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余度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度场分析
本文选题:双余度 切入点:永磁同步电动机 出处:《天津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各相绕组间低热耦合无电磁耦合的双余度永磁同步电动机(DRPMSM)”的子课题,重点研究了双余度永磁同步电动机隔热材料设计,精确电机模型的建立与电机的温升问题。永磁同步电机以其功率密度大、体积小、控制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装备、精确制导装置以及其他精密仪器中。随着人们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传统永磁电机越来越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余度电机应运而生。余度电机虽具有好的容错性能,但仍有很多问题存在,如容错控制较为复杂,故障时效率较低,温升问题突出等。余度电机的温升问题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进行对于余度电机损耗计算与温度场分析对了解电机温度分布情况以及电机的优化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型双余度永磁同步电动机为研究对象,结合电机的实际情况对比了不同种类的隔热材料特性和适用性,对隔热板的材料进行选取。针对集中绕组的特点,作了合理的简化,对定子绕组进行了精细化建模。将每匝导线进行等效建模,在定子槽内均匀排列,导线漆皮与浸渍漆等效为绝缘,端部绕组与槽内绕组排列相同。与传统的将定子绕组等效为一根铜棒相比。更加符合电机定子绕组绕线实际情况。对DRPMSM带额定负载双余度工作时和带0.7倍负载单余度工作时两种工况下的各部件的损耗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两种工况下的三维稳态温度分布以及关键部件的热流分布。分析了槽内绕组温度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结合DRPMSM的特殊结构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DRPMSM具有各相绕组间热耦合较低,并且引入电机的特殊部件隔热板的隔热效果明显,分析方法有效。最后,分析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误差产生的原因。
[Abstract]:This paper is a subproject of the project "Dual-redundancy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DRPMSM) with low heat coupling and no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between phase winding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The design of insulation material for dual-redundancy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is studied emphatically.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is widely used in aerospace equipment because of its high power density, small size and good control performance. In precision guidance devices and other precision instruments,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reliability and safety, the traditional permanent magnet motors are increasingly unable to meet this requirement. Although the redundant motor has good fault-tolerant performance,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fault tolerant control is more complex, the efficiency of fault is low,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redundant motor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alculate the loss and analyze 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the residual motor to understan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optimum design of the motor. In this paper, a new type of double redundancy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is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moto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ility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 compared, and the materials of the insulation plate a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ntrated winding, the reasonable simplification is made. The stator winding is modeled in fine detail. The equivalent model of each turn wire is arranged evenly in the stator slot, and the wire lacquer is equivalent to the impregnated wire as the insulation. The end windings are arranged in the same order as the inner windings in the slo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e stator windings are equivalent to a copper rod. It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winding the stator windings of the motor. When the DRPMSM has dual redundancy with rated load and single load with 0.7 times load, it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winding of the motor stator winding. The loss of each component under two operating conditions is calculated when the redundancy is working. Three dimensional steady stat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heat flux distribution of key components are obtained under two working condi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winding in slot are analy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DRPM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coupling between the various phase windings is relatively low in DRPMSM. The heat insulation effect of the special parts of the motor is obvious and the analysis method is effective. Finally, the causes of the error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nalyzed.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波,李忠,毛宗源,庞敏熙;一类永磁同步电动机混沌模型与霍夫分叉[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年09期
2 江慧;永磁同步电动机[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1年06期
3 张卓,李忠;永磁同步电动机混沌系统的反控制[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1年03期
4 张卓,李忠,任平;永磁同步电动机中的混沌现象[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1年02期
5 熊浩,李新华,周克定;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建模与仿真[J];微特电机;2002年02期
6 熊浩,李新华;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研究[J];微特电机;2002年04期
7 陈宇华,杨宪忠;日本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最新动态[J];防爆电机;2002年03期
8 张波,李忠,毛宗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混沌特性及其反混沌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年04期
9 王步来,顾伟;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经验设计[J];微电机(伺服技术);2005年05期
10 张金柱;;永磁同步电动机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J];轻型汽车技术;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茂刚;赵荣祥;;新型混合式高精度永磁同步电动机速度调节方法[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1)[C];2009年
2 钟技;周扬忠;陈道炼;;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全数字控制硬件系统设计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武玉强;马新;宗广灯;;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的有限时间跟踪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马亚青;侯雪川;邹艳;田德文;姜茹;;车辆电驱动系统中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特性分析[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杨霞;杨波;杜继光;;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A];第十三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陆克山;于松义;;浅析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在机械采油系统中的应用[A];2010江苏省“能源计量与节能减排”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曹志彤;璩立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的模拟研究[A];1991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下)[C];1991年
8 仇志坚;邓智泉;王晓琳;;基于电压-电流模型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动机悬浮子系统独立控制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肖红军;李先祥;黄道平;;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A];全国冶金企业计控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新华;江建中;柏成立;龚宇;;基于场路耦合的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计算方法[A];第十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太仓诞生首台永磁同步电动机[N];苏州日报;2009年
2 记者 王蕾;高效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在我省研制成功[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3 刘文硕;高效永磁同步电机降低设备电力损耗[N];中国纺织报;2007年
4 刘文硕;永磁同步电机助推纺织机节能[N];中国工业报;2007年
5 陈嵘;永磁同步电动机在化纤纺丝机变频调速中的应用[N];中国纺织报;2009年
6 刘红旗;小功率电机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N];中国工业报;2005年
7 蒋振宇;中钢天源新技术被列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项目[N];中国冶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JON RYONG HO;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的智能自适应鲁棒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2 唐旭;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若干难点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邢岩;永磁同步电动机高性能转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曹先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5 宋志环;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振动噪声源识别技术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6 韦笃取;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混沌行为分析及抑制和镇定[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丽梅;基于高频信号注入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8 于慎波;永磁同步电动机振动与噪声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9 赵清;中型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10 郭振宏;主轴永磁同步电动机及其传动系统设计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波;高动态性能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丁亚明;盘式无铁心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性能分析和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郭超;基于平面倒立摆的双永磁同步电动机协调控制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马箭;永磁同步电动机永磁磁链监测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5 秦振华;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故障性能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6 石强;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杨智;船用高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5年
8 黄立军;基于DSP电机励磁的矢量控制系统设计与验证[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尹青华;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机械应力耦合场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周士超;基于DSP的CAN总线伺服控制器的研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65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56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