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储能电感电流限定单周期控制单相电流型PWM逆变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1 00:24

  本文选题:电流型 + PWM逆变器 ; 参考:《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14期


【摘要】:为了克服传统单相电流型PWM逆变器存在的储能电感及其电流大、输出电压波形畸变严重的固有缺陷,提出了一种具有储能电感电流限定的单周期非线性控制单相电流型PWM逆变器,储能电感电流在高于和低于限定值两种情况时逆变器分别工作在续流方式和Boost方式。深入分析研究了这种逆变器一个低频输出周期内的八种电路模式、开关状态方程和高频开关工作过程等稳态原理特性,推导出了电压传输比、储能电感电流限定值、储能电感、输入和输出滤波器、功率开关电压和电流应力等主要参数的设计准则。设计并研制成功的1k VA 110VDC/220V50Hz逆变器样机具有单级升压变换、变换效率高、输出波形质量高、储能电感小等优点,证实了所提出研究方案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单相电流型PWM逆变器的固有缺陷。
[Abstract]: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inherent defects of the conventional single-phase current-source PWM inverter, such as the large current and the large current, the output voltage waveform distortion is serious. A single-phase current-source PWM inverter with single-period nonlinear control with limited current of the energy storage inductor is proposed. The inverter operates in the continuation mode and the Boost mode respectively when the current of the energy storage inductor is higher than or below the limited value. In this paper, the steady-state characteristics of eight circuit modes, switching state equation and high frequency switching operation process in a low frequency output cycle of this inverter are analyzed. The voltage transfer ratio, current limit value of energy storage inductor, energy storage inductance, and so on are derived. Input and output filters, power switching voltage and current stress design criteria. The 1kVA 110VDC/220V50Hz inverter prototyp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ngle-stage boost conversion, high conversion efficiency, high output waveform quality and small energy storage inductance, which prov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posed research scheme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It effectively overcomes the inherent defects of conventional single-phase current-source PWM inverter.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所;
【基金】: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基金资助(2012H6009)
【分类号】:TM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艳慧;陈道炼;;全桥Boost型高频环节DC-AC变换器[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9年04期

2 方宇;马旭东;;一种新型耦合电感式双Boost光伏微逆变器拓扑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7期

3 李玉玲;王克柔;林辉品;张仲超;;三相Boost并网逆变器的离散时间预测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1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颖楠;王亮;张霞;;新型高频大功率移相叠加3电平逆变器[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0年01期

2 施胜丹;王小红;陆广香;赵瑜;;一种串联谐振升降压式DC-DC变换器拓扑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5期

3 苏娜;徐德鸿;;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地电流分析与验证[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2期

4 杨晨;谢少军;毛玲;秦岭;;基于双管Buck-Boost变换器的直流微电网光伏接口控制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3期

5 胡巍;徐政;;不同拓扑下的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研究[J];电气技术;2012年05期

6 姚志垒;肖岚;陈良亮;;三相SVPWM并网逆变器的改进解耦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20期

7 王挺;汤雨;;应用于微逆变器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13期

8 王志彬;方宇;赵齐齐;张金银;朱忠虎;张丽;;交错并联反激型并网发电微逆变器的原理分析及其设计[J];电源学报;2013年03期

9 郁冲;王锴;;离散时间模型预测控制在光伏并网中的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谷鑫;张策;耿强;史婷娜;;简化三电平整流器模型电流预测控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正菲;喻俊;;电动汽车太阳能与交流电网的协同充电设计[A];推进雾霾源头治理与洁净能源技术创新——第十一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沈坤;三相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预测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宫玉琳;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自适应逆控制策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3 刘剑;六相永磁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鱼瑞文;永磁同步电机三电平直接转矩鲁棒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李威辰;共直流母线型模块化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相关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席慧;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2 邢相洋;基于DSP28335的三相光伏逆变器研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勇芝;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曾勇;基于双级矩阵变换器的统一潮流控制器控制策略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5 孙莹莹;电流型全桥单级PFC变换器无源无损缓冲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齐仁磊;基于交错反激拓扑的单相并网逆变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邵帅;基于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模型的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8 张策;三电平电压源型PWM变换器预测电流控制[D];天津大学;2012年

