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压电网中光伏逆变器故障穿越控制策略
本文关键词:中压电网中光伏逆变器故障穿越控制策略 出处:《太阳能学报》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压电网 光伏逆变器 故障穿越 功率管理 改进型正负序双电流控制
【摘要】:针对分布式发电系统的中压电网技术导则(MVD),以三相三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在电网发生对称故障时,功率不平衡会导致逆变器直流母线电压不稳定和逆变器输出电流过冲,此时采用直接功率控制方法,使光伏逆变器按照入网导则的要求进行故障穿越;当电网发生三相不对称故障时,采用改进的正、负序电流双环控制器,抑制负序电流,使逆变器能稳定工作且向电网供应THD值较小的电流,在保证电能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故障穿越。
[Abstract]:Aiming at the technical guide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 the three-phase three-level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hen symmetrical fault occurs in the power grid. The unbalanced power will lead to the voltage instability of the DC bus and the overshoot of the output current of the inverter. In this case, the direct power control method is adopted to make the photovoltaic inverter pass through the faul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uidelines for entering the grid. When the three-phase asymmetrical fault occurs in the power network, an improved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quence current dual-loop controller is adopted to suppress the negative sequence current, so that the inverter can work stably and supply the smaller THD current to the power network. Fault traversing is realized under the premise of guaranteeing power qualit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7063)
【分类号】:TM464
【正文快照】: 0引言分布式发电系统以其调节响应迅速、靠近负载、易于进行电能质量调节及适合黑启动等特征成为电力系统运营者维持电网稳定中不可忽视的手段(Smart Grid等概念的提出)[1,2]。许多电网运营商对分布式发电系统入网提出强制性要求,并相继制定了相关的并网运行规则[3,4]。德国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建林;胡书举;孔德国;许洪华;;全功率变流器永磁直驱风电系统低电压穿越特性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9期
2 姚骏;廖勇;庄凯;;电网故障时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明;靖言;李和明;;变速恒频直驱型风电系统低压穿越技术[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1年02期
2 张坤;毛承雄;陆继明;王丹;黄辉;;基于储能的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功率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3 王凤翔;;永磁电机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向[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3期
4 杨国良;朱艳萍;陈朋朋;张纯江;;瞬时功率理论在直驱风力发电低电压穿越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11年05期
5 孟明;靖言;李和明;;变速恒频直驱型风电系统低压穿越技术[J];电工文摘;2011年06期
6 郑荣美;朱凌;;永磁风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2年04期
7 姚骏;廖勇;庄凯;;电网故障时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2期
8 陈杰;陈冉;陈志辉;龚春英;严仰光;;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主动失速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2期
9 宋卓彦;王锡凡;滕予非;宁联辉;张钦;;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0期
10 宋少群;付超;王毅;张兰英;尹元;杨宏;;适合风电特性的联络线过载切机装置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Modeling and Control on Grid-connected Inverter Stage of Two-stage Matrix Converter for Direct-drive Wind Power System[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张坤;陆继明;毛承雄;王丹;;基于储能的直驱风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蔚兰;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问题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崔杨;大规模风电场群联网的源网协调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3 袁建华;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供能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黎春nf;大型工业企业智能电网构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杨恩星;低速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变流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苏勋文;风电场动态等值建模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7 陈毅东;全功率变流器风机运行品质优化控制技术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蔺红;直驱式风电场动态等值建模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9 庄凯;直驱永磁同步风电机组并网变换器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欧阳金鑫;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并网故障机理与分析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科;胡敏强;郑建勇;吴在军;;风力发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网侧功率直接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23期
2 常勇;徐政;郑玉平;;大型风电场接入系统方式的仿真比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4期
3 胡书举;李建林;许洪华;;永磁直驱风电系统低电压运行特性的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7期
