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氮掺杂石墨烯在电催化氧还原反应中活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3 12:57

  本文选题:石墨烯 + 掺杂 ; 参考:《东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高能源转换效率与低污染等优点的燃料电池。这类电池一般以氢气作为燃料,氧气作氧化剂,其工作效率很大程度取决于电池阴极上的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速率。但在通常情况下,该反应的速率较低,因此需要加入合适的催化剂来加速反应,进而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近年来随着碳材料(例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研究的日益深入,已有大量数据表明与商业化的含铂催化剂相比,氮掺杂碳材料也具有显著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同时因碳材料具有价格低廉、稳定性高等优点,而被视为在未来可能得到大规模应用的一类氧还原反应催化剂。本论文主要是围绕氮掺杂石墨烯作为氧还原反应催化剂所开展的一些工作。(1)从合成体系入手,在水热法制备氮掺杂石墨烯的基础上,以氧还原催化性能为判断依据,从不同溶剂、不同氮源两个方面探讨了在本论文的实验条件下氮掺杂石墨烯的最佳合成环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掺入金属元素,制备得到了具有良好氧还原催化活性的铁钴氮共掺杂石墨烯。并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电化学等检测方法,推断氮、氧、碳与金属元素在该体系中对氮掺杂石墨烯的结构与催化性能所具有的影响。(2)从初始氧化石墨烯的氧化程度入手,通过使用不同氧化剂、延长反应时间、增大氧化剂与石墨的配比等途径,合成了具有不同含氧量的氧化石墨烯,并以此为碳源,双氰胺为氮源,制备得到了一系列氮掺杂石墨烯,通过电化学测试以评价初始氧化石墨烯的氧化程度对氮掺杂石墨烯氧还原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论文的实验条件下,以氧化程度较高的氧化石墨烯为碳源时,制得的氮掺杂石墨烯表现出以四电子途径为主导的反应过程,氧还原催化性能较高。(3)从最终的氮掺杂石墨烯入手,尝试用强还原剂水合肼与氢碘酸对氮掺杂石墨烯进行还原以去除其中残留的含氧基团,从而提高氮掺杂石墨烯的氧还原催化性能。电化学测试表明,经水合肼和氢碘酸作用后氮掺杂石墨烯的电流密度有所降低,而起峰电位皆有所负移。同时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从组成与形貌上对该现象作出推断解释。结果表明,氢碘酸作用后会导致氮掺杂石墨烯原本的层状结构发生聚合;而水合肼虽然对氮掺杂石墨烯有一定还原作用,但会导致氮掺杂石墨烯中氮含量的下降,降低氧还原催化性能。
[Abstract]: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is a fuel cell with high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low pollution. Hydrogen is generally used as fuel and oxygen as oxidant. The efficiency of this kind of cells depends largely on the rate of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 on the cathode of the cell. But in general, the reaction rate is low, so it is necessary to add the appropriate catalyst to accelerate the reac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batter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research of carbon materials (such as graphene, carbon nanotubes, etc.), a large number of data show that nitrogen doped carbon materials also have significant catalytic activity for oxygen reduction compared with commercial platinum catalysts.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and high stability, carbon materials are regarded as a kind of oxygen reduction catalysts which may be widely used in the future.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the work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as a catalyst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starting from the synthesis system, on the basis of hydrothermal preparation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and judging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oxygen reduction. The optimum synthesis environment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was studied from two aspects of different solvents and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s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On this basis, the Fe-Co N co-doped graphene with good catalytic activity for oxygen reduction was prepared by adding metal elements. Combined with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Raman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nitrogen, oxygen, The effect of carbon and metal elements on the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in this system. Graphene oxide with different oxygen content was synthesized by increasing the ratio of oxidant to graphite, and a series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was prepared by using it as carbon source and dicyandiamide as nitrogen source. The effect of the oxidation degree of the initial graphene oxide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oxide reduction was evaluated by electrochemical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itrogen-doped graphene exhibits a four-electron pathway when graphene oxide with high degree of oxidation is used as carbon source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Starting with the final nitrogen-doped graphene, the nitrogen-doped graphene was reduced by strong reductant hydrazine hydrate and hydroiodate to remove the residual oxygen groups. Therefore,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in oxygen reduction was improved. The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was decreased and the peak potential shifted negatively after the action of hydrazine hydrate and iodate acid. At the same time, by means of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is phenomenon is inferred and explained in terms of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hydrogen iodate can lead to the polymerization of the original layered structure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while hydrazine hydrate can reduce the nitrogen content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although it can reduce the content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Reduce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oxygen reduc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127.11;TM9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科学家首次用纳米管制造出石墨烯带[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06期

2 ;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6期

3 ;新材料石墨烯[J];材料工程;2009年08期

4 ;日本开发出在蓝宝石底板上制备石墨烯的技术[J];硅酸盐通报;2009年04期

5 马圣乾;裴立振;康英杰;;石墨烯研究进展[J];现代物理知识;2009年04期

6 傅强;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学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9年18期

7 ;纳米中心石墨烯相变研究取得新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10期

8 徐秀娟;秦金贵;李振;;石墨烯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9年12期

9 张伟娜;何伟;张新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S1期

10 万勇;马廷灿;冯瑞华;黄健;潘懿;;石墨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J];科学观察;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会明;;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探索[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钱文;郝瑞;侯仰龙;;液相剥离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甲;胡平安;王振龙;李乐;;石墨烯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4 赵东林;白利忠;谢卫刚;沈曾民;;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沈志刚;李金芝;易敏;;射流空化方法制备石墨烯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冕;钱林茂;;石墨烯的微观摩擦行为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孝松;;碳化硅表面的外延石墨烯[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震;;后石墨烯和无机石墨烯材料:计算与实验的结合[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周琳;周璐珊;李波;吴迪;彭海琳;刘忠范;;石墨烯光化学修饰及尺寸效应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耀;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刘霞;韩用石墨烯制造出柔性透明触摸屏[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好宇 张們捷(实习) 特约记者 李季;石墨烯未来应用的十大猜想[N];电脑报;2010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石墨烯贵过黄金15倍 生产不易炒作先行[N];证券时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石墨烯 何以结缘诺贝尔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夏永祥 陈海泉 张光杰;石墨烯在泰实现产业化[N];泰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纪爱玲;石墨烯:市场未启 炒作先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周科竞;再说石墨烯的是与非[N];北京商报;2011年

10 王小龙;新型石墨烯材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敏;双层石墨烯的电和磁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罗大超;化学修饰石墨烯的分离与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王崇;石墨烯中缺陷修复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盛凯旋;石墨烯组装体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姜丽丽;石墨烯及其复合薄膜在电极材料中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姚成立;多级结构石墨烯/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的仿生合成及机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8 伊丁;石墨烯吸附与自旋极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梁巍;基于石墨烯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理论计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王义;石墨烯的模板导向制备及在电化学储能和肿瘤靶向诊疗方面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晓伟;碳化硅外延石墨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苗伟;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蔡宇凯;一种新型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器件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金丽玲;功能化石墨烯的酶学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黄凌燕;石墨烯拉伸性能与尺度效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刘汝盟;石墨烯热振动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雷军;碳化硅上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于金海;石墨烯的非共价功能化修饰及载药系统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晶;高分散性石墨烯的制备[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92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792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9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