9 王博宇;混沌SPWM控制AC-DC变换器IGBT的损耗计算方法及温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王丽艳;光伏发电微逆变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超,何湘宁;非对称模糊PID控制在光伏发电MPPT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10期

2 陈艳慧;陈道炼;陈秋岗;;全桥升压型高频环节AC/AC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7期

3 邓燕妮;桂卫华;;一种低畸变的主动移频式孤岛检测算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4 闫朝阳;李建霞;郑颖楠;邬伟扬;;基于SPWM调制的双Boost单级DC/AC电路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09期

5 张超,何湘宁;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新型高频逆变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19期

6 董密;罗安;;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20期

7 袁玲;郑建勇;张先飞;;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孤岛检测方法的分析与改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21期

8 陈达威;朱桂萍;;微电网负荷优化分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0期

9 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王健;刘树;;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中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稳定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10 张超;何湘宁;;短路电流结合扰动观察法在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2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东,倚鹏;大功率高性能逆变器技术发展综述[J];电气传动;2000年06期

2 陈荣,王晓琳,邓智泉;零漂对逆变器的影响及其抑制[J];电力电子技术;2003年04期

3 徐强,张维刚;电动车用辅助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传动;2003年02期

4 闫耀民,范瑜,汪至中;一种改进的电压电流混合控制的并联逆变器[J];铁道学报;2003年03期

5 王崇武,任章,王淑蓉;SPWM逆变器计算机辅助分析[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钟思正,王问斯;独立逆变器快速保护作用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王江,王民,K.M.Tsang;采用主从型逆变器结构的静态同步补偿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8 张洪耀;梁诗莹;;简易逆变器的制作[J];家电检修技术;2003年08期

9 徐国富;潘孟春;单庆晓;;全数字升压逆变器设计[J];电工技术;2003年01期

10 ;逆变器选型推荐[J];电工技术;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明正峰;钟彦儒;;用于电机驱动的谐振极ZVT-PWM逆变器功耗及效率分析[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郭荥祥;巩瑞春;袁红霞;;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于海龙;刘锋;;一种新型便携式逆变器的分析与设计[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荣祥;巩瑞春;袁红霞;;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安远;;关于在逆变器输入侧是否加装外置快熔的探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立强;丘东元;;一种改进型三相Z-源逆变器[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余仕求;;SVPWM逆变器低次电压谐波分析[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单庆晓;潘孟春;翁飞兵;罗超;;联型逆变器的可靠性分析[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许哲雄;徐国卿;;一种谐振型软性逆变器的分析与仿真[A];2000年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汤雨;张超华;谢少军;;新型Z源逆变器[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涂露芳;北京大型光伏逆变器基地奠基[N];北京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子瑞;逆变器行业逆市扩张[N];中国能源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徐建华;光伏逆变器:“寒冬”中逆势而上[N];中国质量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徐恒;国产逆变器:市场好竞争力弱[N];中国电子报;2012年

5 张志辉;致力于提供高性能的光伏逆变器[N];中国能源报;2012年

6 CUBN 记者 周洪博;光伏逆变器或提振光伏产业[N];中国联合商报;2012年

7 广东 付兵彭;简易方波12V转220V交流逆变器电路图[N];电子报;2012年

8 王辉;201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将破70亿美元[N];中国能源报;2012年

9 浙江 吴建龙;简易逆变器的制作[N];电子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朱怡;逆变器制造商转向电站开发[N];中国电力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春伟;串联型高增益Z源逆变器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丁凯;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及其市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庄凯;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陈金平;多电平直流环节逆变器新型拓扑与调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范功诚;混合动力电动车中高性能Z源逆变器控制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单庆晓;级联型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7 裴雪军;PWM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佟为明;PWM逆变器特定消谐式谐波抑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年

9 王姿雅;多电平二级管钳位型逆变器电容电压平衡SVM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10 孙东森;储能型Quasi-Z源级联多电平光伏逆变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润彪;三相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器并/脱网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2 李洋;离网型风力发电单相逆变器的研究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3 宋静文;大功率光伏逆变器损耗模型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常琳;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并网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5 薛东;基于市电补偿的光伏逆变器研究与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6 杨婷;基于键合图理论的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程红江;开关电感型Z源/准Z源逆变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8 于海明;碳化硅场效应管光伏逆变器的研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元志;基于神经网络的逆变器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大伟;3KW中功率光伏逆变器的研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71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871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f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