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及需求侧响应及区域风光出力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对电网负荷曲线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计及需求侧响应及区域风光出力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对电网负荷曲线的影响 出处:《电网技术》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风光出力 电动汽车 有序充电 需求侧响应 峰谷电价
【摘要】:针对计及区域风光出力时,如何利用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对负荷曲线的峰谷差进行优化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模型与方法。首先,利用概率规律建立了区域风光出力的概率模型,提出了不确定性负荷曲线峰谷差的评估方法;其次,建立了两段式峰谷电价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利用峰谷电价对电动汽车的有序充电进行引导;再次,对两段式峰谷电价模型的谷电价时段起止时间以及峰谷电价建立了优化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对此优化问题进行了求解。算例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Abstract]: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optimize the peak and valley difference of load curve by using ordered charge of electric vehicle, the optimization model and method are put forward. The probabilistic model of the regional wind forc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probability law,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peak-valley difference of the uncertain load curve is put forward. Secondly, a two-stage peak-valley electricity price model is established, through which the peak-valley price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orderly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Thirdly, 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optimization model of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time and the peak and valley price of the two-stage peak-valley electricity price model.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is solved by genetic algorithm, and the correctness and reasonableness of the model and the method are proved by an example.
【作者单位】: 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61130473) 国家电网公司千人计划项目(CEPRI:XT71-12-028)~~
【分类号】:TM910.6;U469.72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人们越来越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概念。电动汽车因响应了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而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传统的化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风能和太阳能作为较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被人们广泛研究和利用。首先,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入网时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山;郑海峰;谢莹华;陈恺;;计及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系统随机潮流计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4期
2 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董朝阳;辛建波;;计及电动汽车和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的随机经济调度[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0期
3 于大洋;宋曙光;张波;韩学山;;区域电网电动汽车充电与风电协同调度的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4期
4 徐智威;胡泽春;宋永华;罗卓伟;占恺峤;石恒;;充电站内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1期
5 张文亮;武斌;李武峰;来小康;;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及能源供给模式的探讨[J];电网技术;2009年04期
6 田立亭;史双龙;贾卓;;电动汽车充电功率需求的统计学建模方法[J];电网技术;2010年11期
7 孙晓明;王玮;苏粟;姜久春;徐丽杰;何宣虎;;基于分时电价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策略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1期
8 葛少云;黄昤;刘洪;;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的峰谷电价时段优化[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年10期
9 庄幸;姜克隽;;我国纯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图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2年02期
10 胡泽春;宋永华;徐智威;罗卓伟;占恺峤;贾龙;;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志国;陈为化;王超;朱韬析;;基于电压风险的电力系统预防控制[J];安徽电力;2009年01期
2 胡维昊;陈哲;王晓茹;;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3 李欣然;邓威;黄际元;韦肖燕;;考虑不确定性分布式电源影响的配电网无功补偿配置方法[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4 段玉兵;龚宇雷;谭兴国;王辉;李庆民;;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微电网随机潮流计算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S1期
5 王孟邻;张勇军;林建熙;;分布式电源技术的发展述评[J];电气应用;2011年09期
6 胡艳梅;吴俊勇;高立志;;含间歇式电源电力系统风险评估的研究综述[J];电气应用;2012年04期
7 杨琦;马世英;吴丽华;唐晓骏;张建华;;含间歇性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潮流分析[J];电气应用;2012年05期
8 张春杰;贾清泉;;含双馈异步电机的概率谐波潮流计算[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11期
9 李立理;张义斌;周原冰;葛旭波;;我国发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若干问题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1期
10 王相勤;;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寇英刚;金胜利;;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建设方案的探讨[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科;张乐平;吴俊阳;张明明;雷金勇;;电动汽车大规模充电控制技术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冯利民;李群英;姚志忠;李成钢;;基于电动汽车集中充电的风电消纳模式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白晓清;韦化;陈英杰;黄锋;;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双向互动的动态经济调度[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谢添卉;李武峰;柏德胜;崔宇;罗小英;;GIS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行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胡泽春;项顶;宋永华;毕大强;;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实验平台的设计与搭建[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家全;崔玉峰;;云南电动汽车发展及充电设施建设研究[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8 杨旭英;段建东;杨文宇;杨俊杰;孙夏青;;含有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潮流计算[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张蓓蓓;;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与配电网协调技术探讨[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耿群锋;吕晓荣;;基于PLC的电动汽车自适应充电控制方法[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刘杨华;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仿真及其潮流计算[D];湖南大学;2010年
