稳定性研究[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曾琦;李兴源;王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力系统的问题研究[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陆健;牟龙华;;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微网的复合式综合保护初探[A];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于建辉;周浩;;我国太阳能发电现状及存在的若干问题[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7 赵月灵;孙鸣;李华忠;;DG容量及接入方式对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影响[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8 于旭东;陈建玉;;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9 廉超;宋腾;李鹏;顾志强;江百川;;微电网及其控制技术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廉超;李鹏;陈萌;陈明喜;胡东;;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风电场并网优化配置方法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杨华;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仿真及其潮流计算[D];湖南大学;2010年

2 钱军;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撖奥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特性与保护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波;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刘慧芳;非并网风电直供系统方案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于蓉蓉;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可靠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苏玲;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雷之力;微网谐波振及电压暂降的评估与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王锡;新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崔明勇;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珊珊;分岔理论在风电系统电压稳定分析中的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韩磊;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分布式电源规划[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明;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湘潭大学;2010年

4 冯其塔;小型单相并网风力发电变流器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乔光尧;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调节器的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9年

6 张学凯;大型风电场并网的有关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张琪祁;大型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和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俊;基于间歇性双边无功率扰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孤岛检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时晓洁;一种无变压器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曾嵘;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中;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J];节能与环保;2002年03期

2 林霞;陆于平;王联合;;分布式发电条件下的多电源故障区域定位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11期

3 莫颖涛;;影响我国分布式发电发展的关键因素[J];电源技术应用;2008年06期

4 刘健,倪建立,杜宇;配电网故障区段判断和隔离的统一矩阵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1期

5 李哲,张保会;一种利用序分量原理提高电流保护灵敏度的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01期

6 颜萍,顾锦汶,张广;一种快速高效的配电网供电恢复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04期

7 梁才浩,段献忠;分布式发电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2期

8 薛禹胜;综合防御由偶然故障演化为电力灾难——北美“8·14”大停电的警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8期

9 王飞,孙莹;配电网故障定位的改进矩阵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24期

10 王志群,朱守真,周双喜,黄仁乐,王连贵;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兴月;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和短路统一分析方法[D];天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乔晨,郭静波,王赞基;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高频噪声的测量与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01期

2 李刚;低压配电网通信信道传输特性仿真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王立,彭琨,刘捷,乔学军;低压配电网运行实时监测信息系统[J];河北电力技术;2005年03期

4 沈宇,陆俊,段志明;城市低压配电网监控系统的实现[J];华北电力技术;1997年05期

5 刘俊莲;刘龙飞;;简述低压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及常用施工材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31期

6 陈旭;宋佳滨;;关于当前低压配电网电压质量问题研究[J];科技风;2014年02期

7 刘仁山,关根志,王圈;三相四线制低压配电网零线故障的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年07期

8 高岩;计算机技术在低压配电网管理中的应用[J];控制工程;2002年03期

9 李文才;李燕;王希平;路文梅;闫亮;;低压配电网的谐波损耗与综合治理[J];电气应用;2009年03期

10 林海棠;;浅谈低压配电网接地的特点及技术措施[J];广东科技;2009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海燕;王念春;胡玉林;;低压配电网绝缘测试探讨[A];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高翔;;居民单相大功率电器对低压配电网的影响[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2年年会山东电机工程学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李红梅;周春来;张连;;基于ARM-Linux的低压配电网前端控制器设计[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叶传海;谢荣昆;赵旭;刘亮;;关于济南老城区低压配电网应用集束导线的可行性研究[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王志鹏;曹建伟;;免疫遗传神经网络在低压配电网线损计算中的应用[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黎霞;低压配电网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检测与控制策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旭冰;低压配电网降损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高力行;低压配电网监控系统相关软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罗井利;龙华新区低压配电网供电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高佳宏;低压配电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5 向婷婷;低压配电网规划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李长速;混合线制低压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7 李咏梅;低压配电网谐波分析[D];广西大学;2005年

8 郭建春;基于GPRS的低压配电网监测终端设计[D];南昌大学;2010年

9 吕锋;低压配电网高频信道特性及通信信道容量的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5年

10 李素馨;供电企业低压配电网GIS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36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036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1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