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驱型多相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及损耗特性
本文选题:直驱型多相永磁同步电机 + 极槽配合 ; 参考:《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与普通三相电机相比,直驱型多相永磁同步电机具有相数多、极槽匹配与绕组排布多样、中性点连接与PWM控制方式多样等特点,这使得电机绕组电流与磁场谐波含量极为复杂,电机性能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对其主要性能进行细致的研究:本文分析了电机转矩脉动及损耗与谐波磁场的关系;采用有限元软件Ansoft对目标电机进行建模,研究了直驱型多相永磁同步电机特有因素(相数与供电方式、中性点接法、极槽匹配与绕组排布)对电机转矩脉动及损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电机的相数和极槽数、合理的选择中性点连接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机磁场谐波含量,降低电机的转矩脉动及损耗。
[Abstract]:Compared with ordinary three-phase motor, direct-drive multi-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more phase number, more pole slot matching and winding arrangement, more neutral point connection and PWM control mode, which makes the winding current and magnetic field harmonic content extremely complex. The motor performance also has certain particular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its main performance carefu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rque ripple, loss and harmonic magnetic field is analyzed, and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oft is used to model the target motor. The effects of specific factors (phase number and power supply method, neutral point connection method, pole slot matching and winding arrangement) on torque ripple and loss of direct-drive multi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phase and pole slot and selecting the connection mode of neutral poi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harmonic content of the motor's magnetic field and reduce the torque ripple and loss of the motor.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电力电子与电气驱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706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TM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庄朝晖,熊有伦,马挺;多相感应电机变频调速系统——回顾、现状及展望[J];电气传动;2001年02期
2 李亚旭;西门子公司潜艇推进用家PERMASYN电动机[J];船电技术;1999年06期
3 马伟明;;舰船电气化与信息化复合发展之思考[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任修明,杨德望;船舶交流永磁推进电机的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3年01期
5 夏冠博,梁翰荪;船舶交流永磁同步电力推进[J];武汉造船;199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晋;多相永磁电机的理论分析及其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明,王伟;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概况及趋势[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屈鲁;谢卫;卢颖娟;张贻旭;;六相感应电动机制动仿真及分析[J];变频器世界;2012年06期
3 王淼;戴剑锋;周双喜;鲁宗相;陈寿孙;韩朝珍;;全电力推进船舶电力系统的数字仿真[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4期
4 王晋;周理兵;马志云;李朗如;黄声华;陶桂林;;多相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设计与协调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5 刁利军;沈茂盛;林文立;张钢;刘志刚;;电力推进负载模拟系统原理分析和实现[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7期
6 刘维亭,庞科旺,李文秀;舰船多相永磁同步电机推进系统容错控制研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4年02期
7 艾胜;孙驰;张成;胡亮灯;陈玉林;;一种十五相感应电机的矢量控制算法[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3年04期
8 沈爱弟,黄学武;现代船舶电力推进中的几项关键技术[J];航海技术;2004年01期
9 胡安琪;马伟明;赵治华;;互联母线近区高频电场辐射机理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李勇;郑琦;郑瑜;;九相感应电机单相开路的容错控制策略研究[J];机电工程;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宏浩;朱建光;唐任远;;基于SVPWM的六相PMSM控制系统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建光;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2 欧阳红林;多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崔纳新;变频驱动异步电动机最小损耗快速响应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薛山;多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5 陶果;新型横向磁场永磁电力推进电动机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6 康敏;单绕组多相无轴承电机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刁利军;电力推进负载模拟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李山;多相感应电机控制技术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张敬南;船舶电力推进六相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王铁军;多相感应电动机的谐波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玲文;六相异步交流电机转矩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荣国;交流电机电磁转矩性能的比较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苏启明;六相变频器设计及其谐波注入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4 贺鑫;五相永磁同步电机容错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王明义;五相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及容错运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李春风;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数字化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胡浩峰;多相感应电机电子变极变频调速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程帅;单绕组多相无轴承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张婉婕;多相异步电机方波驱动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周马山;基于DSP的多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D];湖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文枫;六相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仿真研究[J];船电技术;2005年05期
2 寿海明;冀路明;马守军;;现代船用推进电机技术研究[J];船电技术;2007年01期
