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锂离子电池高温存储性能的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8 11:18

  本文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高温存储性能的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 出处:《复旦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锂离子电池 高温存储 容量衰减 厚度


【摘要】: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的趋势不可改变,做为新能源汽车主要动力源的锂离子电池是全球目前研究的热点。一般希望用于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在十年以上。一方面,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低温、高温、高湿等极端环境,如汽车在发动时或者烈日下行驶和放置时车内温度可以达到70-80℃,这样的高温环境对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是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在动力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温度环境不同,单体电池自放电程度的不同,又会影响电池放电容量、电池电压的一致性,结果影响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能量发挥和使用过程控制。为了更好的发挥锂离子电池绿色环保和能量密度大等优势,减小其在储存过程中的性能劣化,增加使用寿命。急需深入研究高温条件下电池性能衰减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影响机理,提出改善方案,为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持,确保电池性能的逐步提升。本论文通过对影响锂离子电池高温储存性能的外因储存温度,储存电压,储存时间的研究得到影响LiCoO2、LiNiO2、LiFePO4和LiMn2O4电池的关键影响因素,如LiCoO2和LiNiO2电池高温储存性能衰减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电池的储存温度,储存温度的变化对高温储存能性能影响最为显著。对于LiFePO4和LiMn2O4电池,最关内键的影响因素是电池储存电压,储存电压太低或太高电池性能衰减都比较严重。通过对锂离子电池高温储存性能内在影响因素和机理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对不同正极材料电池的高温储存研究发现,在厚度膨胀和容量损失方面,各种电池优劣顺序为LiFePO4最好,LiCoO2和LiMn2O4次之,NCA最差。2)正、负极单极片储存结果发现,以NCA电池满电态85℃高温储存为例,电池厚度膨胀主要由正极产生气体引起,主要成分为CO2和CO。3)对LiCoO2电池高温储存后容量损失研究发现,满电态85℃高温储存后,总容量损失达到38%,其中可逆部分为27%,不可逆部分为11%。采用三电极通过EIS、Maccor断电流极化等电化学方法研究发现,储存后电池正极和负极的RsEI和Rct都明显增大,且正极增加的幅度大于负极。储存后电池(欧姆+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都明显增加,且浓差极化增加的幅度远大于(欧姆+电化学)极化的增加幅度。4)正极阻抗和电池极化的增大造成电池容量损失,LiCoO2电池满电态85℃储存后正极阻抗增加了7倍,隔膜阻抗增加了1倍,孔隙率降低了45%,从隔膜SEM照片上靠近正极一面发黄部位看出表面孔被堵塞,隔膜颜色正常部位的表面孔分布和新鲜隔膜相同。在隔膜和正极片之间气体聚集的地方无法进行正常的充放电,造成一部分容量损失。在隔膜和正极片正常接触的部位由于充电态正极材料的强氧化性和高温双重条件的影响,隔膜发生氧化加上电解液氧化的固体产物沉积在隔膜表面,堵塞隔膜孔,导致阻抗增大,造成电池在后续充放电过程中极化增大提前达到截至电压,引起容量损失。5)负极SEI膜在储存后阻抗增大主要造成电池不可逆容量损失,储存过程中由于LiPF6强路易斯酸、电池中微量水分、SEI膜本身缺陷或储存时负极电位太高都会导致SEI膜不断的分解再修复消耗活性Li,最终表现为电池不可逆的容量损失。根据锂离子电池高温储存能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的结果提出了改善高温储存性能的方向:i)选择性能更高分解电位的电解液溶剂或合适的添加剂,减少电解液溶剂与强氧化性正极的反应,进而减小高温储存过程中的厚度膨胀;ii)选择合适的负极成膜添加剂或优化生产过程中化成条件来增强负极表面SEI膜的稳定性,减少不可逆容量损失。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lithium ion battery , it is found that the storage temperature , storage voltage and storage time of the lithium ion batter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 In addition ,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battery ' s performance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attery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change of the storage temperature , the storage voltage and the storage time of the lithium ion battery . An electrochemical method such as Maccor off - current polarization has found that both RsEI and Rct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of the battery are obviously increased ,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positive electrode increases more than that of the negative electrode .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9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杰允;李泓;;锂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Ⅴ)——电池界面[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年05期

2 郑杰允;郑浩;汪锐;李泓;陈立泉;;力曲线用于硅负极材料表面膜的研究[J];电化学;2013年06期

3 Suqing Wang;Jinglun Wang;Hao Luo;Xinyue Zhao;Lingzhi Zhang;;A Novel Aminoalkylsilane Compound with Oligo(ethylene oxide) Units as Effective Additive for Improving Cyclability of Lithium-ion Batterie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13年10期

4 张雁南;张英杰;夏书标;董鹏;;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成膜添加剂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14年03期

5 刘亚利;吴娇杨;李泓;;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Ⅸ)——非水液体电解质材料[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03期

6 李田田;;量化计算在锂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J];电源技术;2015年01期

7 李海;吕春祥;;纳米Si/褶皱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储锂性能[J];电源技术;2015年04期

8 罗倩;巢亚军;渠冰;马紫峰;廖小珍;;锂离子电池中SEI膜的研究方法[J];电源技术;2015年05期

9 姚洋洋;刘冬冬;王莉;何向明;李建军;张鼎;;二氟草酸硼酸钠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对石墨负极性能的影响[J];电化学;2015年04期

10 马荣骏;马玉雯;;改善LiFePO_4/C电池高温循环容量下降的研究进展[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倩;张建;朱蒋红;张竞择;谢晓华;夏保佳;;LiBOB盐添加剂抑制钛酸锂电池的气胀[A];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生;锂离子电池新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史月丽;锂离子电池金属氟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界面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3 徐守冬;嵌入电极的界面特性及锰系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4 周钢;高容量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5 吴超;铁基氧化物的制备与电极界面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田雷雷;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调控合成及其储锂性能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7 邹幽兰;基于退役锂动力电池容量、内阻和荷电状态的建模与参数估计[D];中南大学;2014年

8 杨丽杰;锂离子电池石墨类碳负极的容量衰减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宋海申;LiFePO_4/石墨动力电池高温循环失效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刘成勇;新型含氟磺酰亚胺阴离子的碱金属盐和离子液体电解质材料:合成、表征及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晓叁;水热合成法制备锂离子正极材料LiFePO_4及其改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罗倩;锂离子电池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肖海河;沥青炭包覆天然石墨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陈建功;锂离子电池PTC安全电极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张倩;三维结构基底负载硅薄膜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6 路婷婷;磷酸铁锂电池低温电解液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李佳;成膜添加剂对石墨电极性能改善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张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xMn_yNi_zCo_(1-x-y-z)O_2的合成优化及性能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9 张露;软包装磷酸铁锂电池包装膜与涂碳铝集流体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10 Balde Mamadou Saidou;锂离子电池硅基及三氧化二铁负极材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96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396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0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