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纤维素类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3-04 11:35

  本文选题:聚合物电解质 切入点:锂离子电池 出处:《复旦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供给与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迎合环境保护的主题,发展可持续、环境友好的绿色新型能源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二次电池作为一种可以便利快捷的储存化学能且可将储存的能量高效无污染地转化为电能的设备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输出电压高、输出功率大、自放电小、工作温度宽、无记忆效应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移动通讯灯光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而且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在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中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亦可作为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绿色能源的储存设备应用与小型电网系统。但是,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待提高。目前锂离子电池使用的电解质为液体电解质,当电池被滥用、内部短路或过热时,很容易将有机液体引燃,导致电池起火爆炸。为了大幅度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迫切需要研制新型的电解质体系。使用聚合物电解质可以避免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漏液问题,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同时又可以实现电池的薄型化、轻便化和形状可变。而纤维素作为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来源丰富,对环境无污染,价格低廉,这从很大程度上明确了纤维素作为聚合物电解质研究基础的趋势。本论文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甲基纤维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多孔羧基甲纤维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和高性能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1.甲基纤维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纤维素来源丰富,低价环保,而且溶液粘度大,成膜性能好;在本研究中采用水溶性的纤维素甲基纤维素(MC)作为原材料通过加水溶解成膜,对所制备的聚合物膜进行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将聚合物膜吸收有机电解液LB315制备了聚合物电解质,该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0.2mScm-1)接近于商用隔膜Celgard 2730 (0.21 mS cm-1);同时该聚合电解质的锂离子迁移数(0.29)相对于LiPF6电解液在Celgard2730隔膜中的离子迁移数(0.27)有些许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锂离子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移动,对电池电化学性能提高有帮助。该种甲基纤维素聚合物电解质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在不破坏电池性能的基础上,可以大大地缩减电池成本,而且在整个制备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体现了这种纤维素聚合物电解质在实际应用中的很大优势。2.多孔羧甲基纤维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一种水溶性及成膜性能较好的纤维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被广泛应用食品、医药、建筑等各大领域中。本节以CMC作为原材料,通过加入不同比例的溶剂水(H20)与非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解,制备了一系列多孔聚合物膜,对所制备的聚合物膜进行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将聚合物膜吸收有机电解液LB315制备了聚合物电解质,经过进一步测试得出了这一系列多孔膜的离子电导率,其中室温离子电导率最高的可达0.48mS cm-1,比商用隔膜Celgard 2730 (0.21 mS cm-1)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该多孔聚合电解质膜在吸收过1 mol L-1 LiPF6电解液之后,通过测试得出其锂离子迁移数(0.46)相对于LiPF6电解液在Celgard隔膜中的离子迁移数(0.27)有大幅提高.3.高性能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聚合物电解质膜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聚合物的改性,能够改善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综合性能。为了寻找安全性高、力学性能好、电化学性质稳定的高性能聚合物电解质,本文将MC和PVDF进行复合,制备一种新型三明治夹层结构的复合膜PVDF/MC/PVDF。该复合膜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好的电化学性能及较低的生产成本。复合膜PVDF/MC/PVDF吸收1 mol L-1 LiPF6电解液后制得PVDF/MC/PVDF聚合物电解质,该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达到1.5 mScm-1,比吸收LiPF6电解液后Celgard 2730隔膜电导率(0.21 mS cm-1)略高;同时该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迁移数(0.47)相对于LiPF6电解液在Celgard隔膜中的离子迁移数(0.27)有大幅提高;聚合物电解质PVDF/MC/PVDF的电化学性能通过LiFePO4正极材料进行了评价(金属锂为对电极),结果显示LiFePO4在凝胶复合膜中表现出高的放电容量,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对大容量锂离子具有较强吸引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9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先汉;张安;曾庆梅;程丽梅;宋俊骅;李琪玲;;超临界CO_2杀灭芽孢工艺条件的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2 郭木桂;;杜鹃花3个品种比较解剖学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0期

3 向立明;李兴虎;;油焦浆发动机排气中的颗粒物特性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4 刘春林,史成娣,钟传欣;科技论文中X射线衍射数据的规范表达[J];编辑学报;2004年06期

5 谢竞yN;李林;雷宁;邓志威;;NOE信号与溶液黏度相关性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李建军;程佑法;刘化峰;;水镁石的鉴定[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8年02期

7 李瑞峰;李建忠;曹汐;李响;王亚静;;石油焦中晶体化合物粉末X射线衍射定性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3期

8 万小波,张林,周兰,肖江;镍钨合金镀层结构的研究[J];材料保护;2005年05期

9 段涛;彭同江;唐永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的新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11期

10 曲冰;汪静;潘超;周笑辉;潘澜澜;;仿鲨鱼皮表面微结构材料制备的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亚静;李瑞峰;李响;;延迟焦化石油焦中晶体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2 李瑞峰;王刚;李欣;包世星;董宝钧;李响;;粉末X射线衍射法鉴定氨合成含钴熔铁催化剂晶体化合物[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3 李瑞峰;王刚;李建忠;王伟众;包世星;李响;;粉末X射线衍射法鉴定低温氨合成催化剂晶体化合物[A];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瑞峰;李响;王刚;李建忠;王伟众;;粉末X射线衍射法鉴定新型甲烷化催化剂中的晶体物相[A];第八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陶丽珍;蒋耀兴;王明芳;;竹原纤维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A];“云竹杯”首届中国竹纤维产业发展峰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亚静;李瑞峰;李响;;延迟焦化石油焦中晶体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二氧化碳减排和绿色化利用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力;王伟;崔福斋;;新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康复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郁万文;曹福亮;祝遵凌;周春丽;刘新亮;;银杏优良观赏型半同胞子代选育与呈色机制探讨[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9 万扣强;于水利;唐玉霖;;杂化膜水处理应用的研究进展[A];饮用水安全控制技术会议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委员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紫微;HfO_2薄膜的溅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杨昌虎;掺杂改性纳米TiO_2和ZnO薄膜材料性能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庄小东;新型高分子信息存储材料的设计与制备[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永涛;配位氢化物的储氢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海晶;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多孔碳电极材料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薛雷刚;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储能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崔王君;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合成及性能表征[D];复旦大学;2011年

8 高媛;四川省丹巴县杨柳坪Ni-PGE矿床岩矿特征及PGE赋存状态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庆艳;国产铷光谱灯用GG17玻璃辐照损伤及铷消耗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连景宝;稀土离子掺杂的Gd_2O_2SO_4和Gd_2O_2S发光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能[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艳艳;高容量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和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2 寇丹;Li_4Ti_5O_(12)包覆LiMn_2O_4的制备与高温电化学性能的改进[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许静静;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的制备及改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福贺;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检测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吴景;掺杂LiFePO_4材料的电子结构与扩散活化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倩;锂离子电池石墨烯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李晓菲;纳米SiO_2/PVdF-HFP与PP无纺布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闫欣;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TiO_2掺杂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亢荣敏;用于膜蒸馏的PDMS/PVDF共混微孔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10 王稳;水热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65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565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3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