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模拟量输入合并单元计量性能测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4 15:55

  本文选题:模拟量输入合并单元 + 数字化电能计量系统 ; 参考:《电网技术》2014年12期


【摘要】:目前对模拟量输入合并单元的计量性能研究较少,现有合并单元测试规范中与误差相关的部分均参照电子式互感器标准制定,难以满足计量性能测试的要求,限制了数字化电能计量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模拟量输入合并单元的计量特性,从信号流程角度,分析了模拟量输入合并单元的误差环节,比较了模拟量输入合并单元与电子式互感器和电子式电能表的结构异同,总结了计量特性误差影响因素。并以基本误差为例,按照不同标准对2台不同厂家生产的标称0.2 S级准确度的合并单元进行了单相和三相误差测试。测试数据显示单相测试和三相同时测试的结果有差异,说明各通道相互之间有影响,且输入信号越小,相互影响越大。针对现有合并单元测试规范不能正确反映计量性能的问题,提出评价模拟量输入合并单元计量性能时,不能仅仅参考电子式互感器标准,还应参考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增加计量性能相关测试项目,完善计量用合并单元的相关测试规范。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of analog input combining unit, and the error related parts of the existing test specification of combined unit are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electronic transformer, so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test. It limit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nergy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 order to study the measur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nalog input combining unit, the error link of analog input combining unit is analyz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ignal flow, and the structu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analog input combining unit and electronic transformer and electronic watt-hour meter are compar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asurement characteristic error are summarized. Taking the basic error as an example, the single-phase and three-phase error of the combined unit with nominal accuracy of 0.2 S produced by two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were tes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andards. The test data show that the results of single-phase test and three-phase simultaneous test are differ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each channel has an influence on each other, and the smaller the input signal, the greater the mutual influence.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can not be accurately reflected in the existing test specifications for combined uni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hen evaluating the metering performance of analog input combined units, we should not just refer to the standard of electronic transformers. We should also refer to the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electronic watt-hour meter to increase the relevant test items of metering performance and perfect the relevant test specification of combined unit for measurement.
【作者单位】: 国家电网公司电能计量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智能变电站电测技术监督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52100113058M)
【分类号】:TM93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卫;杨华云;;一种基于光学互感器的全数字电能计量系统[J];电测与仪表;2010年11期

2 王鹏;杨志良;钟永泰;马汝括;张军;罗承沐;;一种全数字化高压电能计量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6期

3 沈健;陆志浩;潘勇伟;毕晓亮;张桐;;合并单元技术条件及测试规范[J];电力系统通信;2010年12期

4 李兰欣;苗培青;王俊芳;;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解决方案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6年S2期

5 鲁国刚;刘骥;张长银;;变电站的数字化技术发展[J];电网技术;2006年S2期

6 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欣;沈杰;;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年08期

7 林宇锋;钟金;吴复立;;智能电网技术体系探讨[J];电网技术;2009年12期

8 张文亮;刘壮志;王明俊;杨旭升;;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09年13期

9 朱超;黄灿;梅军;郑建勇;;基于FPGA与ARM的智能合并单元设计[J];电网技术;2011年06期

10 王佳颖;郭志忠;张国庆;申岩;于文斌;;光学电流互感器长期运行稳定性的试验研究[J];电网技术;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泽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用化关键问题及探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2 汪永华;王正风;;基于SCADA/EMS的负荷实测与网损在线计算的研究与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3 黄少雄;黄太贵;李端超;程栩;;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4 齐慧;戚振彪;吕勇;朱利民;;智能化变电站在工程设计中的实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5 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6 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及国内外发展概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7 杨淼锋;;南方电网公司计量数据平台系统设计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年01期

8 赵争鸣;邹高域;;大容量电力电子应用系统及其关键问题综述[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0年02期

9 叶金根;朱明星;李令冬;;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电源能力的仿真分析[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1年03期

10 王晓丰;;关于智能电网中的通信传输技术分析[J];才智;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泽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用化关键问题及探讨[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汪永华;王正风;;基于SCADA/EMS的负荷实测与网损在线计算的研究与应用[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黄少雄;黄太贵;李端超;程栩;;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研究[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齐慧;戚振彪;吕勇;朱利民;;智能化变电站在工程设计中的实现[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及国内外发展概述[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钱泽文;王克俭;;浅析智能电网建设输电环节的关键技术[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邹立峰;周海;熊志全;司大军;龚伟志;信赢;;电网三相短路试验与35kV超导限流器限流效果分析[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0年