3 汪隆君;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宇;基于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多层次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崔明勇;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姜文;计及风力发电的电力系统可靠性与动态经济调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静铁岩;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段玉兵;微电网潮流分析与柔性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徐立中;微网能量优化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余昆;基于分层递阶控制理论的城市电网自愈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珊珊;分岔理论在风电系统电压稳定分析中的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文强;基于鲁棒优化的POOL模式下的发电商自调度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迪;基于矢量控制的纯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曲福娣;基于点估计法的电力系统随机潮流计算方法[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5 刘海龙;新能源技术与微电网能量管理算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董桐宇;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的建模与并网仿真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曹琦琦;V2G建模及接入系统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白高平;电动汽车充(放)电站规模化建设与电网适应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陈鹏;基于微电网的电力市场交易及其经济运行[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李光;影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震坡,孙逢春;锂离子动力电池特性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2 王震坡;孙逢春;林程;;不一致性对动力电池组使用寿命影响的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3 杨洪明;熊脶成;刘保平;;插入式混合电动汽车充放电行为的概率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4 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考察团;;法国和意大利电动汽车考察报告[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年01期
5 吴英姿;王康;卫振林;欣玫;;浅析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年02期
6 封亚琴;钱希兹;;居民电价与节能关系探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年05期
7 梁才浩,段献忠;分布式发电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2期
8 赵豫,于尔铿;电力零售市场研究(六)分散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5期
9 王志群,朱守真,周双喜,黄仁乐,王连贵;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6期
10 王成山;郑海峰;谢莹华;陈恺;;计及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系统随机潮流计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大洋;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协调策略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世界电动汽车研制概况[J];机电新产品导报;1995年04期
2 王颖洁;电动汽车关键部件的优化设计[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 王勇;电动汽车技术初探[J];城市公共交通;2002年02期
4 ;电动汽车的发展给电工行业带来市场机遇[J];电器工业;2002年11期
5 ;法国的电动汽车开发[J];公路与汽运;2002年06期
6 胡树华,杨威;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战略分析[J];北京汽车;2004年03期
7 ;欧盟将启动新的电动汽车发展计划[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1期
8 孙冰;;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对电力营销的影响[J];大众用电;2011年03期
9 ;膨胀的电动汽车充电站[J];中国汽车界;2011年11期
10 胡德森;美研究电动汽车电池[J];汽车技术;199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惠琴;欧万彬;鲍健强;叶瑞克;;电动汽车:引领城市低碳交通的未来[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晓勤;鲁植雄;逄小凤;;浅述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宏;汪映荣;;核电和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生命周期评价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0册)[C];2009年
4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何玉鑫;;电动汽车研究与发展现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唐浩;;在电动汽车产业化过程中实现技术创新[A];“2011西部汽车产业·学术论坛”暨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四届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炳力;赵韩;;贯彻“汽车新政”加快安徽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钱立军;张翔;;基于系统仿真的电动汽车优化技术[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罗韬;石建珍;;稀土政策与电动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发展[A];中国稀土储氢材料产业链的发展与共赢——第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专家报告集[C];2011年
10 张铁军;;低碳背景下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规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松泽成文;普及电动汽车需解决四项关键课题[N];中国电子报;2009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杨冬;电动汽车能否顺利驶入“产业化时代”[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修霄云;政府应率先使用电动汽车[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9年
4 刘维东;电动汽车是全速前进还是减速慢行?[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海燕;中国发展电动汽车有四大优势[N];中国质量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向杰;中国电动汽车之路怎么走?[N];科技日报;2009年
7 刘哲;愿电动汽车“河南造”早成气候[N];河南日报;2009年
8 张金江 吕鸿 李潇 吴成良 (本报驻西班牙记者 张金江 本报记者 吕鸿);欧盟欲靠发展电动汽车搏未来[N];人民日报;2010年
9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林伯强;中国的汽车梦应该是一个电动汽车梦[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实习生 郭子峰 记者 马建敏;电动汽车:如何破解“充电难”[N];河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乐峰;需求侧管理视角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定价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田文奇;基于时空双尺度的电动汽车换电站有序充电调度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王建;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及有序充电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郑丹;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及交互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翔;电动汽车建模与仿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6 罗汉武;电动汽车灵活接入的充电设施需求预测、运行与能效评估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7 张志森;电动汽车最优自动变速及能量回馈的控制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8 李高望;含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运行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林辉;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联合制动的模糊自整定PID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穆云飞;含风电场及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与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电动汽车底盘测功机的开发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张新磊;电动汽车总体设计及性能仿真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朱华;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及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郝东辉;电—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建模与仿真[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苗军;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思维;基于镁合金的轮毂式电动汽车整体式车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贾学强;电动汽车电控单元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8 王哲;双轮直驱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9 翟跃;电动汽车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邢斌;电动试验车动力系统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08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40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