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考虑撬棒保护动作时间的双馈式风电机组短路电流特性

发布时间:2018-01-19 15:13

  本文关键词: 双馈感应发电机 不对称故障 撬棒保护 短路电流特性 出处:《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撬棒(Crowbar)保护是否动作及动作时间会对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短路电流特性产生影响。目前计及撬棒保护影响的相关研究均按照故障后撬棒保护瞬时动作来分析短路电流特性,但实际上机端电压跌落时,撬棒保护并非瞬时投入运行,而是根据故障严重程度带有不同的动作延时,这给短路电流的精确分析计算增加了难度。文中针对这实际问题,以机端发生不对称故障为例,将故障电流分解为正向和反向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正序和负序分量,并根据撬棒保护动作时刻将故障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通过数学解析的方法给出整个故障过程的短路电流计算表达式。通过与MATLAB/Simulink的DFIG标准模型对比,仿真验证了计算表达式的有效性,并分析了撬棒保护不同动作时间对DFIG短路电流特性的影响。
[Abstract]:Whether the action and the time of action will be applied to the DFIGG of the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circuit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instantaneous action of crowbar protection after fault. But in fact, when the terminal voltage drops, the crowbar protection is not instantaneous operation, but 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the fault with different action delay. This makes it more difficult to analyze and calculate the short circuit current accurately. In view of this practical problem, this paper takes the asymmetric fault at the end of the machine as an example. The fault current is decomposed into positive sequence and negative sequence component in forward and reverse synchronous rotating coordinate system, and the fault process is decomposed into two stages according to the action time of crowbar protection. The calculation expression of short circuit current in the whole fault process is given by mean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compared with MATLAB/Simulink 's DFIG standard model. The validity of the expression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operation time of crowbar protection on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FIG is analyzed.
【作者单位】: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2AA050208) 国家电网公司专项支持项目(国家电网科研〔2012〕515号)~~
【分类号】:TM315
【正文快照】: 0引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的双馈式风电机组具有利用率高、逆变器容量小、功率可解耦控制[1]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当前风力发电系统中。但是,双馈式风电机组的电磁暂态特性十分复杂,当电网故障导致机端电压跌落较严重时,定转子侧都会产生过电流。为了保护机组和变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撖奥洋;张哲;尹项根;张健;梁明辉;;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特性及保护方案构建[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4期

2 胡家兵;贺益康;;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低压穿越运行与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2期

3 杨淑英;张兴;张崇巍;谢震;曹仁贤;;电压跌落激起的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电磁过渡过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9期

4 欧阳金鑫;熊小伏;;接入配电网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短路电流特性及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3期

5 石一辉;鲁宗相;闵勇;乔颖;陈惠粉;;双馈感应发电机三相短路电流解析计算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8期

6 翟佳俊;张步涵;谢光龙;毛承雄;王魁;;基于撬棒保护的双馈风电机组三相对称短路电流特性[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3期

7 刘其辉;贺益康;张建华;;并网型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控制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23期

8 熊小伏;欧阳金鑫;;电网短路时双馈感应发电机转子电流的分析与计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栋利;胡书举;赵斌;许洪华;;风力发电机、变流器及其低电压穿越概述[J];变频器世界;2009年02期

2 李辉;;矩阵变换器交流励磁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变频器世界;2011年05期

3 薛永华;李守智;;电压骤降下双馈电机撬棒投切时刻对电网的无功功率影响[J];变频器世界;2012年01期

4 薛尚青;蔡金锭;;风电场不同控制策略对电网电压稳定影响的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5 陈秋明;李红梅;;带有备用电源的双馈异步发电机系统[J];东方电气评论;2009年02期

6 陈宁;于继来;;兼顾系统调频需求的分布式风电分散自治调控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11期

7 王勇;张纯江;柴秀慧;高俊娥;杜翠;;电网电压跌落情况下双馈风力发电机电磁过渡过程及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2期

8 王健;张建华;辛付龙;;双馈电机电压跌落暂态过程分析[J];大电机技术;2012年03期

9 李辉;赵猛;叶仁杰;唐显虎;刘志详;;电网故障下双馈风电机组暂态电流评估及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0年08期

10 邓文浪;陈智勇;段斌;;提高双馈式风电系统故障穿越能力的控制策略[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周渊深;;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交叉耦合电压的解耦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周渊深;朱希荣;;风力发电机转子电流交叉耦合电压的多自由度内模解耦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3 王晓华;张兴;;基于INTERBUS总线的兆瓦级风电控制系统设计[A];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魏林君;迟永宁;赵建国;王伟胜;;双馈变速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控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谷峰;;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接入点的选择[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熊威;邹旭东;陈鉴庆;黄清军;梁宗泽;童力;康勇;;基于CroWbar保护的双馈电机暂态特性分析与参数设计研究[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梁宗泽;邹旭东;熊威;黄清军;陈鉴庆;童力;康勇;;基于撬棒保护的双馈发电机暂态电流分析[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姚骏;李清;刘奥林;杜红彪;陈知前;;采用串联网侧变换器的双馈感应风电系统低电压穿越增强控制策略[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俊川;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中双变流器优化联合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蔚兰;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问题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李辉;基于矩阵变换器励磁的双馈型风力发电机并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任海军;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刘军;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策略优化与实验平台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李辉;采用串联网侧变换器的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运行和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郝正航;双馈风电机组的暂态行为及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影响[D];天津大学;2011年

