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适应线路结构动态变化的有源消弧算法
本文关键词:可适应线路结构动态变化的有源消弧算法 出处:《电网技术》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小电流接地故障 有源消弧法 故障相电压 电压消弧 故障点电流 电流消弧
【摘要】:小电流接地故障发生后,为使有源消弧法在配电网线路可能发生切换的情况下仍具有良好的消弧性能,提出了能适应线路结构动态变化的有源消弧算法。故障发生后,注入电流并测量母线零序电压,计算接地电阻。在接地电阻较大时,忽略线路压降,控制故障相电压为0,即采用电压消弧法;在接地电阻较小时,利用配电网自动化装置计算故障后配电网零序导纳,控制故障点电流为0,即采用电流消弧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Abstract]:After the small current grounding fault occurs, the active arc suppression method still has good arc suppression performance whe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line may be switched.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ctive arc suppression algorithm which can adapt to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line structure. After the fault occurs, the input current is injected and the zero-sequence voltage of the bus is measured to calculate the grounding resistance. When the grounding resistance is large, the line voltage drop is ignored. The voltage of control fault phase is 0, that is to say, the method of voltage suppression is adopted. When the grounding resistance is small, the zero sequence admittance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automation device, and the fault point current is controlled at 0, that is, the arc suppression method is adop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智能电网研究中心(山东理工大学);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7090) 国家863高技术基金项目(2012AA050213)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JS031[2012]19)~~
【分类号】:TM862
【正文快照】: 0引言为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我国配电网一般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1],此时接地电流较小。一般认为,当接地电流小于5 A时,大部分电弧能自然熄灭,但不能保证电弧100%熄灭,接地电流越接近于0,对电弧熄灭越有利。配电网接地故障消弧方法按补偿对象可分为电流消弧法和电压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延军;限制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新技术[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徐玉琴,陈志业,李鹏;晶闸管投切电容式消弧线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3期
3 赵上林;胡敏强;窦晓波;杜炎森;;基于IEEE1588的数字化变电站时钟同步技术研究[J];电网技术;2008年21期
4 程路;陈乔夫;;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年18期
5 田书;王晓卫;王娟娟;;基于相关分析的暂态零模电流与功率故障定位方法比较[J];电网技术;2011年04期
6 张林利;高厚磊;徐丙垠;薛永端;;基于区段零序导纳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20期
7 吴旭涛;艾绍贵;樊益平;;XHG消弧消谐选线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现场试验研究[J];宁夏电力;2007年02期
8 曾祥君;王媛媛;李健;熊婷婷;;基于配电网柔性接地控制的故障消弧与馈线保护新原理[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曲轶龙;全补偿消弧线圈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晶;谷彩连;;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算法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朱宁;;磁阀式与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消弧线圈的比较和分析[J];安徽电力;2008年04期
3 徐斌;;限制TV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措施[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贺鹏飞;张嘉星;郭秀娥;;包钢电网10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思考[J];包钢科技;2009年S2期
5 闫兴中,杨学昌,常思哲,孙新忠,刘玉萍;新型电容式自动调谐消弧线圈的分析与设计[J];变压器;2003年10期
6 赵志丽,杨学昌,常思哲;TSC式消弧线圈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的改进设计[J];变压器;2004年07期
7 陈锐;;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脱谐度问题的探讨[J];变压器;2009年04期
8 孔宁;尹忠东;王文山;杨坡;崔若晨;;电抗器的可控调节[J];变压器;2011年05期
9 徐天锡;芦灯;宋明慧;;调容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J];变压器;2011年12期
10 王凌波,沈兵,张怀亮;船用交流供电系统电容漏电流自动测量补偿方法[J];船电技术;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亮;钟巍;陈细秋;李渊;;几种典型时间同步方法的比较与应用[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2 马德收;;配电网10kV母线TV熔断器熔断原因分析[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曹廷根;常会军;;一种新型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炯聪;齐郑;连鸿波;杨以涵;;一种基于相电流的新型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A];200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分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裴善鹏;吴俊;郭芳霞;;快速调匝式消弧线圈及接地选线一体化装置的研究[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坤;张国红;王世旭;;电力系统铁磁谐振过电压产生机理的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创新与工业强市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芦兴;焦邵华;牛利涛;汪成根;;配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分析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高志鹏;;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选线与定位研究的创新理论与应用[A];山东省石油学会油田电力、通信及自动化技术研讨会优秀工程技术论文集[C];2009年
