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BDEW标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验证及误差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6 04:51

  本文关键词: 光伏并网逆变器 区间划分 误差计算 模型验证 出处:《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考虑到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的固有特征,各国电网运营商均针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性能提出技术要求。由于光伏发电站电气条件、地理位置及测试装置容量等限制因素,其系统的并网性能往往无法直接测量,难以验证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因此,德国能源与水行业协会(BDEW)标准《Generating plants connected to the medium-voltage network》不但要求光伏逆变器通过实验室的型式试验,且需提供与实测结果一致的仿真模型用于系统并网性能的分析与评价。依据BDEW标准,基于DIgSILENT仿真平台开展光伏并网逆变器建模仿真,分析计算实测与仿真的数据误差,开发模型验证工具,评判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否满足标准验证要求,以解决光伏逆变器模型的准确性无法有效衡量的问题,为开展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的分析提供基础。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uch as volatility, intermittence and randomness, grid operator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put forwar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grid-connected performance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because of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s of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s. Because of the limited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he capacity of the test devi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can not be measured directly, so it is difficult to verify whether the system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andard. BDEW (German Energy and Water Industry Association). Standard < Generating plants connected to the medium-voltage. Network > requires not only photovoltaic inverters to pass the type tests in the laboratory. And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a simulation model consistent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 for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grid-connected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BDEW standard based on the DIgSILENT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measured and simulated data error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l verification tools, to judge whether the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 model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standard verific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PV inverter model accuracy can not be effectively measured. I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PV power station connecting to the power grid.
【作者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
【分类号】:TM464;TM615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能源枯竭问题日益凸显,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其中德国自2000年以来,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高额光伏补贴政策的实施引领德国成为光伏应用大国。然而,光伏发电区别于常规能源,自身固有波动性、随机性等特征,规模化光伏发电接入将带来电网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雷一;赵争鸣;;大容量光伏发电关键技术与并网影响综述[J];电力电子;2010年03期

2 赵平;严玉廷;;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对电网影响的研究[J];电气技术;2009年03期

3 郑飞;张军军;丁明昌;;基于RTDS的光伏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建模与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22期

4 苏建徽,余世杰,赵为,吴敏达,沈玉梁,何慧若;硅太阳电池工程用数学模型[J];太阳能学报;2001年04期

5 茆美琴 ,余世杰 ,苏建徽;带有MPPT功能的光伏阵列Matlab通用仿真模型[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晓峰;谢君;;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王康模;陈长缨;于志刚;刘兴华;刘小冲;赵俊;;太阳电池的负载匹配理论与负载变换技术[J];半导体光电;2009年02期

3 施敏;王强;孙玲;;ITO/Si/Al结构太阳电池pn结光电特性仿真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0年04期

4 洪岳;陈长缨;王康模;邓椺;傅倩;;基于电流单参量控制的MPPT系统的设计[J];半导体光电;2011年01期

5 王雨;胡仁杰;;基于MATLAB的光伏模块输出特性及MPPT的建模与仿真[J];半导体光电;2012年01期

6 杨文燮;胡仁杰;卢志伟;;光伏模拟器的设计及仿真验证[J];半导体光电;2012年03期

7 莫小红;程玉华;雷凯;;光伏发电系统的MPPT方法研究[J];变频器世界;2012年02期

8 李志敏;甘家梁;徐翠琴;谈怀江;;光伏并网的控制策略与最大功率点跟踪的仿真分析[J];变频器世界;2012年05期

9 王鑫磊;张皓;李振华;;光伏最大功率跟踪的分析与改进[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齐志远;王生铁;;光伏发电系统蓄电池变电流快速充电的研究[J];蓄电池;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媛媛;段义隆;李佳;;智能电网的配电可靠性与电能质量问题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苏刚;龚威;潘雷;高瑞;王贝贝;;基于OIF-Elman网络的光伏电源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4 张渊明;孙彦广;张云贵;;非均匀辐射条件下光伏阵列建模及运行稳定性分析[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国荣;瞿晓丽;苏建徽;刘宁;董康;;基于动态电容充电的光伏阵列Ⅰ-Ⅴ测试仪[A];2009安捷伦科技节论文集[C];2009年

6 孙亚宁;;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陶晓峰;吴红斌;;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动态仿真[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康雪杨;吴秋轩;薛楚;;在线闭环自适应模糊控制的MPPT算法研究[A];浙江省电子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郭明珠;田世明;王莹;;基于光储系统的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研究[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赵耀;赵庚申;程如岐;郭天勇;;微网中直流母线能量优化利用方法的研究[A];2012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冰;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于蓉蓉;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可靠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龚宇雷;微电源并网同步检测与定功率输出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胡义华;小型光伏系统及其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林世平;分布式能源系统中能源与环境耦合特性及优化集成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黄汉奇;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系统小干扰稳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欧阳名三;独立光伏系统中蓄电池管理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8 王培珍;光伏阵列故障状态的识别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9 唐西胜;超级电容器储能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的能量管理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10 董密;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娟;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本元;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亭;光伏发电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陈丽;风光联合发电系统建模与设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恩;户用光伏逆变电源系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广华;光伏水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许晓艳;并网光伏电站模型及其运行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9年