3 尹传涛;王坚强;尹斌传;;六相无刷直流电机反电势电流引起的转矩脉动抑制研究[J];船电技术;2009年03期
4 刘大勇,李殿璞,曲军;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的一种通用数字仿真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0年01期
5 田淳,胡育文;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理论及控制方案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2年01期
6 周元钧;双绕组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与转矩特性[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4期
7 周马山,欧阳红林,童调生,刘亮;不对称多相PMSM的矢量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12期
8 林桦,邹云屏,王兴伟;交交变频器-多相同步电动机稳态和似稳态等效电路模型[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4期
9 周元钧,刘宇杰;双通道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的容错性能[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9期
10 薛山;温旭辉;王又珑;;多相永磁同步电机多维控制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光晔;四相输电系统的理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2 陶桂林;大功率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及其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欧阳红林;多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薛山;多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5 康敏;单绕组多相无轴承电机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晓林;潜艇永磁电力推进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东明;磁场辐射敏感度的快速测试[J];舰船电子对抗;1998年03期
2 王林章,许金华;几种异型电磁感应加热器[J];石油工程建设;2000年01期
3 赵长海;动生电动势计算中几种情况的讨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4 陈国呈,孙承波,周勤利;并网运行PWM逆变器的控制方式[J];电工技术杂志;2001年08期
5 陈忠民,王宏新;TOPSwitch系列IC及其在电源系统中的应用[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1年03期
6 都改欣,张培仁;新型电机控制芯片TMS320F240[J];电子质量;2002年03期
7 夏元光,潘海川,曹君慈;变频电动机磁场的有限元分析[J];防爆电机;2002年04期
8 孙宏国;利用PWM集成控制器控制的弧焊逆变器[J];微型机与应用;2002年10期
9 于连波,邹宁;安培环路定理的简便证明方法[J];大学物理实验;2003年02期
10 张加胜,郝荣泰;PWM可逆整流器的建模与系统仿真[J];电气传动;199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彬;朱文江;余银辉;;核电站主变中性点隔直方案分析[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2 韦校飞;王林;;加入零序分量的载波PWM调制方法的仿真研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3 余应厚;;高压配电系统[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郭春华;汪同庆;;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电压型PWM整流器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陈骏峰;杨璇;徐金榜;沈安文;;电压型PWM整流器交流电抗器设计与分析[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渊深;李雪龙;;基于内模控制的功率内环和电容能量外环的PWM整流器[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7 郑征;邹瑾;;PWM整流器新型控制策略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8 ;Research on Dual-PWM Variable-frequency Converter Based on Current Predictive Control[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9 钟炎平;;基于前馈解耦的三相PWM整流器电流控制研究[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澄波;;浅谈电力系统的接地方式[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水工业电工专委会第一届第二次年会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讲人 杨志良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天文学会副理事长 整理 嘉星一族;身边的磁场[N];北京科技报;2009年
2 四川 张川;基于软件实现的PWM调光LED灯[N];电子报;2010年
3 伊凡壹;TI推出两款高效率PWM电源控制器[N];电子报;2011年
4 广东 林成伟;PWM太阳能控制器设计[N];电子报;2009年
5 王小潭;发电机定子接地信号误在何处[N];中国电力报;2006年
6 要焕年 曹梅月;谐振接地技术前景趋好[N];中国电力报;2004年
7 江苏 孙彩兰 彭跃武;新颖通用的三相交流电动机缺(断)相保护器[N];电子报;2007年
8 国电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张纯岗;国外两种零序差动保护介绍[N];机电商报;2006年
9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原电气总工 刘屏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应用[N];中华建筑报;2006年
10 潮安县铁铺中学 陈少健;如何认识涡电流[N];潮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忠刚;用于变频调速装置的三相PWM整流器若干技术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汪万伟;能量回馈型双PWM调速系统及其负荷群的协调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郑征;双PWM变频器及其协调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李光叶;双PWM变换器协调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姜桂秀;基于PWM技术的电子负载及其在电力系统动模实验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6 高吉磊;单相PWM整流器谐波电流抑制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杨金辉;数字化PWM逆变系统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8 郑忠玖;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田凯;基于双调制波载波PWM策略的中点电位平衡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何金平;电压源型PWM变换器控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坤;PWM整流器及其非线性控制策略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海滨;基于空间矢量的PWM整流器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3 谢晨;可逆PWM整流器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邵帅;用于变频调速装置的前级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晓峻;三相大功率PWM整流器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张晓锋;基于PWM整流器的交流调速系统的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7 周倩;控制参数对PWM整流器性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王蒙蒙;三电平逆变器载波PWM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刘波;三相电压型大功率PWM整流器研究和系统设计[D];中南大学;2010年
10 葛广凯;电网不平衡条件下PWM整流器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与设计[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34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83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