9 张海;徐玉琴;王增平;;10kV谐振接地系统完全补偿状态下单相接地故障残流过大的机理分析[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潘贞存;张慧芬;李洪涛;刘振伶;王勇焕;王宏伟;;基于注入恒频信号的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与接地选线定位技术研究[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军;多绕组变压器式可调电抗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本亮;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分布式测试系统实时性及时钟同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柯硕灏;配网故障自诊自愈新原理与新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樊淑娴;信号注入法在有源配电网保护与控制中的综合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5 梁睿;基于故障类型的单相接地故障综合选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6 李德臣;基于可拓理论的小电流故障选线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7 王新超;小电流接地系统的状态监测及接地故障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伟;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及数字化电站新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艳霞;微机保护自适应算法和暂态特征量算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毕大强;大型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及保护方案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永将;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吴琼;矿井电网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漏电故障及保护装置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郭浩;基于信号注入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董洋洋;基于小波熵与证据理论的配电网暂态选线保护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晓卫;基于暂态功率相关分析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魏炯辉;城市配网典型接地方式分析及零序电流保护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庆磊;景湖变电站220kV备自投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袁珂;光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D];南昌大学;2010年
9 夏琦;基于SVM的配电网故障选线与测距[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国云;电力线路馈线监控单元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秩,黄显华,陆田;三相五柱式消弧电抗器[J];变压器;1995年04期
2 曾祥君;夏云峰;王媛媛;马洪江;;基于三次谐波电流的并列运行发电机定子单相接地保护[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7年01期
3 靳汪一;曾祥君;伍智华;陶金;;基于IGBT新型消弧线圈自动调谐系统[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2期
4 何益宏,卓放,周新,李红雨,刘进军,王兆安;一种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谐波检测的离散滤波方法[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2年04期
5 蒋斌,颜钢锋,赵光宙;一种单相谐波电流检测法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0年06期
6 李乔,吴捷;自适应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用于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12期
7 盛建科,陈乔夫,熊娅俐,张宇,贾正春;基于磁通可控的新型自动调谐消弧线圈[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2期
8 江渝;冉立;刘和平;王维俊;;可调节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辨识和选线[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8期
9 欧阳旭东,孙岩洲,邱毓昌;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注入信号测量法[J];电力电容器;2004年01期
10 张宏艳;张承学;熊睿;王琦;;国内外几种先进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分析与比较[J];电力建设;200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鹏;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UPQC及其H_∞控制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2 刘和平;新型快速可调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齐郑;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及定位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4 窦晓波;基于IEC 61850的新型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研究与实践[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秋霞;电力系统铁磁谐振的数字仿真及小波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2 李文锋;新型主从式消弧线圈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3 裴善鹏;电网安全分析及新型消弧控制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4 张健;中压电网电压互感器相关问题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德隆;高压熔断器生产中的几个主要问题[J];高压电器;1983年06期
2 沈小萍;消弧及过电压保护装置在高压厂用电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5年09期
3 沈建位;俞慧忠;吾文明;;消弧及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研制[J];江苏电器;2008年11期
4 周配明;6~10kV自动调谐消弧设备性能分析及改造[J];华中电力;2002年02期
5 李玲玲,李志刚,赵靖英,张哲;消弧电抗器自动跟踪的调谐技术[J];低压电器;2003年01期
6 李淮海;黄绍平;;对故障相经氧化锌电阻接地消弧的异议[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任云亮;姬国乾;;微机过电压保护技术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07年07期
8 刘明;消弧线圈补偿装置的改造[J];舰船电子对抗;2002年05期
9 孙建伟;王文华;;JWSX型消弧消谐装置故障浅析[J];科技资讯;2007年16期
10 贾二军;;消弧线圈和消弧消谐及过电压保护装置[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杰;刘欣欣;;阻尼电阻在消弧线圈回路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A];冶金地质勘查技术文集[C];2003年
2 张涛;;SF_6-N_2混合气体的压气式气体断路器开断特性分析与计算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A)[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西山煤矿总公司官地矿 王桂莉;浅谈煤矿供电系统装设消弧圈的问题[N];山西科技报;2005年
2 姜超;北京公司创新带电作业工具[N];国家电网报;2009年
3 通讯员 张千千;宜昌供电实现接地选线跳闸[N];中国电力报;2010年
4 张千千;湖北实现10千伏接地线自动跳闸[N];国家电网报;2010年
5 陕西 高贵;RW7-10型户外跌落式交流高压熔断器动作原理及安装使用[N];电子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和平;新型快速可调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辉;新型消弧及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研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2 段利晓;基于PLC的消弧控制器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3 陈晓科;配电网消弧线圈并联运行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3年
4 李本春;基于DSP和uC/OS-Ⅱ的消弧过电压保护装置控制器研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王海义;基于DSP和μC/OS-Ⅱ的消弧过电压保护装置控制器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6 王健;消除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7 李文锋;新型主从式消弧线圈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8 赵建文;低压消弧电网的分析及其绝缘参数测量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9 孙延国;油井配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10 杨文荣;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网脱谐度测量方法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408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408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