9 张亚萍;李煜浩;曹琥;尹琼;张超;;基于智能配网的智能化配电柜的设计[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10 王家华;张艳杰;;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军;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唐慧;区域电网智能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傅砾;电网工程绿色设计集成化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张颖媛;微网系统的运行优化与能量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5 韩国政;基于IEC61850的配网自动化开放式通信体系[D];山东大学;2011年

6 刘道伟;广域环境下的电网静态稳定性能态势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杨彦;基于博弈论的考虑输电网络约束电力市场均衡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刚;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政府责任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9 肖华锋;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管春;电能质量综合检测与分析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维;基于ARM7的配电变电所和开闭所RTU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乔磊;分布式数字化故障录波装置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明帆;真空开关操动智能自适应控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钟辉;含有微网的黑启动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大尉;电能自动监测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俊涛;惠州智能电网用户侧营配一体化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焱;东莞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可行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帆;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OOSE)实时解析和预警系统[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袁珂;光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D];南昌大学;2010年

10 何更雷;无线移动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照明;;我国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发展的大好机遇[J];变频器世界;2008年07期

2 聂一雄,尹项根,张哲;光学电压互感器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变压器;2001年04期

3 胡娟,吴桂清,周有庆;不同电压等级下的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研究[J];变压器;2002年10期

4 李红斌,陈庆;电子式低功耗电流互感器的设计[J];传感器技术;2004年03期

5 张明明,李红斌,刘延冰;基于纵向Pockels效应的光学电压互感器[J];传感器技术;2005年06期

6 武威;;数字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区别比较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3期

7 肖庆亮;张朝阳;杨德伟;;一种新型光纤电压互感器数字闭环控制系统模型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孙天雨;利用MIS系统实现电能计量封印的微机化管理[J];电测与仪表;2005年07期

9 刘水;黄洋界;李斌;;数字化电能计量检测技术方案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1年04期

10 李彦;章敏;冯秀娟;李立京;于佳;杨陟;马超;;准互易光学电压互感器数字闭环信号处理方法[J];电测与仪表;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岩松;高精度自适应光学电流互感器及其稳定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梅志刚;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可靠性和准确度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周均德;电子式电流互感器Rogowski线圈传感头的研究与设计[D];湖南大学;2006年

3 郁景礼;与电子式互感器接口的微机保护装置电磁兼容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晟;;合并单元检测技术探讨[J];浙江电力;2012年04期

2 沈健;陆志浩;潘勇伟;毕晓亮;张桐;;合并单元技术条件及测试规范[J];电力系统通信;2010年12期

3 刘海涛;黄鸣宇;赵旭阳;;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时间性能测试问题的研究[J];华东电力;2013年01期

4 黄未;周家旭;张武洋;;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现场测试技术研究[J];东北电力技术;2014年01期

5 周捷;杨永标;沈健;谢黎;何昭辉;;一种基于交流信号的模拟合并单元[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年02期

6 刘曦;朱继红;;关于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应用模式的探讨[J];浙江电力;2011年03期

7 彭澄;周勇;王天锷;;智能变电站中合并单元采样值的抖动测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02期

8 朱建斌;宋一丁;赵应兵;;一种基于合并单元开关量采集的设计与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4年03期

9 陈晓明;叶国雄;余春雨;刘彬;毛安澜;;合并单元数字输出接口的研究与设计[J];电测与仪表;2009年03期

10 束娜;任万荣;孙鹏;张涛;;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功能整合的可行性研究及效益分析[J];电气应用;2013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国庆;吴小云;郭志忠;;一种基于FPGA考虑同步时延实现合并单元同步的新方法[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2 杨永标;;基于IEC61850标准的合并单元性能测试[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存祥;庞永超;贾帅锋;张春蕾;;基于IEC61850新型合并单元的研究与设计[A];煤矿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创新与发展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晓;彭定敏;华琴;;新型数字化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设计与实现[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基于Intel EP80579-VxWorks的互感器合并单元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洪捷;数字化变电站合并单元测试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李家怡;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合并单元的研究与设计[D];郑州大学;2012年

4 王亚庆;数字化变电站合并单元硬件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李玲;数字化变电站合并单元软件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李鹏;数字化变电站中光电互感器及其合并单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包继刚;基于IEC61850-9-2标准合并单元的研究与设计[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8 李鹤;基于IEC61850标准合并单元的研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新华;基于IEC61850的合并单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向洁;基于IEC61850-9-2的合并单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88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888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7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