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分层土壤结构下雷电感应过电压计算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8 22:34

  本文关键词:分层土壤结构下雷电感应过电压计算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架空配电线路 雷电电磁场 回击 雷电感应过电压 维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分层土壤


【摘要】:为研究雷电感应过电压的发展规律,为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开发了雷电感应过电压3维时域有限差分(3-D FDTD)算法。利用该算法,研究了不同分层土壤结构对架空输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的影响。对于水平分层土壤,当上层土壤电导率(0.001 S/m)明显小于下层(0.1 S/m)时,土壤等效阻抗变化带来的影响使感应过电压幅值与上层土壤厚度呈正相关;反之,感应过电压幅值则随上层厚度的增大急剧减小,厚度2 m时其幅值几乎仅由上层土壤决定。对于垂直分层土壤,当雷电电磁场由高电导率土壤传播至低电导率土壤时,垂直分层结构对耦合电压的影响不容忽略;反之,若线路附近5 m以上区域存在高电导率土壤时,则不需考虑垂直分层结构的影响。综上,在架空输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计算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考虑分层土壤结构(包括水平分层和垂直分层)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北京市气象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5037;41275009)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69)~~
【分类号】:TM863
【正文快照】: 0引言1雷电是威胁架空线路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因——素[1],对架空输电线的损害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雷电直接击中架空线造成的破坏,另一种是雷电击中架空线附近后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对其造成的危害。由于直击雷发生的概率远远小于非直击雷,所以雷电对架空线的破坏主要是由感应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琳;齐秀君;;配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计算[J];高电压技术;2011年05期

2 余占清;曾嵘;王绍安;陆国俊;熊俊;刘宇;;配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仿真计算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3年02期

3 边凯;陈维江;沈海滨;李成榕;;配电线路架设地线对雷电感应过电压的防护效果[J];高电压技术;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明霞;雷电电磁场计算方法及沿地表传播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媛媛;吴先良;;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分析微带天线散射参数和方向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丁让箭,吴先良,张玉梅,赵谨;四阶指数差分及其在FDTD中的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尹玉,吴先良;基于时域多分辨分析方法的散射场计算[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王建永;陆雪平;杨建设;陈秉岩;;一种新的角点和边棱处理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陈鑫;胡军;;电磁脉冲对埋地电缆耦合的FDTD仿真分析[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6年06期

6 曾繁春;陈加清;梁妙元;王盼;;冲击泄流时接地体周围电势分布的FDTD分析[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0年01期

7 罗朝明;孙军强;刘靖;;二维非线性光子晶体波导全光开关[J];半导体光电;2006年06期

8 林若波;廖兴展;林少光;;二维光子晶体3-Y型4通道分束器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2年01期

9 唐海侠;王启明;;nc-Ge/Si岛基光子晶体单点缺陷腔的数值模拟与分析[J];半导体学报;2006年12期

10 颜海峰;杨景;吴晓飞;张家森;;共振光学天线场增强特性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琼;;人工神经网络在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卷)[C];2005年

2 曹明;于小利;罗中涌;公勋;章德;;声表面波器件的有限时域差分模拟[A];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杨凌霞;葛德彪;魏兵;;金属表面搭接缝隙电磁耦合效应分析[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4 胡晓娟;葛德彪;杨利霞;;MC-FDTD分析低频电磁脉冲对钢筋混凝土的穿透特性[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梦麟;张学庆;王新鲁;;战场电磁环境分析模型体系结构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王波;刘旭;徐杰;洪玮;于兵;柏宁丰;肖金标;孙小菡;;楔形光纤和InP基平面光波光路芯片的耦合分析[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李童;;Matlab与电磁场算法FDTD[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8 朱湘琴;王建国;陈再高;孟粉霞;;EMP辐射波模拟器笼形天线的并行数值模拟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6册)[C];2009年

9 付梅艳;陈再高;王s,

本文编号:1159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159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2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