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超级电容与电解电容并联储能系统的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7 02:40

  本文选题:超级电容 + 电解电容 ; 参考:《电网技术》2015年10期


【摘要】:超级电容作为一种储能设备,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能量存储和释放。然而,由于超级电容的固有时间常数相对较长,在1 s左右,这使其在毫秒级能量传递时效率降低。所研究的超级电容与电解电容并联储能系统,相比于传统的单纯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在效率、响应速度、体积和成本等方面均有优势。基于并联超级电容与电解电容所组成的储能系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储能系统效率、功率和响应时间的提高。基于恒流放电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各项参数与并联电容储能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并联电容储能系统的相关特性。实验结果证明,与单纯超级电容系统相比,并联系统在能量传输效率上提高了10%以上。同时,通过改变并联系统的相关参数,也可以提高系统的能量传输效率。
[Abstract]:As a kind of energy storage equipment, super capacitor can store and release energy in a short time.However, due to the relatively long intrinsic time constant of the super capacitor, about 1 s, the efficiency of the super capacitor decreases in millisecond energy transfer.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upercapacitor energy storage system, the studied supercapacitor an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parallel energy storage system has advantages in efficiency, response speed, volume and cost.Based on the energy storage system composed of parallel supercapacitor an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the efficiency, power and response time of the energy storage system are improved with simple structure.Based on the constant current discharge mathematical mod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arallel capacitor energy storage system is analyzed, and the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allel capacitor energy storage system a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parallel system is more than 1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mple supercapacitor system.At the same time, the energy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by changing the related parameters of the parallel system.
【作者单位】: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TM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宏;毛卫民;;铝电解电容器铝箔的研究现状和技术发展[J];材料导报;2005年09期

2 邓隆阳;黄海燕;卢兰光;杨福源;;超级电容性能试验与建模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0年01期

3 李霄;胡长生;刘昌金;徐德鸿;;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的风电场功率调节系统建模与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9期

4 张国驹;唐西胜;齐智平;;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混合储能系统在微网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2期

5 刘春娜;;超级电容器应用展望[J];电源技术;2010年09期

6 冯哲圣,陈金菊,徐蓓娜,杨邦朝;铝电解电容器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1年05期

7 刘勇;;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动态[J];电源技术;2013年05期

8 单金生;吴立锋;关永;王国辉;李晓娟;;超级电容建模现状及展望[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宏;毛卫民;;铝电解电容器铝箔的研究现状和技术发展[J];材料导报;2005年09期

2 潘应君;谭密;周青春;宣圣柱;王文俊;;多弧离子镀制备TiCN/Al复合铝箔及温度敏感性[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1年01期

3 关静;;基于PSIM的双电层电容器仿真器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年Z1期

4 任先文;杨巍巍;李鹏飞;夏庆生;牟晓春;;独立风力发电系统中VRB的控制设计[J];电测与仪表;2012年06期

5 黄宇淇;董琴;诸嘉惠;;飞轮及柴油发电混合储能系统应用于微网的仿真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1年03期

6 刘世林;孙海顺;顾明磊;文劲宇;;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机与飞轮储能联合系统的并网运行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4期

7 宋卓彦;王锡凡;滕予非;宁联辉;张钦;;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0期

8 毕大强;葛宝明;王文亮;柴建云;;基于钒电池储能系统的风电场并网功率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3期

9 贾俊川;刘晋;张一工;;集成嵌入式储能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功率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5期

10 张国驹;唐西胜;齐智平;;平抑间歇式电源功率波动的混合储能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文亮;秦明;刘卫;;大规模储能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2 梁惠施;范明天;张祖平;;微网中复合储能的互补配置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冯哲圣;杨邦朝;陈金菊;;Si搀杂铝复合氧化膜制备及性能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四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苏适;翟伟翔;;智能微网中恒进线功率控制的设计及应用[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赵秀雅;王培红;;超级电容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应用[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靳添絮;刘立;陈树新;;军用装备中基于超级电容器的混合动力装置设计及应用[A];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1年

7 崔伟胜;姜学东;夏红燕;;超级电容器在微电网中的功率控制分析[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新能源发电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田哠;李洋;;一种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测试方法的研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新能源发电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薛亚林;周建萍;朱建萍;崔屹;王朔;;微电网混合储能及其控制策略研究现状和挑战[A];2015年全国智能电网用户端能源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之力;微网谐波振及电压暂降的评估与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陈仲伟;基于飞轮储能的柔性功率调节器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吴晋波;飞轮储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龚宇雷;微电源并网同步检测与定功率输出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刘建才;痕量元素和预处理对高压铝箔立方织构和发孔性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6 刘娜;有序介孔炭的形态控制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7 任桂周;内燃—直线发电集成动力系统储能装置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8 黎春nf;大型工业企业智能电网构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冯哲圣;高比容铝电极箔制造技术及其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10 陈金菊;低压铝电解电容器用高性能阳极氧化膜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媛乐;高压电子铝箔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付学谦;电压暂降的特征量检测方法和补偿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田军;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优化配置[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翟宇;超级电容器成组技术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翎任;MnO_2氧化法制备超级电容器用聚苯胺及其复合电极材料[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路全彬;高压阳极铝箔退火对织构的影响及腐蚀扩面工艺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臧婕;EQCM研究超级电容器MnO_2沉积机理及其电容性能[D];郑州大学;2011年