8 翟津川;微网运行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赵亮亮;船用太阳能电池板玻璃盖片光学性能损伤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鑫磊;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系统[D];北京印刷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王健;袁立强;;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单级式三相光伏并网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1期

2 王建;李兴源;邱晓燕;;含有分布式发电装置的电力系统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4期

3 张国荣;张铁良;丁明;苏建徽;汪海宁;;光伏并网发电与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统一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08期

4 李晶;许洪华;赵海翔;彭燕昌;;并网光伏电站动态建模及仿真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4期

5 贾旭东;李庚银;赵成勇;肖湘宁;韩伟强;郭琦;;基于RTDS的交直流混合系统实际故障再现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0期

6 姚骏;廖勇;庄凯;;电网故障时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2期

7 刘其辉;李万杰;;双馈风力发电及变流控制的数/模混合仿真方案分析与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1期

8 刘其辉;蔚芳;王志明;谢孟丽;;不对称电网故障时风电网侧变流器控制的数/模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0期

9 舒泽亮;丁娜;郭育华;连级三;;基于SVPWM的STATCOM电压电流双环控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年09期

10 杨小品;查晓明;李尚盛;钱珞江;;基于RTDS的APF硬件在环仿真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2 余蜜;光伏发电并网与并联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伟;胡玮;魏岚婕;;多功能开关电源的研究[J];电气应用;2007年10期

2 杨潮,韩英铎,马维新;单相串联电压质量补偿器控制器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5期

3 张春雨;彭咏龙;张智娟;;一种基于FPGA的谐振型逆变器控制电路的分析和实现[J];电力电子;2005年06期

4 袁佳歆;陈柏超;田翠华;贾嘉斌;;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逆变器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5 李鑫;朱建华;岑盈盈;;吸收式冷藏箱逆变电源控制系统[J];轻工机械;2006年02期

6 金园园;王正仕;陈辉明;刘欢;;基于根轨迹的单相逆变器PID控制器设计[J];机电工程;2008年02期

7 王健;陈强;;免疫遗传算法在逆变器开关优化中的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董超;邱创;;基于分布式发电的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案优化[J];湖北电力;2009年03期

9 曾嵘;年珩;;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6期

10 赵卓鹏;贾石峰;;电流滞环跟踪PWM逆变器控制仿真研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文忠;张红梅;张伟;李耀荣;王志;吴海波;;基于SVPWM的优化Z源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少杰;段铁群;杨勇;张亮;;1kW潮流能发电装置逆变器SVPW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存刚;;一种新型的光伏逆变器SHE-PWM开关模式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裘君;赵光宙;刘栋良;王家军;;交流伺服系统逆变器死区效应分析及其补偿策略[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祝龙记;张立;;基于非正交坐标系的三电平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廖家平;张友奖;姚铭;;基于模数混合FPGA的标准正弦波逆变器设计[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忆平;李明;朱美强;;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煤炭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杨海柱;金新民;;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建模(英文)[A];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朱冬平;李航飞;;干熄焦提升机的电气控制与故障分析[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洪礼;陈阿莲;张承慧;;一种交流光伏模块系统拓扑建模和仿真[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冯晓伟;MCU节能应用是热点 厂家力推低功耗产品[N];中国电子报;2008年

2 ;SAMSUNG X10北京现代-索纳塔[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3 焦念友;抽油机有了专用节电装置[N];中国石化报;2006年

4 ;中外迅驰笔记本大比拼[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5 广东 华田;300W高效率逆变电源板[N];电子报;2002年

6 曾宪勇 ;爱克赛Powerware 9305-130彰显技术优势[N];电脑商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孟民;长岭进军新能源产业[N];宝鸡日报;2010年

8 程露;安凯两款新能源客车通过科技成果鉴定[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燕;微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及组网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汤雨;Z源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谢东;分布式发电多逆变器并网孤岛检测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4 何中一;PWM逆变器的控制及并联运行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姜世公;微网孤岛运行模式下阻抗匹配关系和混杂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王强;软开关PWM逆变器的研究及其在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2010年

7 曹太强;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黄杏;微网系统并/离网特性与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朱艳萍;微电网多参数特性分析及其测控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陈敏;非线性负载条件下的逆变器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君惠;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尹越;兆瓦级风力发电逆变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欧阳桂泉;基于Z源逆变器的直驱式方波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周国祥;小功率全桥光伏并网型逆变器的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皮海燕;柔性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及其Matlab/Simulink仿真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晨云;基于PEBB的光伏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吕世家;多模块并联DC/AC电力变换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丰林;基于Quasi-Z源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曹建;基于软开关PWM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10 朱志杰;逆变器控制及其并联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64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464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0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