4 李建林;高志刚;胡书举;付勋波;许洪华;;并联背靠背PWM变流器在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5期
5 项真;解大;龚锦霞;张延迟;;用于风电场无功补偿的STATCOM动态特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9期
6 汪令祥;张兴;张崇巍;杨淑英;曹仁贤;;基于位置观测的直驱系统无速度传感器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2期
7 姚骏;廖勇;;电网短路时交流励磁风电机组网侧变换器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2期
8 李建林;胡书举;孔德国;许洪华;;全功率变流器永磁直驱风电系统低电压穿越特性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9期
9 姚骏;廖勇;庄凯;;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双PWM变换器协调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0期
10 张兴;张龙云;杨淑英;余勇;曹仁贤;;风力发电低电压穿越技术综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东,倚鹏;大功率高性能逆变器技术发展综述[J];电气传动;2000年06期
2 陈荣,王晓琳,邓智泉;零漂对逆变器的影响及其抑制[J];电力电子技术;2003年04期
3 徐强,张维刚;电动车用辅助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传动;2003年02期
4 闫耀民,范瑜,汪至中;一种改进的电压电流混合控制的并联逆变器[J];铁道学报;2003年03期
5 王崇武,任章,王淑蓉;SPWM逆变器计算机辅助分析[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钟思正,王问斯;独立逆变器快速保护作用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王江,王民,K.M.Tsang;采用主从型逆变器结构的静态同步补偿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8 张洪耀;梁诗莹;;简易逆变器的制作[J];家电检修技术;2003年08期
9 徐国富;潘孟春;单庆晓;;全数字升压逆变器设计[J];电工技术;2003年01期
10 ;逆变器选型推荐[J];电工技术;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明正峰;钟彦儒;;用于电机驱动的谐振极ZVT-PWM逆变器功耗及效率分析[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郭荥祥;巩瑞春;袁红霞;;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于海龙;刘锋;;一种新型便携式逆变器的分析与设计[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荣祥;巩瑞春;袁红霞;;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安远;;关于在逆变器输入侧是否加装外置快熔的探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立强;丘东元;;一种改进型三相Z-源逆变器[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余仕求;;SVPWM逆变器低次电压谐波分析[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单庆晓;潘孟春;翁飞兵;罗超;;联型逆变器的可靠性分析[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许哲雄;徐国卿;;一种谐振型软性逆变器的分析与仿真[A];2000年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汤雨;张超华;谢少军;;新型Z源逆变器[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涂露芳;北京大型光伏逆变器基地奠基[N];北京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子瑞;逆变器行业逆市扩张[N];中国能源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徐建华;光伏逆变器:“寒冬”中逆势而上[N];中国质量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徐恒;国产逆变器:市场好竞争力弱[N];中国电子报;2012年
5 张志辉;致力于提供高性能的光伏逆变器[N];中国能源报;2012年
6 CUBN 记者 周洪博;光伏逆变器或提振光伏产业[N];中国联合商报;2012年
7 广东 付兵彭;简易方波12V转220V交流逆变器电路图[N];电子报;2012年
8 王辉;201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将破70亿美元[N];中国能源报;2012年
9 浙江 吴建龙;简易逆变器的制作[N];电子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朱怡;逆变器制造商转向电站开发[N];中国电力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春伟;串联型高增益Z源逆变器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丁凯;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及其市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庄凯;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陈金平;多电平直流环节逆变器新型拓扑与调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范功诚;混合动力电动车中高性能Z源逆变器控制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单庆晓;级联型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7 裴雪军;PWM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佟为明;PWM逆变器特定消谐式谐波抑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年
9 王姿雅;多电平二级管钳位型逆变器电容电压平衡SVM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10 孙东森;储能型Quasi-Z源级联多电平光伏逆变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润彪;三相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器并/脱网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2 李洋;离网型风力发电单相逆变器的研究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3 宋静文;大功率光伏逆变器损耗模型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常琳;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并网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5 薛东;基于市电补偿的光伏逆变器研究与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6 杨婷;基于键合图理论的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程红江;开关电感型Z源/准Z源逆变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8 于海明;碳化硅场效应管光伏逆变器的研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元志;基于神经网络的逆变器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大伟;3KW中功率光伏逆变器的研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28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428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