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风机MPPT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选题:风力发电 + 最大功率点跟踪 ; 参考:《电网技术》2015年02期
【摘要】:鉴于现有研究未明确指出诸多因素对风机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性能的影响程度及其主导因素,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定量评估了多种相关因素对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性能的影响程度。以多种影响因素作为子序列,包括空气密度、风速湍流强度、平均风速、风力机转动惯量、半径和最佳叶尖速比,将评估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性能的平均风能利用率作为主序列,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获取这些因素对平均风能利用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湍流强度和转动惯量是影响风机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性能的主导因素,应在风力机结构设计和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系统优化时重点考虑。
[Abstract]: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existing research has not clearly pointed out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an's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and its leading factors, Based on the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theory,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various related facto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is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Using a variety of factors as sub-sequences, including air density, wind speed turbulence intensity, average wind speed, wind turbine moment of inertia, radius and optimum blade tip speed ratio, Taking the average wind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which evaluates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performance as the main sequence,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these factors on the average wind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is obtained by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urbulence intensity and moment of inertia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of wind turbine,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wind turbine structure and optimization of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system.
【作者单位】: 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
【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40766)~~
【分类号】:TM3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辉;李学伟;胡姚刚;杨超;赵斌;;风电机组运行状态参数的非等间隔灰色预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9期
2 耿华;杨耕;周伟松;;考虑风机动态的最大风能捕获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年10期
3 尹明;李庚银;张建成;赵巍然;薛轶峰;;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及其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07年15期
4 姚骏;廖勇;瞿兴鸿;刘刃;;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最佳风能跟踪控制[J];电网技术;2008年10期
5 曹建;范竞敏;安晨光;;灰色关联度分析在变压器油色谱峰辨识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10年07期
6 张绍良,张国良;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比较及其存在问题分析[J];系统工程;1996年03期
7 李彦斌;于心怡;王致杰;;采用灰色关联度与TOPSIS法的光伏发电项目风险评价研究[J];电网技术;2013年06期
8 张小莲;殷明慧;周连俊;邹云;陈志强;;风电机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2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华友,吴涛,许义生;灰关联空间与灰关联度计算的改进[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2 方蒽;宋金梅;;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策略研究[J];变频器世界;2010年04期
3 王斌;张杰;王峰;刘毅;;兆瓦级三电平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仿真研究[J];变频器世界;2011年09期
4 付光杰;崔海龙;冉璇;郑连亮;;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侧变流器控制策略[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年05期
5 肖飞;王颢雄;陈明亮;刘勇;;兆瓦级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中背靠背变流器系统的设计[J];船电技术;2010年01期
6 陈强,谢硕;测井曲线灰关联度计算[J];测井技术;2000年06期
7 黄科元;佘峰;黄守道;孙延昭;;基于磁场定向的永磁同步发电机功率控制[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2期
8 黄瑛;孙宝龙;李先允;;多电平变流器在直驱型风电系统的应用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王利兵;毛承雄;陆继明;王丹;;基于反馈线性化原理的直驱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10 陈杰;龚春英;陈家伟;张方华;严仰光;;多脉波整流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Unified Model for Coordinated Control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Wind Generator System[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2 田春筝;李琼林;宋晓凯;;风电场建模及其对接入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杨晓萍;段先锋;冯帆;;直驱永磁同步风电系统低电压穿越的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杨国良;;直驱风电系统三电平变流器的设计与仿真[A];第十七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Wang Xin;Zhu Wanli;Qin Bin;Li Pengcheng;;Sliding Mode Control of Pitch Angle for direct driven PM Wind Turbine[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6 徐建军;党博;闫丽梅;李宏玉;;飞轮贮能机构在风电场中的应用及仿真分析[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新能源发电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颖明;永磁式直驱风电机组控制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2 张洪阳;永磁风力发电机分布式直流并网变流器的研究与实现[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3 