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无漏电流高效可靠三电平双Buck并网逆变器

发布时间:2018-04-16 12:37

  本文选题:并网逆变器 + 漏电流 ; 参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9期


【摘要】:漏电流降低了非隔离型并网逆变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有研究通过将双极性调制全桥逆变器或半桥逆变器三电平化解决该问题。提出基于三电平双Buck逆变器的新思路,并重点研究其中的三电平双Buck全桥电路。该拓扑是将双Buck半桥逆变器中的输入均压电容用一个工频开关的桥臂取代得到,使得对地寄生电容电压在半周期内保持不变,有效地抑制漏电流至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同时,该拓扑保持了双Buck电路无桥臂直通、体二极管不工作等特点,又降低了器件电压应力,使得桥臂输出变为单极性调制波。通过与各种无漏电流结构的综合比较可知,该拓扑除在器件总量上比H5结构多一个功率管外,在有源器件数量、通态电流经过器件数量、高频开关器件数量、是否需要均压控制等方面,均有一定优势,有助于降低系统复杂度,提高可靠性与变换效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上述分析。
[Abstract]:Leakage current reduces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non-isolated grid-connected inverter.This problem has been solved by three-level bipolar modulation full-bridge inverter or half-bridge inverter.A new idea based on three level double Buck inverter is proposed, and the three level double Buck full bridge circuit is studied.The topology is obtained by replacing the input voltage equalizing capacitor in the double Buck half-bridge inverter with the bridge arm of a power frequency switch, which makes the parasitic capacitance voltage to the ground remain unchanged during the half-cycle, and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leakage current to a degree that is almost negligible.At the same time, the topology keep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 Buck circuit, such as no straight through of the bridge arm, no operation of the body diode, and reduces the voltage stress of the device, which makes the output of the bridge arm become a unipolar modulation wave.By comparing with various leakage free current structure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opology has one more power transistor than H5 structure in the total device amount, the number of active devices, the number of on-state current passing through the devices, the number of high-frequency switching devices, and the number of high-frequency switching devices.It is helpful to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th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conversion efficiency.The above analysis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7033)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BE2012170)~~
【分类号】:TM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强;徐殿国;;PWM逆变器输出端共模与差模电压dv/dt滤波器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1期

2 张兴;孙龙林;许颇;赵为;曹仁贤;;单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系统中共模电流抑制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9年09期

3 姜艳姝,徐殿国,陈希有,马洪飞;一种新颖的用于消除PWM逆变器输出共模电压的有源滤波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10期

4 杨水涛;丁新平;张帆;钱照明;;Z-源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17期

5 张犁;孙凯;冯兰兰;吴红飞;徐明;邢岩;;中点钳位非隔离全桥光伏并网逆变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巨龙;赵红林;李国栋;;三电平H桥逆变器共模电压研究[J];船电技术;2011年03期

2 钱照明;陈恒林;;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研究最新进展[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3 李媛;彭方正;;Z源/准Z源逆变器在光伏并网系统中的电容电压恒压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5期

4 刘鸿鹏;王卫;吴辉;徐殿国;;基于Z源电容电压变化的并网电流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5 杜春水;张承慧;陈阿莲;赵方德;肖维荣;;光伏高效软开关DC-DC变换器的数字化控制与实现[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8期

6 程如岐;赵庚申;郭天勇;;Z源逆变器的状态反馈控制策略[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9年05期

7 蔡春伟;曲延滨;盛况;;准Z源逆变器的暂态建模与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1年10期

8 蔡春伟;曲延滨;盛况;;Z源逆变器的改进型最大恒定升压调制策略[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1年12期

9 尤捚;王冲;郑建勇;翁蓓蓓;;基于空间矢量定时滞环控制的Z源光伏并网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4期

10 苏娜;徐德鸿;;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地电流分析与验证[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文忠;张红梅;张伟;李耀荣;王志;吴海波;;基于SVPWM的优化Z源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冰;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程如岐;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志锋;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渊;兆瓦级双馈式三电平风电变流器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肖华锋;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刘鸿鹏;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苏娜;光伏逆变器地电流分析与抑制[D];浙江大学;2012年

8 裴雪军;PWM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杨淑英;双馈型风力发电变流器及其控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陈恒林;EMI滤波器高频建模—寄生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君惠;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东冉;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硕;大功率直驱风力发电并网变流器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丰林;基于Quasi-Z源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宋代春;光伏发电并网控制及其暂态过程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海涛;两电平低压变频器研究和试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崔永生;EMI滤波器寄生参数消除技术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魏居魁;串联型Z源逆变器应用于光伏发电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廖锦涛;光伏发电系统的Z源变流器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10 张红梅;基于DSP的Z源逆变器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马琳;孙凯;Remus Teodorescu;金新民;;高效率中点钳位型光伏逆变器拓扑比较[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2 马洪飞,徐殿国;消除PWM逆变器驱动交流电动机长线电缆影响的无源滤波技术[J];电工技术杂志;2001年06期

3 杨海柱,金新民;基于正反馈频率漂移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反孤岛控制[J];太阳能学报;2005年03期

4 马洪飞,徐殿国,陈希有,姜艳姝;PWM逆变器驱动异步电动机采用长线电缆时电压反射现象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年11期

5 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王健;刘树;;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中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稳定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6 张超;何湘宁;;短路电流结合扰动观察法在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20期

7 汪海宁;苏建徽;丁明;张国荣;;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8 肖华锋;杨晨;谢少军;;NPC三电平并网逆变器共模电流抑制技术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3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华锋;谢少军;陈文明;贡力;;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漏电流分析模型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18期

2 丁凯,彭春萍,孙建军,陈允平;基于SPWM的多电平级联型变流器的应用综述[J];继电器;2003年06期

3 陈丹江,熊宇,刘兆q,

本文编号:1758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758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6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