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引入虚拟阻抗的逆变器并联均流的控制方法

发布时间:2018-05-05 00:04

  本文选题:SPWM逆变器 + 负序分量 ; 参考:《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致力于利用SPWM以及其他的调制方法来控制UPS的单机以及并机的运行。首先介绍了UPS的特点及要求的性能指标,本文对逆变器的电路控制策略、非线性负载及不平衡负载、并联模块的环流性质及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均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本文首先推导了逆变器开环运行时在abc以及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以及传递函数,并指出了它的稳态和动态特性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出了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另外对于三相半桥逆变器需要考虑不平衡负载,本文介绍了一种dq坐标系下正负序分量分离的方法,以及??坐标系下的PR控制法。在单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本文深入研究了逆变器在相并联的过程中输出功率的传输特性,建立了逆变器并联模块的近似数学模型。逆变器并联时的环流与2个因素相关:(1)2台逆变器的等效电压源之差(包括幅值和相位),这与给定电压有关;(2)2台逆变器在一定的控制方法下的对外输出阻抗之差(包括阻值和感值)。我们一般利用逆变器的输出有功差和无功差来调节给定电压的幅值以及相位(频率)。但由于逆变器的输出阻抗并不一定是纯感性的,而通常是既有阻性分量也有感性分量,所以并联系统中均流控制的有功差和无功差与给定电压的幅值差及相位差之间存在耦合关系,故一般的下垂控制法不仅耦合严重,而且准确度较差,本文先对这种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引入了虚拟阻抗的概念,可实现均流算法中的解耦,而且还可以大大减弱由于输出阻抗的差别而带来的环流。
[Abstract]:In this paper, SPWM and other modulation methods are used to control the single and parallel operation of UPS. Firstl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index of UPS are introduced. The circuit control strategy of inverter, nonlinear load and unbalanced load, circulation property of parallel module and active power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average distribution of reactive power is discuss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ransfer function of the inverter in abc and DQ coordinate system are derived firstly,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its steady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pointed out, which leads to the double closed loop control of the inverter. In addition, for the three-phase half-bridge inverter to consider the unbalanced load,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ethod of separating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quence components in dq coordinate system, and also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separation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quence components in the dq coordinate system. PR control method in coordinate system. Based on the good operation of the single machine,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utput power of the inverter in the process of parallel operation are studied in depth, and the approximat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parallel module of the inverter is established. The circulating current of the inverter in parallel is related to two factors: the difference of the equivalent voltage source (including amplitude and phase) of the two inverters,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external output impedance of the two inverters with a given voltage under a certain control method It includes resistance value and sense value. We generally use the output active power difference and reactive power difference of the inverter to adjust the amplitude and phase of a given voltage. However, the output impedance of the inverter is not necessarily pure inductive, but usually has both resistive and inductive components. So there is a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e power difference and reactive power difference of current sharing control in parallel system and amplitude difference and phase difference of given voltage, so the general droop control method not only has serious coupling, but also has poor accuracy.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is method, then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virtual impedance, which can decouple the current sharing algorithm and greatly reduce the circulation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of output impedance.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4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良亮,肖岚,严仰光;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检测与抑制方法(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2004年01期

2 陈良亮,肖岚,龚春英,严仰光;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产生原因及其检测与抑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9期

3 高芬,亓迎川;基于重复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技术[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吴勇;郭京蕾;;基于无主从式和数字均流的逆变器并联研究[J];电力电子;2005年04期

5 江春红;;逆变器并联运行的常用控制方案[J];铜陵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谢孟;李耀华;韩继文;赵众;张吉先;;基于预警单元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分层故障诊断系统[J];电气传动;2006年08期

7 张丹红;李乐;刘开培;;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控制的一种改进下垂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5期

8 阚加荣;谢少军;;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系统中数字锁相环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04期

9 刘俊华;竺兴妹;;无互连线逆变器并联系统均流分析[J];电源世界;2007年05期

10 成晟;邵英;;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J];电气技术;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岚;严仰光;;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亓迎川;胡荣强;;基于重复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技术[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陈息坤;余蜜;康勇;陈坚;;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樊金泽;朱晓红;;改进动态特性以及功率均分效果的微网逆变器并联下垂控制方法[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5 肖岚;胡文斌;龚春英;;基于主从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良亮;胡文斌;严仰光;;逆变器并联运行两种环流抑制方法比较[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武华;何湘宁;;基于主从方式逆变器并联方案的建模、分析和实现[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君杰;冯峰;林新春;段善旭;康勇;;用于逆变器并联的电力线通信技术研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余蜜;陈国英;张宇;康勇;段善旭;;多逆变器并联系统中瞬时均流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吕志鹏;罗安;;不同容量微源逆变器并联功率鲁棒控制研究[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明智;智能微型电网系统孤岛模式中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王逸超;微网逆变器并联及电能质量主动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张尧;基于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网络控制技术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陈良亮;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5 何国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汪洪亮;逆变器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欢;含混合储能的微网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张世超;基于电流下垂控制的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功率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徐国蕊;微网中逆变器并联系统环流分析及功率精确分配控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杨盼盼;光伏逆变器并联控制及谐波环流抑制方法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5 凌文青;光伏逆变器并联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6 唐福顺;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与谐振抑制[D];燕山大学;2016年

7 杨硕;风光互补发电单相逆变器并联控制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8 周红娟;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多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张雪;离网型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10 李洪刚;逆变器并联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45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845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4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