汪令祥;永磁同步直驱型全功率风机变流器及其控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守宝;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王育红;灰色预测模型与灰色证据组合模型研究及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张可;矩阵型灰色关联分析建模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任海军;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陈杰;变速定桨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静铁岩;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黄汉奇;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系统小干扰稳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少军;建筑业可持续竞争力比较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金长生;风力发电机偏航控制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黎;飞轮储能技术应用于风力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冯其塔;小型单相并网风力发电变流器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静;基于灰色理论的可信软件规划质量屋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牟晓春;微电网综合控制策略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7 董桐宇;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的建模与并网仿真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伟;永磁同步风能转换系统的转速控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9 李朋;小型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追踪及控制器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10 范长宝;基于DSP永磁风力发电机侧变流器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明;金敏;;基于灰关联分段优选组合模型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6期
2 吴迪;张建文;;变速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J];大电机技术;2006年06期
3 刘其辉,贺益康,赵仁德;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20期
4 胡劲松,周方洁,鲍吉龙,骆再飞;基于模糊隶属函数的变压器色谱峰定性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18期
5 胡劲松,鲍吉龙,周方洁,骆再飞;基于模式匹配的变压器色谱峰辨识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1期
6 胡家兵;贺益康;刘其辉;;基于最佳功率给定的最大风能追踪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4期
7 尹明;李庚银;周明;赵成勇;;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动态模型的分析与比较(英文)[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13期
8 徐科;胡敏强;郑建勇;吴在军;;风力发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网侧功率直接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23期
9 徐科;胡敏强;杜炎森;杨晓静;;直流母线电压控制实现并网与最大风能跟踪[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1期
10 郭晓明;贺益康;何奔腾;;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开关频率恒定的直接功率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锦成;杨苹;;一种小型风电机组的优化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算法[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1年02期
2 李培;李国友;刘立刚;;基于非对称模糊策略的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年07期
3 管晓磊;徐颖;;5kW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的设计[J];电源世界;2011年08期
4 胡义华;陈昊;徐瑞东;于东升;李瑞;;阴影影响下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英文)[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09期
5 袁爱瑞;张振娟;王强;;一种新的变步长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法[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王志兵;;基于恒压法结合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19期
7 李畸勇;龚仁喜;程晓琼;卓浩泽;俸昭合;;基于NiosⅡ的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交错式控制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2年11期
8 张正言;高翔;孙耀杰;陆起涌;;局部遮挡条件下的最大功率点跟踪[J];信息与电子工程;2012年06期
9 刘洋;王征;刘有昌;;基于模糊控制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J];科技视界;2013年34期
10 赵庚申;王庆章;许盛之;;最大功率点跟踪原理及实现方法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超;何湘宁;;一种新型的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拓扑[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胡希文;张建文;王刚;卓自明;;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改进型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A];第十八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孙亚宁;;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4 周建萍;朱建萍;;自适应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研究[A];智能化电站技术发展研讨暨电站自动化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王飞;赵彦;周毅人;余世杰;沈玉梁;;太阳能光伏水泵的控制研究[A];第八届全国电技术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谭理华;张兴;陈欢;孙龙林;;爬山法误判现象的分析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刘剑;李建林;潘磊;周谦;许洪华;;最大风能捕获策略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李建林;;最大风能捕获控制研究[A];第九届全国电技术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张先飞;郑建勇;胡敏强;梅军;刘顺炮;;基于模糊控制的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苏刚;龚威;潘雷;高瑞;王贝贝;;基于OIF-Elman网络的光伏电源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蕾;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微型光伏电源系统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培仁;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王韬;基于最大功率点跟踪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3 陈志刚;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的设计与仿真实现[D];东北大学;2012年
4 纪芳;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陈欢;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能量损失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张明宇;基于时分割的采样保持型最大功率点跟踪原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7 刘晓丹;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王鹏;基于新型爬山搜索算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9 欧阳广伟;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正言;光伏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并网逆变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00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900483.html