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旋转超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0 08:26

  本文关键词:旋转超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无线变压器 电感 传输效率 耦合系数


【摘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以电磁感应定律为基础,将电能由原边线圈经由空气间隙有效传输到副边线圈,从而实现电能在无导线连接情况下的传输。与传统的电能传输方式相比,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避免了导线老化、接触火花等问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电能传输方法。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电动汽车、油田钻井及水下作业等场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超声辅助加工,是旋转超声加工技术的一种,即在加工过程中,换能器随工具一起高速旋转,所以如何将电信号传输到超声换能器上是实现超声加工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超声辅助加工是利用碳刷和导电滑环的摩擦接触为换能器供电,此供电方式具有发热量大、容易积炭打火、导线裸漏等问题。针对其存在的缺点,提出使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方案。通过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研究,建立了环槽型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理论模型。然后采用等效电路法,建立在不同拓扑形式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谐振条件以及原、副边匹配阻抗的表达式。之后,将有限元仿真(Magnet软件)与试验测试相结合,确定原、副边匹配的最佳阻抗数值,并分析磁芯截面积、磁芯间隙、磁芯轴线偏移以及磁芯轴线偏摆对系统电感、传输效率和耦合系数的影响规律。基于旋转超声辅助加工系统的对电能传输的需求和传统电能传输的缺点,无线电能传输为其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供电方式。在实际加工应用中,为了便于加工中心自动换刀,设计并研究了四分之一槽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立四分之一槽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磁芯间隙、磁芯轴线偏移和轴线偏摆对其传输效率及耦合系数的影响。
【关键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无线变压器 电感 传输效率 耦合系数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724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2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 超声辅助加工系统及无线电能传输机理11-14
  • 1.2.1 超声辅助加工系统11-13
  • 1.2.2 无线电能传输机理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9
  •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15-17
  •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17-19
  •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19-22
  • 1.4.1 课题来源19
  • 1.4.2 研究内容19-22
  • 2 旋转超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理论分析22-36
  • 2.1 旋转超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22-25
  • 2.1.1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构成22-24
  • 2.1.2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24-25
  • 2.2 无线变压器的理论分析25-29
  • 2.2.1 无线变压器的物理结构25
  • 2.2.2 无线变压器的互感模型25-28
  • 2.2.3 无线变压器的补偿方法分析28-29
  • 2.3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匹配网络29-34
  • 2.3.1 原边线圈的匹配30
  • 2.3.2 副边线圈的匹配30-34
  • 2.4 本章小结34-36
  • 3 旋转超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分析36-54
  • 3.1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36-42
  • 3.1.1 无线变压器的设计36-37
  • 3.1.2 线圈的设计37
  • 3.1.3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有限元模型37-42
  • 3.2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有限元仿真分析42-48
  • 3.2.1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芯截面积的影响42-43
  • 3.2.2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芯间隙的影响43-45
  • 3.2.3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芯轴线偏移的影响45-46
  • 3.2.4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芯轴线偏摆的影响46-48
  • 3.3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试验分析48-51
  • 3.3.1 试验的条件48-49
  • 3.3.2 试验方法49-50
  • 3.3.3 试验结果与分析50-51
  • 3.4 本章小结51-54
  • 4 四分之一槽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分析54-66
  • 4.1 四分之一槽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54-58
  • 4.1.1 四分之一槽型无无线变压器的设计54-55
  • 4.1.2 四分之一槽型的线圈设计55
  • 4.1.3 四分之一槽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有限元模型55-58
  • 4.2 基于正交分解法的四分之一槽型传输系统的分析58-60
  • 4.2.1 系统正交试验的数据选择58
  • 4.2.2 四分之一槽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正交试验设计58-60
  • 4.3 正交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60-64
  • 4.4 本章小结64-66
  • 5 结论与展望66-68
  • 参考文献68-74
  • 作者简介74-76
  • 学位论文数据集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卫力;费峻涛;肖建康;范新南;;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及应用前景[J];电气技术;2010年07期

2 李松;;中压电能传输系统在大型桥梁上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0年25期

3 贾楠;;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31期

4 黄学良;谭林林;陈中;强浩;周亚龙;王维;曹伟杰;;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与应用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0期

5 王敏星;李大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及研究方向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06期

6 武瑛,严陆光,黄常纲,徐善纲;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4期

7 霍沛威 ,詹万强;中压电能传输与低压供电[J];广东科技;2004年05期

8 武瑛,严陆光,徐善纲;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9 王平楠;唐厚君;;基于非接触电能传输电路的技术分析[J];微处理机;2006年03期

10 孙跃;卓勇;苏玉刚;王智慧;唐春森;;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拾取机构方向性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跃;;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及其最新进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2 黄学良;;充满机遇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3 李聃;;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4 杨庆新;;无线电能传输研究的主要工作及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5 苏玉刚;;齐心协力促进无线电能传输科学与技术的发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6 张超;闫卓;杨庆新;陈海燕;;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可分离变压器耦合性能研究[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茂春;王进华;石亚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贾俊林;李时杰;;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时杰;贾俊林;孟庆龙;贺振国;;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韩腾;卓放;刘涛;王兆安;;采用非接触方式实现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建强 光明网记者 朱斌;天津工大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开创高铁列车供电新模式[N];光明日报;2014年

2 张国圣;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获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3 ;无线电能传输灯泡诞生[N];消费日报;2007年

4 记者 左永刚;非接触电能传输研究获多项自主创新成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5 记者 刘垠;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用前景看好[N];大众科技报;2011年

6 李承承;无线电能传输领域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分析[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胡茗皓;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突破 高铁无线供电成为可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

8 记者王华楠;“无线供电”梦想成真[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9 王艳红;“隔空”点灯,无线输电终结插座?[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记者 张亦筑 匡丽娜;我市与两所澳新知名大学“联姻”[N];重庆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忠远;智能电网中电能传输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监督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陶国彬;非接触电能传输关键应用技术问题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张献;基于电磁—机械同步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与转换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4 王智慧;基于包络线调制的非接触电能传输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李泽松;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周诗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量建模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12年

7 李阳;大功率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法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8 夏晨阳;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能效特性的分析与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杨芳勋;基于ICPT的无线电能传输网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张旭;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勋范;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杜凯召;自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与优化[D];河北大学;2015年

3 童文懿;无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效率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静;双负载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参数设计与频率控制[D];郑州大学;2015年

5 李晓芳;井下电磁阀的非接触式控制系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与信息同步传输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乔晓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场强度三维测量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侯向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机构耦合程度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薛慧;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模与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10 宁峰;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电能传输多方向性传输线圈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16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116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2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