8 程孟增;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李东辉;船舶柴油发电机组的建模与运行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肖运启;双馈型风力发电机励磁控制与优化运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智勇;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低压穿越暂态优化控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斌;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仿真及谐波特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周玲;双馈风力发电机励磁控制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4 梁建钢;双馈风力发电变流器控制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姚嘉琨;风电机组励磁调节与低电压穿越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辛拓;风电场静/动态模型等值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戚义双;基于变桨距的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8 吴素娟;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技术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范文飞;基于PWM变流器的风力发电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姚广秀;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用变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仁德,贺益康,刘其辉;提高PWM整流器抗负载扰动性能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8期

2 马小亮;;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6期

3 关宏亮;赵海翔;王伟胜;戴慧珠;杨以涵;;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功能及其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10期

4 严干贵;王茂春;穆钢;崔杨;周志强;戴武昌;;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组联网运行建模及其无功静态调节能力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7期

5 叶宗彬;李浩;景巍;侯周峰;;双三电平双馈电机控制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6期

6 贺益康;周鹏;;变速恒频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9期

7 张学广;徐殿国;李伟伟;;双馈风力发电机三相短路电流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8年05期

8 李辉;赵猛;叶仁杰;唐显虎;刘志详;;电网故障下双馈风电机组暂态电流评估及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0年08期

9 邓文浪;陈智勇;段斌;;提高双馈式风电系统故障穿越能力的控制策略[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0年12期

10 刘其辉,贺益康,赵仁德;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其辉;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友飞;李啸骢;徐俊华;谷立基;黄梦喜;;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最大风能捕获非线性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1期

2 刘广东;王东;赵双喜;鲁志平;;不对称故障下双馈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技术[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5期

3 徐源源;黄石;向大为;;双馈感应发电机准同期并网技术的研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09年07期

4 苏常胜;李凤婷;武宇平;;双馈风电机组短路特性及对保护整定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6期

5 杜强;张惠娟;张同庆;;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撬棒电路保护技术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8期

6 郝正航;余贻鑫;曾沅;;改善电力系统阻尼特性的双馈风电机组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5期

7 郝正航;秦超;谭兴;曾沅;;双馈风电机组的简化变流器模型对仿真结果的影响[J];电气应用;2011年09期

8 蔡彦涛;杨俊华;杨梦丽;汤琼;吴捷;;基于并网型双馈感应发电机的风电场暂态稳定性研究[J];陕西电力;2011年06期

9 袁晓冬;邱志鹏;李群;周克亮;;双馈型风电机组网侧换流器无功功率调节控制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年08期

10 郭晓明;贺益康;何奔腾;胡家兵;;不对称电网电压下双馈风力发电机的直接功率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云;贺德馨;;有限元法在风电机组桨毂设计中的应用[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茂春;严干贵;崔杨;吴学鹏;;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及其对无功的调节[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甫荣;;大型风电场及风电机组的控制系统[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宋伟伟;李强;袁越;;双馈风电机组接入地区电网后的电压稳定分析[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李建林;朱颖;许洪华;;基于Crowbar电路的双馈感应式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特性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赵斌;武鑫;鄂春良;许洪华;;定桨距失速型风电机组的偏航控制[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李志铿;王钢;李海锋;;交流不对称故障下HVDC换流器的阻抗频率特性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崔大铭;肖榕;;浅析不对称故障相继速动保护[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9 黄华;赵剑锋;;新型三相桥式固态限流器的改进控制策略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季学军;李哲;邱永生;王祖光;;实用负序匝间保护的研究[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严峰;风电机组电控系统产业化关键技术获新进展[N];科技日报;2004年

2 沭阳县供电公司 刘国涛;非线性谐振的分析和治理[N];江苏经济报;2009年

3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关键技术获突破[N];今日信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乐;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肖运启;双馈型风力发电机励磁控制与优化运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3 胡胜;双馈型风力发电机在电网故障和不平衡条件下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申洪;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并网运行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3年

5 李晶;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动态模型及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6 赵海翔;风电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5年

7 邹旭东;变速恒频交流励磁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赵阳;风力发电系统用双馈感应发电机矢量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关宏亮;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10 赵仁德;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交流励磁电源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伟峰;双馈感应发电机电压跌落故障分析[D];重庆大学;2012年

2 谭志广;双馈感应发电机低电压穿越的控制策略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3 杨晓亮;用于风电场并网连接的VSC-HVDC控制策略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4 任彦珍;双馈感应发电机转子绕组故障特征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5 马佳骝;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和运行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王喜梅;双馈感应发电机绕组匝间短路的电磁场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7 韩萌;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低压穿越技术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8 员超;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及其并网后运行分析[D];新疆大学;2008年

9 李广博;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10 文玉玲;风电场短路特性及对电网继电保护影响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44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444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b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