8 李娟娟;石墨烯的成膜、修饰与电容性能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刘伟;基于超级电容的地铁再生制动能量存储利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沈海杰;新型活性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晓东;杨世彦;雷磊;席玲玲;;改进的超级电容建模方法及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毛卫民 ,何业东;国产电解电容器用铝箔的发展与展望[J];世界有色金属;2004年08期

3 邓隆阳;黄海燕;卢兰光;杨福源;;超级电容性能试验与建模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0年01期

4 林成涛,王军平,陈全世;电动汽车SOC估计方法原理与应用[J];电池;2004年05期

5 李立伟,邹积岩;蓄电池放电能量并网装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06期

6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周双喜;吕金祥;王云波;;微电网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9期

7 刘昌金;胡长生;李霄;陈敏;徐德鸿;;基于超导储能系统的风电场功率控制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6期

8 王成山;王守相;;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0期

9 田艳红,付旭涛,吴伯荣;超级电容器用多孔碳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2年06期

10 张宝宏;张光绪;王亮;于立娟;;集流体改性对双电层电容器性能的影响[J];电源技术;200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彦廷;基于混合动力与能量回收的液压挖掘机节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涛;徐习东;;大容量储能系统的保护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年08期

2 王雨;苏适;严玉廷;米增强;;光储系统中储能容量优化[J];云南电力技术;2013年06期

3 郭茶秀;张务军;魏新利;;新型高温潜热储能系统的性能研究[J];热力发电;2007年07期

4 何俊;邓长虹;徐秋实;黄文涛;舒征宇;;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可信容量及互补效益评估[J];电网技术;2013年11期

5 韩晓娟;程成;籍天明;马会萌;;计及电池使用寿命的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34期

6 肖峻;张泽群;张磐;梁海深;王成山;;用于优化微网联络线功率的混合储能容量优化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2期

7 卞永明;牛翔;;液压储能在风力发电储能中的应用[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9年04期

8 严干贵;谢国强;李军徽;王健;朱昱;丁玲;;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综述[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黎静华;文劲宇;程时杰;韦化;;基于p-有效点理论的含大规模风电电力系统最小储能功率配置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13期

10 黄先进;张立伟;郑琼林;Alfred.Rufer;;压缩空气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中储电装置容量优化设计[J];电源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波;王成山;肖峻;郭力;;平滑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输出波动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肖峻;白临泉;李振生;梁海深;于波;;储能系统规划设计软件的介绍与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高军;曲群婷;赵娜红;吴宇平;;新型储能体系的探索[A];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木一;;储能系统提高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能力研究[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陈奕;张步涵;代晓康;毛承雄;赵爽;;微网中分布式储能系统的控制参数优化方法[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第五届“智能电网”暨“电机能效提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孙庆;何一;;光伏电站储能系统配置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夏莉;张鹏;;一种有效的潜热储能球床放热性能的数值分析方法[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侯世英;房勇;孙韬;宋星;;混合储能方案平衡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功率变化[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金华频;董大富;徐锦才;;水电风能互补调节系统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小水电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10 吴福保;杨波;叶季蕾;薛金花;;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的应用及典型设计[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房田甜;资本掘金储能业市场细分趋向明朗[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2 特约记者 顾定槐;我国储能应用技术酝酿突破[N];中国化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荣;俞振华:储能产业需政策驱动[N];中国证券报;2012年

4 李玲;新能源储能研发项目落户射阳[N];新华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房田甜 实习记者 董乐;A123看好电网储能 借“合资”撬动中国市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本报记者 栗清振;储能规模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N];中国电力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高晓娟;南都电源:业绩有望走出低谷[N];中国证券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汤兆宏;珠海银通:高品质新能源产业的整合者[N];中国电力报;2010年

9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裕生;电池储能电站的安全性问题[N];中国能源报;2012年

10 记者 陈艳华;春兰大容量储能系统实现产业化[N];泰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曾杰;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微网中储能系统的构建与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军徽;抑制风电对电网影响的储能系统优化配置及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3 汪伟;风电及含风电微网中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61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761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9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