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共振增强单晶硅太阳电池吸收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等离子共振增强单晶硅太阳电池吸收的研究 出处:《太阳能学报》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等离子共振 增强电场 载流子产生率 短路电流
【摘要】:以硅-银为例建立理论模型,计算产生共振时电池内的电场分布,推导载流子产生率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结合稳态输运方程求解光生电流,分析等离子共振引起的增强电场对电池各区域电流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无粒子添加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共振条件下发射极载流子浓度增加、短路电流增大。而总体电流密度提高是银纳米粒子附近光子吸收增强载流子产生率增大的结果。
[Abstract]:Taking silicon-silver as an example, a theore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calculate the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in the cell when resonance is gen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rrier generation rate and the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is deduced, and the photogenerated current is solved by combining the steady-state transport equation. The effect of the enhanced electric field caused by plasmon resonance on the current in each region of the cell is analyzed,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particle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carrier concentration of emitter increases under the resonant condition. The increase of short circuit current and the increase of total current density are the result of the increase of photon absorption enhancement carrier production rate near silver nanoparticles.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36002) 江苏省333科研计划(BRA2011134)
【分类号】:TM914.4
【正文快照】: 0引言在绿色能源应用领域,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地位显著,但受表面反射和内部复合等因素的影响,其较低的光电转换效率使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受到限制[1]。改变电池的表面微结构如镀膜或添加纳米粒子阵列,可有效降低表面反射[2]。若在半导体材料表面添加金属纳米粒子,当光频率满足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涛;孟凡英;张松;汪建强;程雪梅;;银纳米颗粒减反射特性的理论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新;;哈特曼像差自动测量系统设计与开发[J];半导体技术;2009年04期
2 邬明慧;安志勇;高t@含;赵伟星;;印刷电路板检测系统光学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徐颖欣;李醒飞;朱嘉;;远心镜头在回转体测量系统中的应用[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01期
4 朱辉;李华;常何民;;一种空爆体坐标测量精度的理论分析[J];测试技术学报;2012年03期
5 侯峙云;洪文学;赵兵;韩华;;红外空心传能光纤聚焦系统的设计与优化[J];燕山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梁凤超;;临界角法激光直写聚焦伺服系统静态特性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1年05期
7 时光煜;李明月;孙辉辉;;旋转折射光楔对控制模型在机载光电探测设备中的应用分析[J];电光与控制;2011年12期
8 刘欣;刘春华;潘枝峰;罗京平;;机载复杂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补偿方法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2年07期
9 武旭华;肖韶荣;张仙玲;;“工程光学”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年S1期
10 张燕;;基于爱里圆测定法的微孔径测试方法应用研究[J];电气自动化;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家兴;刘洪山;王建;代秋芳;;基于Authorware的工程光学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制作[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黎新;黄国亮;李强;陈圣依;;钻石多面体几何结构特征的频谱分析及应用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贾大功;赵振;马彩缤;张红霞;张以谟;;基于ARM的嵌入式光纤端面检测仪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吕且妮;崔宇明;蔡怀宇;王强;;“工程光学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建立[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周广梅;郭峰;李宏升;;润滑油膜厚度测量彩色光干涉图像的复现[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蒋凌颖;张冬仙;郑晓东;林逸群;毛小兰;闻春敖;;自组装光栅光谱仪实验[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09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吕且妮;崔宇明;蔡怀宇;王强;;“工程光学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建立[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谢家兴;刘洪山;王建;代秋芳;;基于Authorware的工程光学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制作[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刘文超;范宜燕;王选择;;贴片机自动对准系统的硬件设计[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学会、武汉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8年
10 何平安;何中圣;;薄板厚度高精度检测方法研究[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承;日盲型紫外探测和直升机着舰光电助降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鑫;数字图像盲取证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3 雷波;直线边缘光学精密测量系统研究与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龙江;曲面激光直写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刘钦晓;波前编码成像系统解码算法理论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6 孙鸣捷;微型投影显示系统中混合光源照明技术和激光散斑消除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齐海兵;可调谐光纤法布里—珀罗滤波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胡毅;关节式坐标测量机热变形误差建模及修正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9 王涛;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彩色全息显示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周德春;酸溶法光纤材料与传像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自然;大型板类零件孔形位尺寸检测系统[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兰兰;EDFA增益斜率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江南大学;2010年
3 赵羲;小天体撞击探测光学成像仿真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4 张万祯;流式图像赤潮监测仪光学系统设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上官王聘;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阵列光束整形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孙洋东;相控阵激光雷达波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尹晓虎;激光雷达液晶相控阵波控数据优化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邢乐;He-Ne激光器频率稳定度测量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媛媛;离焦模糊图像处理的研究与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10 马贺敏;基于辅助光源的煤仓图像预处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洪昕;杜丹丹;裘祖荣;张国雄;;半壳结构金纳米膜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J];物理学报;2007年12期
2 王凯;杨光;龙华;李玉华;戴能利;陆培祥;;金纳米颗粒的有序制备及其光学特性[J];物理学报;2008年06期
3 黄茜;王京;曹丽冉;孙建;张晓丹;耿卫东;熊绍珍;赵颖;;纳米Ag材料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引起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03期
4 刘永生;杨文华;朱艳燕;陈静;杨正龙;杨金焕;;新型空间硅太阳电池纳米减反射膜系的优化设计[J];物理学报;2009年07期
5 郭伟杰;张媛;李强;张石峰;;银纳米颗粒半径对其消光光谱影响的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1423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42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